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103717e+09
1701103717
1701103718 作为一种器皿,瓷器上必须带有一层玻璃釉,越窑青瓷的釉是钙釉,以氧化钙作为主要熔剂。由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和氧化钛,随着烧成气氛的变化,釉色呈现为灰黄色或青灰色。
1701103719
1701103720 3.烧制越窑青瓷的窑炉
1701103721
1701103722 在上虞帐子山窑址发现东汉龙窑(如图2.2所示),全长约10米,窑底坡度大,前段为28度,后段为21度。由于坡度大,对空气的抽力也大,有利于提高烧成温度和瓷器的质量。越窑青瓷能够烧制成功与窑炉的改进有密切关系。
1701103723
1701103724 三、南北朝的瓷器
1701103725
1701103726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时期烧制青瓷比较普遍。北方出现了白瓷。
1701103727
1701103728 1.南方的青瓷
1701103729
1701103730 以浙江、江苏地区的青瓷生产发展最快。例如江苏泰州市海陵区苏北电机厂出土的东晋——南朝青釉莲瓣纹盖罐(如图2.3所示),胎呈米灰色,内外满施青黄色釉,釉质较薄,有细开片,开片又称冰裂纹。
1701103731
1701103732 2.北方的青瓷
1701103733
1701103734 河北景县封代墓出土一批青瓷,经过化验,是以北方瓷土烧制而成,例如青瓷莲花尊,这是北方青瓷中的精品。又如陕西西安市独孤藏墓出土的北周青瓷六系盘口瓶,白胎,青绿釉未及底部。
1701103735
1701103736 3.北方的白瓷
1701103737
1701103738 在北方瓷系中最有划时代意义的是出现了白瓷,因为白瓷是后世创造彩绘瓷(釉下彩、釉上彩、青花、斗彩、五彩、素三彩、粉彩等)的基础和先决条件。白瓷是指在白色瓷胎上施一层无色透明釉,或者在白色化妆土上施一层无色透明釉,早期白瓷多数是化妆土白瓷。例如在河北内丘县邢窑遗址的北朝遗物中发现了白瓷。又如河南安阳市范粹墓出土一批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的白瓷绿釉瓶,胎较细白,釉呈乳白泛青色,只在厚釉处呈现青色,这是目前所发现年代最早的白瓷。
1701103739
1701103740 四、隋唐时代的瓷器
1701103741
1701103742 隋唐时代(公元581~907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制瓷原料存在差异:南方盛产氧化铁和氧化钛含量都较高的瓷石,因此出现青釉瓷较早;北方盛产氧化铁和氧化钛含量都较低的高岭土,因此出现白瓷较早。于是形成南青北白的局面,南青以越窑为代表,北白以邢窑为代表。
1701103743
1701103744 1.唐代越窑青瓷
1701103745
1701103746 唐代越窑以慈溪县上林湖为中心。晚唐时期越窑青瓷的工艺精良,成为皇家的宝物,称为“秘色瓷”。1987年在陕西扶风县的唐代法门寺塔地下宫出土了13件唐懿宗咸通15年(公元874年)供奉的秘色瓷,例如秘色葵瓣瓷盘。据明代《余姚县志》记载:“密色瓷初出上林湖,唐宋时置官监窑”,也就是说,“密色瓷”的产地为慈溪县上林湖。“秘色瓷”是青瓷中的精品,“秘色”是指青绿色,是稀少和神秘的色调,要在龙窑中用很强的还原气氛才能够把氧化铁和氧化钛含量都相当高的瓷釉烧成青绿色,因此,“秘色瓷”是很难烧制的产品。
1701103747
1701103748 2.唐代邢窑白瓷
1701103749
1701103750 邢窑位于河北临城县与内丘县接壤地带,中心窑场在内丘县城关一带。邢窑从北齐后期开始生产青釉瓷,也有白瓷,隋唐时期白瓷兴盛,成为北方白瓷的代表,宋元时期衰落。
1701103751
1701103752 唐代白瓷的烧制技术已经成熟,例如邢窑白瓷的烧成温度达到1260~1370℃。河南陕县后川出土的白瓷长颈瓶,陕县刘家渠唐墓出土的白瓷莲瓣座灯,胎质细腻,釉层薄,釉色正白。
1701103753
1701103754 3.唐代巩县窑青花瓷
1701103755
1701103756 青花瓷是我国瓷器历史上最有特色的品种。1975年在江苏扬州唐城遗址出土青花瓷枕碎片一块,同层并出土“开元通宝”铜钱一枚。开元为公元713年。此青花瓷片,胎色白,底面灰色,正面白底青花略带蓝色,青色花纹图案作零散的碎叶夹菱形纹。1983年在扬州唐城遗址又出土青花瓷片12块(如图2.4所示)。上述这些青花瓷片是目前所发现年代最早的青花瓷片。河南巩县窑址也发现很多青花瓷片。巩县窑址位于巩县(今巩义市)大黄冶村、小黄冶村等地。根据化学分析,扬州唐城出土的青花瓷片产自巩县窑。青花瓷属于釉下彩瓷器,在坯体上以氧化钴为彩料绘成花纹,再涂上一层透明釉,在1200℃高温下一次烧成,在器皿的透明釉层下有蓝色花纹,因此称为青花。
1701103757
1701103758
1701103759
1701103760
1701103761 4.唐代长沙窑釉下彩
1701103762
1701103763 长沙窑又称长沙铜官窑,位于湖南长沙市望城县铜官镇,创烧于中唐,盛于晚唐,衰于五代。长沙窑的釉下彩绘瓷有褐、绿两种彩,例如铜官窑址出土的唐代青黄釉褐彩绘兰草瓷盘,褐彩的原料是氧化铁,在高温下不会流散,因此用它来勾线;绿彩的原料是氧化铜,在高温下容易流散,因此用它来填彩。由于彩的上面有玻璃釉层的保护,色彩永远鲜艳。
1701103764
1701103765 五、宋代的瓷器
1701103766
[ 上一页 ]  [ :1.70110371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