1701097040
1701097041
6.古希腊—阿拉伯地圆说传入中国远在宋朝
1701097042
1701097043
从前人们普遍认为西方的地圆说是在元朝或明朝传入的,实际上远在宋朝便已传入中国。
1701097044
1701097045
约生于8世纪20年代的喀什噶尔(今喀什)、卒于70~80年代的喀什噶里人马合木德·喀什噶里编纂了一部《突厥语辞典》,书中收有一幅世界大图,称之为“圆形地图”,这幅地图将人世所知的世界画成圆形,明确地表达了大地为圆球的观念,并对中亚和11世纪西域的重要城镇和突厥等各部族的分布作了相当完备的注记。这是目前所见到西方地圆说传入中国的最早实物证据。
1701097046
1701097047
另据文献可知,南宋朱熹似乎也知道大地是圆的。《朱子语类》卷第八十六《礼·周礼·地官》曰:“佛经有之。中国为南潬部洲,天竺诸国皆在南潬部内;东弗于逮,西瞿耶尼,北郁单越。亦如邹衍所说‘赤县’之类。四洲统名‘娑婆世界’。如是世界凡有几所,而娑婆世界独居其中,其形正圆,故所生人物亦独圆,正像其地形,盖得天地之中气。其他世界则形皆偏侧尖缺,而环处娑婆世界之外,缘不得天地之正气,故所生人物亦多不正。此说便是‘盖天’之说。横渠亦主盖天,不知如何。”
1701097048
1701097049
7.元代传入中国的阿拉伯地球仪
1701097050
1701097051
阿拉伯地球仪在元代便已经传入中国。《元史·天文志》载:“苦来亦阿八子,汉语地理志也。其制以木为圆球,七分为水,色绿;三分为土地,其色白。画江、河、湖、海、脉络贯串其中;画作水方井,以计幅员之广袤,道里之远近”。
1701097052
1701097053
8.明朝初年绘有欧洲和非洲的世界地图
1701097054
1701097055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有一巨幅地图——《大明混一图》。彩绘绢本,纵3.86米,长4.56米。所绘地理范围东起日本,西至西欧和非洲,南到爪哇,北到蒙古。根据图上地名推断绘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也就是说这幅地图绘于郑和下西洋之前,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绘有欧洲和非洲的地图,比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等人来华带来的世界地图早200年。
1701097056
1701097057
9.四百年前传教士利玛窦传来的世界地理知识一直流传到今天
1701097058
1701097059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于1582年来中国,直至1610年病逝于北京,整整在华生活了28年。他是把西方地学知识尤其是世界地理知识传入中国的第一人。他在中国绘制了12种版本的世界地图。这些地图传播了地圆概念、经纬度和投影方法、五大洲的划分、五带的思想。
1701097060
1701097061
(二)关于世界地理的概念
1701097062
1701097063
中国古人对于世界地理的认识是由两种途径进行的:一是从大地整体观念乃至宇宙观念进行演绎,一是从以中国地域为中心的观念向外推衍。由此而产生数目繁多、但有规律的概念丛,这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所不同、而且也随着时代在变化。
1701097064
1701097065
1.四方系列:四海、四瀛、四溟、四极、四表、四荒、四裔和四夷
1701097066
1701097067
因为有了地是方形的概念,于是便产生了四方的一系列相关概念。
1701097068
1701097069
四方。“四方”一词,早见于《诗经》,《商颂·玄鸟》曰:“古帝命武汤,还域彼四方。”《商颂·殷武》也曰:“商邑翼翼,四方之极。”
1701097070
1701097071
四海。“四海”一词,早就见于《尚书》、《诗经》。《尚书·皋陶谟》曰:“外薄四海。”《诗经·商颂·玄鸟》曰:“肇域彼四海。”《史记正义·五帝本纪》指出:“《尔雅》云:‘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史记集解·夏本纪》进一步解释说:“孔安国曰:‘薄,迫。言至海也。’”“《释名》云:‘海,晦也。’按:夷蛮晦昧无知,故云四海也。”
1701097072
1701097073
四瀛。“四瀛”与“四海”同义,《宋书·明帝本纪》曰:“高祖武皇帝德洞四瀛,化绵九服。”
1701097074
1701097075
四溟。“四溟”亦与“四海”同义,《宋书·乐志》载曰:“庶物盛长咸殷阜,恩覃四溟被九有。”
1701097076
1701097077
四极。“极”是人类认识的世界最远地点,又称“隅”、“陬”。《山海经·海外东经》曰:“帝命坚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吕氏春秋》记载:“凡四极之内,东西五亿有九万七千里,南北亦五亿有九万七千里。”
1701097078
1701097079
四表。《尚书·虞书·尧典》曰:“光被四表,格于上下。”《汉书·王莽传》曰:“莽策命曰:‘普天之下,迄于四表,靡所不至。’”
1701097080
1701097081
四荒。荒即“荒服”,《史记·孝文本纪》曰:“夫四荒之外不安其生,封畿之内勤劳不处。”
1701097082
1701097083
四裔。四裔即四方之后裔。《春秋左传》曰:“舜臣尧,流四凶,投诸四裔,以御魑魅。”《史记集解·五帝本纪·帝舜》指出:“贾逵曰:‘四裔之地,去王城四千里。’”
1701097084
1701097085
四夷。四夷即四方之夷。《周礼·夏官司马·职方氏》曰:“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乃辨九州之国,使同贯利。”
1701097086
1701097087
2.六字系列:六合
1701097088
1701097089
《史记·秦始皇本纪》曰:“驩欣奉教,尽知法式。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所至,无不臣者。”《晋书·裴秀传》载曰:“大晋龙兴,混一六合,以清宇宙,始于庸蜀,深入其岨。”《汉书注·扬雄传》说:“师古曰:‘六合,谓天地四方。’”晚清有《六合丛谈》杂志,介绍的是世界范围内发生的事情。
[
上一页 ]
[ :1.7010970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