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101185e+09
1701101185
1701101186
1701101187
1701101188
1701101189 (4)地理:印度的地理特征与其医学特质,具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始于每年6月的季风造成大约持续三个月的“雨季”,而其他季节只有极少的降雨。因此一年最初被分为三个季节——雨季、冬季、夏季。后来,这三个季节又分别被细分为两个季节。在北印度称之为:雨季、秋、初冬、严冬、春、夏;在南印度称为:雨季、秋、初冬、春、夏、前雨季。众所周知,中国先秦的“阴阳家学”将阴阳二分而成“太、少”以定四季的阴阳之性(春:少阳,夏:太阳,秋:少阴,冬:太阴),但医学中却独有三分阴阳法。长期以来,史家对于三阴三阳之说的起源与内涵始终感到困惑难解,如果借助印度“一年有6季之分”,来思考《黄帝内经》中“三阴三阳”各主两个月,或将一昼夜分为6段,分属“三阴三阳”的种种用法,恐怕便较易理解该书所言“三阴三阳,时也”的含义了。再者,印度及古代“西域”诸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也与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处于西亚和东亚之间密切相关。
1701101190
1701101191
1701101192
1701101193
1701101194 其实,从人种学、历史学、文明类型学来讲,印度确属西方。但其又地处东方,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大量接受东方民族的影响,与同种同源的西方文化越来越拉大距离,当西方人重新发现印度时,都确认它是东方国家。不过,随着发现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印度的文化属性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客观而论,印度既有不可挥去的西方的基调,又有鲜明浓郁的东方韵味;既不同于欧美,又不同于中日,是处于东方与西方之间的一个真正的文化上的中间地带。〔4〕
1701101195
1701101196 3.印度的传统医学
1701101197
1701101198 如同中国除了有以汉族传统医学为代表的“中医”外,还有各种少数民族医学和形形色色的民间疗法一样,印度的传统医学也有很多种。其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是被视为“天创神授”的“阿输吠陀”(Ayurveda),以及伴随伊斯兰教入侵而传入的阿拉伯传统医学“尤那尼”(Unani)
1701101199
1701101200
1701101201
1701101202
1701101203 “阿输吠陀”是梵文Ayus(生命)与Veda(知识)的组合。因此可以说阿输吠陀的基本含义是“生命之学”、是有关生命的知识,或者说是基于这种知识而形成的生活指导法则的音译。
1701101204
1701101205 “阿输吠陀”虽然与中国传统医学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并始终服务于民众的健康事业,但在伊斯兰教徒统治时期的都市与宫廷中,却是以尤那尼医学居主导地位;阿输吠陀则生存于印度教徒居住的周边部及贫民之中。进入20世纪后,伴随独立运动,传统医学的复兴也变得盛况空前。其结果是在独立后,具有教授阿输吠陀之机构的大学不断增多,并获得了与西方医学基本平等的地位。
1701101206
1701101207
1701101208
1701101209
1701101210 然而中国学者在谈到印度传统医学时,往往爱使用“佛教医学”的说法;内心中也是将佛经中谈到的一些所谓医疗、卫生内容视为印度的传统医学,其实很不恰当。概言之,所谓佛教医学,实如福永胜美所下定义:“是在印度医学的经线上,以佛教教义为纬线编织成的多彩之布”〔5〕。作为一种宗教医学,“佛教医药是具有佛教信仰特征的医药,是自我觉悟、自我制约、自我治疗保健的医药。是客观存在的、与医学相关的社会现象。不能把佛教医药简单片面地看作是存在于佛教中,又与佛教无关的医学;看作是由寺院、僧人掌管的,与医学的医疗方法和用药完全一致的医治疾病的方法和药物运用〔6〕”。这一特征,在本文后面有关《吃茶养生记》的介绍中,可以清晰地看到。
1701101211
1701101212
1701101213
1701101214
1701101215 4.中印医学交流
1701101216
1701101217 从文献记载中搜集有关知识传播的记载,无疑是研究“交流史”的重要手段。例如耿引曾主持编撰的《中国载籍中南亚史料汇编》〔7〕,即广泛收集了中国古代文献中与印度古代医学乃至其他科学技术有关的资料。但由于域外文化的影响、吸收、融合,往往是潜移默化的,所以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广开视野,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两种知识体系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
1701101218
1701101219
1701101220
1701101221
1701101222 1)双马神的足迹
1701101223
1701101224 《闍罗迦集》与《妙闻集》于开篇之处均描述了这一知识体系如何由梵天始创,经阿湿波双神(Asvin)等传授人间求教者的过程。阿输吠陀知识在“神界”的传授过程虽然仅仅是一种神话传说,但其中的“阿湿波”——双马神,却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它是印欧人原始宗教系统中最古老的神抵之一,最早见于公元前3200~前2200年里海—黑海北岸的颜那亚文化;在《梨俱吠陀》中已被作为医疗之神加以讴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位具有神奇医疗技艺的双马神的足迹,并非仅仅出现在印欧人的原始宗教中。作为雅利安人、伊朗人、斯基泰人、塞人等印欧人共有的多神教神祇之一,在波斯石雕、哈萨克斯坦塞人墓地、伊朗青铜器上均能看到双马神像。另外在中国境内,例如天山与阴山的古代岩画、内蒙古战国墓地出土的金牌、燕下都墓出土的瓦当,甚至是晚商青铜器的族徽上,也都能见到“双马神像”。
1701101225
1701101226
1701101227
1701101228
1701101229
1701101230
1701101231
1701101232 正像诞生于里海—黑海北岸的双马之神,却千里迢迢来到印度、波斯、伊朗和中国的北方;正像指称某个人种的“雅利安”,逐渐被视为一个文化群体;正像“瓦尔那”(Varna,种姓)区分不同皮肤之“色”的本义逐渐淡化,变成一种社会等级制度;正像阿拉伯医学传入印度之后,与阿输吠陀既和平共处,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像印度乃至整个中亚的古代医学与中国的传统医学间存在着种种相互影响的关系,印度的传统医学的知识体系——阿输吠陀,既受到了来自东西两方面的影响,又以一种独立体系的姿态渗入到其他文化之中。
1701101233
1701101234 2)药物分类法
[ 上一页 ]  [ :1.70110118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