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115297
原文精读
1701115298
1701115299
“山之不可葬者:五气以生和,而童山不可葬也。气因形来,而断山不可葬也。气因土行,而石山不可葬也。气以势止,而过山不可葬也。气以龙会,而独山不可葬也。”
1701115300
1701115301
“阴阳差错为一凶,岁时之乖为二凶,力小图大为三凶,凭福恃势为四凶,僭上逼下为五凶,变应怪见为六凶。”
1701115302
1701115303
本节要领
1701115304
1701115305
葬地的选择,要认真勘察形势、土壤、水质、风候等具体地质地貌条件,也就是风水术所说的觅龙、察砂、相土、尝水、点穴。
1701115306
1701115307
术语问答
1701115308
1701115309
问:为何童山不可葬?
1701115310
1701115311
答:因为童山还没发育好呢,缺少阴阳交合之气。
1701115312
1701115313
实例操盘
1701115314
1701115315
情状:某县工商局一位领导的岳父去世,出殡那天,全县出动了300辆小车为这位领导的岳父送葬,一时造成交通拥堵。据说此领导花巨资为其岳父购置了全县最好的公墓的墓地。这番排场很令当地人羡慕。
1701115316
1701115317
解析:这种情状,按风水说,不是大吉反为大凶。
1701115318
1701115319
1701115320
1701115321
1701115323
《宅经》心得 第三章 形法派风水鼻祖代表作——《撼龙经》
1701115324
1701115325
·寻龙要看大格局,九星自有真性情·
1701115326
1701115327
《撼龙经》《疑龙经》《葬法倒杖》及《二十四砂葬法》等,均为杨筠松所作,也正因如此,历代风水家将杨氏尊为风水峦头派,即形法派的鼻祖。
1701115328
1701115329
《撼龙经》是杨氏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他提出峦头派的评价理论体系,并具体分析了九种形态的山脉走势与落脉立穴的要领。
1701115330
1701115331
其一是将天下大势以天地之骨骼、人之背脊项梁为比喻,描绘了华夏神州大地整体的山脉走势。
1701115332
1701115333
《撼龙经》在辨析龙脉时,特别提出了星峰对应的理论,不仅要看星辰下照对应的情形,还要辨析山龙的精气神。同时,不仅高处以星峰论龙,低处也有真龙,即要平地两旁寻水势,“两水夹处是真龙”。在理论构建上,《撼龙经》首次将中国自古上应天星,主要是北斗七星,外加天皇、紫微两星共九星的观念,完整地借用到风水形势的分析中,将山脉形势分为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共九星,各自描述了九星的典型形态和吉凶对应,为后世形势派(峦头派)的风水理论奠定了评价术语体系。
1701115334
1701115335
杨氏另著有《疑龙经》,并附有《疑龙十问》以及《葬法倒仗》,其中葬法部分还深入阐述了倚、盖、撞、粘等具体葬法。《疑龙经》分上、中、下三篇,上篇重点讲穴场流水形势、水口、格局关锁等要求;中篇讲述以朝迎相背之法,分析气脉止聚之地,周围山势对穴场的向背顺逆关系;下篇具体论述如何定穴位,辨析穴场的总体形势。
1701115336
1701115337
1701115338
1701115339
1701115341
《宅经》心得 第一节 寻龙要看大格局
1701115342
1701115343
大地、好地一定有上好的水口和罗星。比如黄河的罗星是砥柱,长江上游的罗星有滟滪堆,中下游有大姑山、小姑山、采石山、金焦二山。而水口关锁至为重要,“小罗小锁及小关,一州一县须有关”。如果“十关十锁百十里,定有王侯居此间”。
1701115344
1701115345
《撼龙经》在开篇首先概要介绍了中国整个“龙”的大格局、大气势:“须弥山是天地骨,中镇天地为巨物。如人背脊与项梁,生出四肢龙突兀。四肢分出四世界,南北东西为四派,西北崆峒数万程,东入三韩隔杳冥。唯有南龙入中国,胎宗孕祖来奇特。黄河九曲为大肠,川江屈曲为膀胱。分肢擘脉纵横去,气血勾连逢水住。大为都邑帝王州,小为郡县君公侯。其次偏方小镇市,亦有富贵居其中。”即是说,中国大陆的山脉以昆仑山为总发源地,再像人的四肢一样生出南北东西四派。其中西北向东北入鸭绿江,只有南龙进入中原。其中又有黄河九曲似大肠横贯,而长江和其他河流屈曲而行像大地的膀胱。在山脉水系之间气血勾连之处,方可确立气穴,大者为帝王州城,中等的是郡县,再小的是小乡镇,都可能有富贵之地。
1701115346
[
上一页 ]
[ :1.70111529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