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118105
1701118106
凡水界龙来,宜就身贴体,过穴而斜飞,为斜流,以其不卫穴也。过穴而反跳为跳,以其不就身斫下以卫穴,却于穴前反跳而去,无屈曲回头朝顾之情。虽一边围绕,而一边反跳,则穴气已从反跳之处走泄,虽发不久。赋云:“水才过穴而反跳,一发便衰。”若水自横来过穴而反跳,是左右不得水抱,虽支水兜收,全不聚气。经云:‘来不揖穴,去不拜堂,败绝之藏也。’左跳长房当,右跳小房绝。
1701118107
1701118108
此情形与上图不同的是,反跳水在穴前,因此,即使穴局自身完固,但横水并不贴身回顾,龙气已在反跳处走泄,此局比上图更速败。
1701118109
1701118110
10.湖荡聚砂格
1701118111
1701118112
在平洋之地,大湖大荡如何寻脉立穴?这在实际中是一个令常人困惑的问题。特别是大湖大荡烟波浩渺,在一片汪洋之中,能否适用山地寻龙捉脉之法?
1701118113
1701118114
大湖大荡数千顷,于中间突起二三片。大者数百亩,小者五六十亩,团聚拱顾,洲角兜收,双双相顾,如众马之聚食于槽者,然即于中间审认何砂端正尊严,有无支水界割成局。中间如有界割支水结咽、分合,件件明白。的有明证,便看明堂左右朝抱如何,若朝抱有情,荡水收进,蓄于穴前作内明堂。局前更有远砂盖照,湖荡虽大,而局前视之不觉宽阔荡散,垣局周密,乃大地也。穴之主富堪敌国,贵并王侯。以湖荡中精神独擅,而人不得分受之故也。并以砂水朝揖之多寡,而定世代之远近,朝拱之砂愈多愈妙。
1701118115
1701118116
1701118117
1701118118
1701118119
可见,湖荡之中,仍要求得朝对拱卫之局。一片汪洋,要寻得有团聚拱夹之处,以湖荡中的砂洲为朝、案,和龙虎砂,依然要求有界割支水结咽、分合。这样,湖荡即使很大,但垣局内可聚气周密,则是难得的大地,可发福,贵敌王侯。
1701118120
1701118121
在湖荡中,遇到砂洲较多的情况,就要善于寻找中间的砂立穴,使其前后左右都有砂洲可以夹护簇抱。在选择砂洲及其周边小砂的时候,要注意不要选择形状像鹅头和鸭脖等的,因为俗语有“鹅儿头,鸭儿颈,女儿媳妇上秦楼”说法,即出娼妓之人。
1701118122
1701118123
在湖荡格中,也要注意有砂有水构成的堂局之脉气要疏通而不能逼狭。
1701118124
1701118125
凡砂水团云,势多结盘龙穴。一条水入,一条水出,周围盘结,皆在局中。结穴处须要水宽,聚成湖泽,其中涵得气脉溶活方妙,不然成裹头城矣。裹头名巾帼水,穴气窘逼,不得流通,反成绝地。经云:“山囚水囚,虏主灭仆”,盖其义也。此图穴前湖泽汪洋,紧而不迫,穴之自能发福,子孙悠久,更出入孝悌,性巧聪明,或于巧艺中成名发财,以龙来秀曲也。
1701118126
1701118127
这里所谓的裹头水即裹头城水,是指水贴着穴位洗割其脚下且沿着穴位顶部周边包裹穴场,又叫巾帼水。因其水紧挨着穴场冲刷,龙脉被其水冲泄而孤弱,所以主子孙贫寒孤苦。但是,如果水离穴位较远,却又是金城水绕穴,富贵之局,因此,要仔细详察。这里提示,两条水呈盘龙结穴势,要防止出现穴场过于逼窄的情况,逼窄就会使水直接裹头割穴,脉气不通,导致山囚水囚。可见,堂局开阔适中在山地和平洋都是非常重要的。
1701118128
1701118129
1701118130
1701118131
1701118132
11.界水外抱格
1701118133
1701118134
水外抱犹如山龙之外明堂有水再夹护,与内明堂互为关拦,两者需要配合协调。外局不好同样影响内局,反之也是一样。
1701118135
1701118136
此势龙虎重重朝抱局前,弯抱如弓,此形势之美者。然穴前左右砂角硬直无情,外形可观,内形似觉碍相,不可以硬直而弃之也。赋云:“内直外勾,尽可剪裁。”以工力掘去直指,使成弯势开拧,亦大地也。
1701118137
1701118138
1701118139
1701118140
1701118141
这里值得重视的是,内局因左右龙虎砂之角直硬,没有环抱回顾,穴局因之不美。但外局却有龙虎水重重弯抱,形局秀美。怎么办呢?不能因此而弃之,需要求助于人工,将内局直硬的龙虎砂角加以剪裁,使之弯抱顾盼即可。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完全符合风水理想格局的情况少之又少,往往要求助于人工改造。特别是在村落城镇的选址和营建过程中,更是如此。
1701118142
1701118143
蒋大鸿在《归厚录》中还专门对池沼和湖荡立穴之法做了详尽的分析,提出池沼立穴只要方圆成相,平正不斜就可以取用,但要在横处立穴,不可在直处。圆池还要微微横阔,不能过圆,太圆了四周没有地方下手。池沼立穴大致要在水中央,左右相等,平正端严,气脉涵蓄方好。
1701118144
1701118145
而大湖大荡立穴,因形势散漫,难立正中,尤其是难以聚气,所以需要在支水小荡处寻脉束气,要寻找到大荡(漏道)的曲入之处(息道),相当于胎息处,即能聚气,而左右还得有砂缠护,后还得有玄武水荫蔽,构成周密垣局。湖中立穴,也要有砂缠护。
1701118146
1701118147
与界水外抱格相近的是界水前抱格。
1701118148
1701118149
此势局前支水插入包抱,左右砂气紧拱,似乎有情。然湖荡在坐下,砂角双双飞散,则前气虽收,后气不聚。前为外气,后为内气,外实内虚。此等地仅发小财,终无大福,官贵绝响,人丁亦稀。
1701118150
1701118151
这里的内气外气之说,与《葬经》中所论气形于土(地)中为内气,溢出融结成形为外气的说法不同。而是指直接进入穴场(穴体内)的为内气,在龙虎砂、朝案前的龙脉之气,因不能为穴所收入,所能收的是山水之秀气等,所以称外气。此例与上述相近,外气周严涵聚,而内气却左右飞走,所以只能发小财,且人丁亦稀少。
1701118152
1701118153
1701118154
[
上一页 ]
[ :1.70111810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