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116705e+09
1701116705 与阴宅风水对山水的看重一样,阳宅风水也特别留心于山水相合,只不过增加了人居社会环境的因素,如村落、州郡中的庙宇、衙门等设施。“水最关于祸福,山宜合于图经。所忌者水尾源头,所戒者神前佛后。”说的就是水对阳宅而言关乎祸福,因水关财运,所以,后世阳宅风水理论在水法上尤为重视,而明堂得水的原理则是一致的(山水俱全最是上格,所以,对山形的要求自然不可免。只不过具体到一户一家宅院,实际上所谓的“山”的意义已经消解,只有象征的意义了)。水尾源头,既关乎一个村落的水源质量,又直接与每一户住家的日常用水息息相关,所以忌讳水尾源头出现不利风水的问题(从风水上说,要求水尾源头气脉不能游走失散,水口山相向有情、关拦紧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看到一个聚落在去水水口处有水口桥、水口塔,以及坛庙之类的建筑,其实就是为了体现镇固气脉和关拦堂局的功用),确保水源源头和排水处山清水秀、不使风吹气散,当然有利于保证水源清洁以便饮用,这也是风水实际造福于人居的重要目的。阳宅忌讳在神庙前后附近,因为,气脉受神灵幽阴干扰,恐居住在这里不安宁。同时,阳宅的门前也忌见圆山土墩(称为罗星)逼压(远处则无妨)。
1701116706
1701116707 阳宅风水,多了人文景观的元素,同时,也产生了阳宅与阴宅祸福关系影响与否的问题。风水上讲求“先宅后坟,坟若兴而宅必退。先坟后宅,宅既盛而坟自衰”。这是说安阳宅在前,立坟在后,坟会夺阳宅之气,所以,坟兴而宅运则退。如果先立坟后安阳宅,阳宅截了坟脉,所以宅盛而坟衰。这里说的还是气脉阴阳之理。如果来龙落脉从后边来,气势很盛,而阴阳交结,就不妨碍分别立宅、安坟,阳宅和阴宅各自发福。如果坟在阳宅后面,坟是正气所结,而余气才立阳宅,立宅在先,阳宅亦能发福。
1701116708
1701116709 阳宅由于地基、地形、地势所限,所以可谓寸土寸金。因此阳宅风水又特别提醒要“寸土惜如寸玉”“不宜伤残”,不宜随便动土营建、改修、穿凿,以免破坏堂局、伤了脉气。我们时常听说农村中老人们总是代代相传告诫子孙后代不要轻易地破山毁林、辟田改水,就是怕坏了龙脉之气。当然,如果“垣局阔者,何妨充广,千家任住千年”,堂局好又宽阔的地方,不妨扩充广住,聚集人气,繁荣乡里。“一山一水有情,小人所止。大势大形入局,君子悠居。”只守着一山一水,虽则有情,只是小堂局,一般人所钟;而只有大势大形之地,才有大富大贵之家,君子居之方长远。这种观念反映了中国自古以来对天地之间、宇宙洪荒的大胸襟、大格局、大气势、大气魄的崇尚和追求。
1701116710
1701116711 反映在风水理论上,就是对势的看重,形只有在大势之下,才有存在的意义和长远的运势。
1701116712
1701116713 风水之论,最终还要落实到为民生服务上,祸福的旨归,也是为了有益的人生。这样,风水之学就必然从对自然环境的考察层面上,上升为社会伦理(特别是建筑伦理、环境伦理)之学。《雪心赋》在纵论了十八节山水之道后,最后,以伦理教化之说来论述对地利的追求,充分说明了古人把风水学作为人学的一个方面,或者说从人学的角度赋予风水学以特别的意义的理念。所谓“天之生人,地之生穴,夫岂偶然”,“禀赋虽云天定,祸福多自己求”,“积善必获吉扦。造恶还招凶地。莫损人而利己,勿丧善以欺天。穴本天成,福由心造。”可见,因果报应的思想被应用到了风水中来,人必得积德行善,不损人利己,不失去善心而欺瞒上天,才能吉人得吉穴。否则凶人得凶穴!这一貌似与风水学毫无关系的做人道理的说教,蕴含着中国古代朴素的命运观和伦理道德规范。
1701116714
1701116715 原文精读
1701116716
1701116717 “若言阳宅,何异阴宫。”
1701116718
1701116719 “明堂平旷,万象森罗,众水归朝,诸山聚会。草茂木繁,水深土厚。墙垣篱堑,俱要回环。水圳池塘,总宜朝揖。”
1701116720
1701116721 本节要领
1701116722
1701116723 阴宅与阳宅的原理是一样的。比如阳宅选址,也要讲究龙虎砂抱、四水归堂、明堂平阔、朝揖有情。
1701116724
1701116725 术语问答
1701116726
1701116727 问:什么叫平洋?
1701116728
1701116729 答:相对山地来说,地势低平和河湖水多的地形地貌就是平洋。
1701116730
1701116731 实例操盘
1701116732
1701116733 情状:阳宅如何看祖山龙脉?
1701116734
1701116735 解析:在城镇之中,的确难以寻觅真正的山地,因此,可以将阳宅后身的山丘、建筑物、道路、水系构成的行进路径,统视作祖山来龙,察辨其龙脉真气。
1701116736
1701116737
1701116738
1701116739
1701116740 《宅经》心得 [:1701114069]
1701116741 《宅经》心得 第六章 形法派专论山龙的代表作——《博山篇》
1701116742
1701116743 ·藏风,聚气,洁净·
1701116744
1701116745 《博山篇》旧题五代黄妙应撰。书末有宋代厉仙(名伯韵)的赞语,称:“不见先生面,雅闻先生诀,大哉!我曹师千载传真法。”
1701116746
1701116747 本书是形法派专以山法为题旨的代表性著述,在中国风水理论学说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在关于形法龙、砂、穴、水、明堂等等方面,都有细致深入的辨析,对前人理法做了发挥,也提出了自己全新的见解。
1701116748
1701116749 全书分八个章节。首篇概论相地之法,提出“凡看山,到山场,先问水”,“水来处是发龙,水尽处龙亦尽”的观点,可谓提纲契领。第二篇专论龙,提出寻龙首要寻祖宗、寻父母的概念,并将龙分为五类情况:正势、侧势、逆势、顺势、回势,分别做了辨析。第三篇专论穴,既根据穴的外形和不同高度、大小,做了区分,又提出了求穴的心法,第四篇专讲砂,分析了砂与水之间的关系,又按砂的不同区位和功能情态,分为侍、卫、迎、朝等砂,而在水口的地方,砂的作用最关键。第五篇论水,开篇即提出“聚水法要到堂”的观点,特别提出了尝水(味)、认气(色)的重要性。第六篇论明堂。提出了明堂格局、明堂功能等观念。第七篇论阳宅。第八篇则论平地。
1701116750
1701116751 《博山篇》虽以山法为名,其实旁涉了形势派的各个主要方面。虽然博大精深,但行文深入浅出,其语言有宋明白话的特点。这一特点增加了全文的可读性。
1701116752
1701116753
1701116754
[ 上一页 ]  [ :1.70111670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