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122165
1701122166
“并不只有一条路”:西玛库斯、维斯塔贞女,以及胜利女神祭坛,384年
1701122167
1701122168
当西玛库斯于384年接任罗马大区长官这一职位时,他希望维持这样的状态。他最初的行动是试图撤销一项两年前特里尔的宫廷下发的命令。382年,格拉提安皇帝(367~383年在位)决定削减罗马城里维斯塔贞女团体的特权。由来自贵族家族的七位贞女组成的这个团体并没有被废除,但是它的免税特权被取消了。贞女们被禁止接受土地类的遗产(没有禁止现金上的馈赠);而且,贞女们不再能够免费享受罗马城中帝国官方的食品配给。一切就是这样,这远不是普遍取缔多神教的标志,而是一项不友好的预算削减,由远方城市中的一群官员拟定。这只是把之前削减基督教神职人员免税特权的措施施加到了多神教司铎头上。格拉提安的父亲——节俭的瓦伦提尼安一世已经削减了基督教会过于优厚的特权,这些特权是君士坦丁皇帝和君士坦提乌斯二世皇帝在基督教会的光荣时代授予它的。[45]
1701122169
1701122170
不过,当然,这一措施(就像那些不知名的人以财政紧缩的名义实施的许多措施一样)的意义不止于此。在罗马城中,这一措施被看成是在蓄意侮辱一个历史悠久的公共机构。取消贞女们的特权(尤其是她们所享有的食品配给)会让人们对罗马宗教和罗马国家之间的关系产生疑问,贞女们接受公共资金和特权是因为她们在为公共福祉祈祷。格拉提安的顾问们拟定的这一措施是极具争议性的,这就好比要挑战一个现代机构——比如一所大学或一个教会——的慈善性地位。他们所引发的这一问题注定会升级,尤其是格拉提安在383年被篡位者杀死,这让这一问题继续悬而未决。
1701122171
1701122172
也有一些人希望这一特殊的问题升级。在西玛库斯(担任罗马大区长官时)撰写官文——著名的《第三封陈情书》(Third Relatio )——以支持恢复对维斯塔贞女的供奉之前,安布罗斯已经成为米兰主教。安布罗斯摆出的姿态是:他是瓦伦提尼安二世(格拉提安同父异母的兄弟)的基督徒良心的守护者。他实际上是在威胁瓦伦提尼安二世,如果后者向西玛库斯让步的话,就会被逐出教会。
1701122173
1701122174
安布罗斯以这样的方式介入这一事件,将这一问题大肆炒作。他坚持认为取缔维斯塔贞女(的供奉)只是一个开端。他声称,格拉提安已经准备完全根除罗马的多神教,违背格拉提安的措施就是要完全复兴多神教:“建立一个祭坛并且捐钱给不虔诚的祭祀。”[46] 在384年西玛库斯与安布罗斯的冲突中,一个官方临时措施的意蕴被歪曲成了一种如此夸张的形式,并且会有如此长远的影响,这是很罕见的。
1701122175
1701122176
安布罗斯的干涉使他好战的基督教主教形象不仅在他的时代,而且在以后的所有时代中声名显赫,但是在安布罗斯这样做的时候,他也让西玛库斯成名了。西玛库斯被安排在舞台中央,他被安布罗斯描述为整个多神教的维护者。在安布罗斯的作品中,多神教好像即将受到致命一击。西玛库斯越是令人印象深刻地被刻画为一个注定灭亡的宗教的守护者,安布罗斯对他的胜利就越是显得辉煌。在基督教的胜利舞台上,西玛库斯必须要显得像一位积极的、最后的多神教徒,因为在他之后再也不会有多神教徒了。安布罗斯努力地将西玛库斯的《第三封陈情书》(之所以如此称呼,是因为这是西玛库斯写给皇帝的第三份官启,这些官启中涉及他担任罗马大区长官期间处理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的复本收入他的书信集中,这份复本被当作安布罗斯主教驳斥西玛库斯陈情的介绍。这种将西玛库斯与安布罗斯的刻意并置,确保了西玛库斯将会在此后的所有时代中作为“最后的多神教徒”的典型被铭记,而他的《第三封陈情书》就是古代罗马宗教的天鹅绝唱。
1701122177
1701122178
然而,如我们所见,西玛库斯并不打算充当“最后的多神教徒”,相反,他将自己看成第一位多神教徒。他是第一个遇到这种问题的罗马大区长官,他发现自己要面对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不受欢迎的局面。罗马元老院的官方共识已经被一种闻所未闻的宗教撼动了。
1701122179
1701122180
西玛库斯的回应“既谨慎又犀利”[47] 。西玛库斯对这一历史悠久的争论的看法可能是许多基督徒和多神教徒共同的看法。西玛库斯的《第三封陈情书》不应该被看成一位顽固的多神教徒的作品,相反,它被谨慎地设计,试图重新恢复元老院中多神教徒和基督徒成员们的共识。西玛库斯极力强调说,可以预期,所有有责任心和公德心的人都能同意这一点:无论他们个人的信仰是什么,罗马的宗教崇拜应该像一直以来那样继续下去。[48]
1701122181
1701122182
让西玛库斯感到震惊的是,格拉提安的措施中暗含着摒弃古代准则的意味。在罗马,公共财富——最初是由国家提供的收益——应该被用来对诸神进行公共崇拜,以保护罗马城和罗马人民。整个罗马帝国的安泰,尤其是罗马城本身的安泰,都要依靠维斯塔贞女们的祈祷。在一座3世纪的维斯塔贞女的雕像基座上刻着这样的话:
1701122183
1701122184
通过她的道德修养及她在祭仪上的精湛表现,罗马帝国因她的功德而体会到了日复一日的幸福。 [49]
1701122185
1701122186
西玛库斯实实在在地相信,有一些不可见的存在徘徊在罗马城的上空,他相信这些存在“关心和保护着”这座城市,它们需要受到恭敬的崇拜:“对于一种高级力量所施展的仁慈来说,如果不对它保持崇拜的话,就会失去它。”[50] 通过禁止贞女们享受食品配给来削减对她们的支持,格拉提安打断了千年来用罗马的财富来换取诸神赐福的传统,而这是诸神与罗马的纽带。只有直接来自古代意大利及其行省土地上的财富才能够被作为礼物供奉给诸神。罗马拨给维斯塔贞女的那部分配给食品的总量并不算大,但是这种供奉从象征的意义上来说分量很重。土地上的产出,也就是维斯塔贞女们在食品配给中分享的部分,代表着土地和诸神之间的一种永恒的神圣交换,这保证了诸神对罗马帝国的保护,以及对罗马城这个伟大的人类居所的保护。
1701122187
1701122188
通过一种神圣的什一税,从食品配给中拨给维斯塔贞女们的谷物被认为保持了提供这些谷物的行省的丰饶。如我们所见,在一个经常因为收成变动而徘徊在粮食短缺边缘的世界里,以这样的方式无视诸神是一件很严重的事。383~384年的情况证明了西玛库斯看法的正确性。罗马帝国的土地和诸神间礼物交换的中止带来的是一场大规模的干旱。西玛库斯警告皇帝:“渎神造成了这一年的干旱。”[51]
1701122189
1701122190
不过西玛库斯的恳求并非仅仅出于宗教上的担忧。他的《第三封陈情书》中的高潮部分是他通过罗马女神之口发表的演讲,这极其有力地支持了这位老派的“热爱故乡的人”的论点。多种多样的城市和各种各样的崇拜仪式并不是偶然形成的,神为每座城市分配了它们自己的守护神灵,这些神灵徘徊在它们守护的地方之上,这些神灵给予了每座城市自己的个性,并且掌控着城市总体上的命运。因此,宗教的多样性影响到世界各地。每一地区都应该遵循其特有的敬神方式,此乃上天之意:
1701122191
1701122192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习惯、他自己的宗教生活。神圣的智慧已经将不同的宗教分配给了不同的城市,以作为它们的守护者。每个人生来都拥有个体的灵魂,同样,每个族群都拥有其专属的神灵(守护神),看顾着它们的命运……
1701122193
1701122194
因为我们(元老院中的人)要求我们父辈的诸神之间和平相处,要求我们本土上的诸神和平相处。……我们看到的是同样的星辰,同一个天穹笼罩着我们所有人,我们身处的是同一个宇宙。……可以让我们通晓这一伟大奥秘的道路并不只有一条。 [52]
1701122195
1701122196
这并不是在含糊地请求宽容,这是在陈述:宗教上的多样性——而不是宗教上的统一——是世界结构的一部分。基督教皇帝可以坚持他们自己的信仰,但他们不会妨碍到西玛库斯,就像各个城市那样,他们可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神圣指引。就我们所知,西玛库斯和与他同时代的许多人一样,或许也相信有一个不露面的至高神,这个神并不在罗马人所知道的传统诸神之中,但它可能确实作为君士坦丁及其继任者们的保护神而进行了一些干涉。然而,这个神没有权利挤走更具有传统根基的其他神——罗马的诸神。[53]
1701122197
1701122198
当然,我们能够举出一些皇帝,他们要么有信仰,要么有信念。早先的皇帝尊敬我们先人的宗教礼仪,后来的皇帝也没有废除它们。 [54]
1701122199
1701122200
让西玛库斯感到烦恼的一种观念是:一种宗教制度如同宇宙本身一样复杂和宏大,它贯穿各个时代,使人们臣服于个人想象中的独一的主宰,并且还是由一个宗教派别强行推动的。
1701122201
1701122202
在这一问题上,西玛库斯误解了皇帝的想法。格拉提安和瓦伦提尼安二世并不是偏执的基督徒,最重要的是,他们是专制君主。作为罗马帝国晚期体制中的一部分,制度性的利己主义几乎不会让一个遥远的城市举行权力下放的祭拜仪式。[55] 问题在于,谁能够宣称自己最受胜利女神权威的青睐。是远在罗马城的元老院,还是宫廷中的皇帝?因此,安布罗斯精明的决策在于,在他和西玛库斯的斗争中,他让元老院中的胜利女神祭坛(而不是维斯塔贞女们的特权)看起来像是问题的核心。正是安布罗斯,而非西玛库斯,确保了这位主教和大区长官的争论以“胜利女神祭坛之争”这一误导性的名称流传后世。
1701122203
1701122204
一直到382年,罗马元老院一直保存着一座祭坛。这座祭坛耸立在一尊美丽的、有翅膀的胜利女神像之前,它最初是从塔兰托夺来的战利品。这座雕像是奥古斯都皇帝放在元老院里的,元老院在每次集会时可能都要在祭坛上以皇帝的名义焚香祭拜。
1701122205
1701122206
对于格拉提安和瓦伦提尼安二世来说,胜利女神的雕像及其附属的祭坛本身并不是他们厌恶的对象。不过这些东西并不是必要的。对于一位4世纪的基督教皇帝来说,这种认识用不着安布罗斯之类的主教来教导。皇帝们受到的吹捧总是促使他们将自己看成受到胜利女神青睐的人,这种观念是被人们普遍接受的。365年,西玛库斯的父亲为了向格拉提安的父亲——瓦伦提尼安一世皇帝——致敬而建造了一座桥。这座桥横跨台伯河,将特拉斯提弗列和战神广场连接了起来。有翅膀的、巨大的胜利女神的铜像面朝着皇帝的雕像,刻在护栏上的铭文将胜利女神尊称为皇帝们特别的、神圣的“伙伴”。[56] 根据罗马帝国晚期的观念,胜利女神是皇帝的守护天使,她和皇帝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天上就已经建立。[57] 这一时期,胜利女神的雕像出现在帝国各地,然而这些雕像只和皇帝有关,没有显示出和元老院的关系。因为胜利女神是皇帝的伙伴,在任何地方,她的雕像都是为了皇帝本人而建立的;在任何城市,有皇帝的雕像才会有胜利女神的雕像。[58] 皇帝的胜利女神没有固定的据点,用不着和一座遥远的城市中的某幢建筑物联系起来。我们不妨设想,在那幢建筑物中,一小群骄傲的贵族聚集在一个古典的艺术作品之下,多神教徒的香雾从祭坛中升起。
1701122207
1701122208
西玛库斯的报告没有被采纳,安布罗斯的声誉在基督教的圈子里更加响亮了。而真正的赢家是皇帝。作为一个身处远方宫廷中的专制君主,瓦伦提尼安二世皇帝在拒绝西玛库斯的陈情时清楚地表明,他不需要依靠元老院或者古代在罗马施行的仪式来确保胜利女神对他的独一无二的、并且仍然是令人敬畏的庇护。
1701122209
1701122210
不过,西玛库斯在384年的失败完全不意味着整个多神教在罗马受到了镇压。安布罗斯故意夸大了格拉提安的措施,维斯塔贞女们的资助被取消了,但是她们仍然继续集会和祈祷。其他的多神教崇拜仪式并没有被取缔,宗教团体仍然在接受捐赠,[59] 私人性质的多神教崇拜有慷慨的供奉者维持着。在这个世纪后期,塔姆希乌斯·奥格提乌斯修复了一座密特拉的圣所,地点在如今的圣西尔维斯特教堂(科尔索)附近。有一篇铭文用优雅的小字刻在一块被使用过的大理石板上,它表明,失去了国家的支持根本不会影响到奥格提乌斯的虔诚:
1701122211
1701122212
我的先人维克托曾是上天与星辰的虔诚崇拜者,他用皇家所赐的礼物建造了一座太阳神的神庙。现在,他的重孙在虔诚上超过了他。他建立了这处神圣的洞穴。罗马,他也不需要你的资助。对于虔诚的人来说,宁可有所失而不愿有所得。一位虔诚的子孙将他的财产和天上的诸神分享,还有谁会比他更富有呢? [60]
1701122213
1701122214
这里的语言并不是基督教式的弃绝财富,奥格提乌斯并没有“变卖他的所有”。相反,这是一位“热爱故乡的人”的话语,为了他的城市,他自豪地接受了自己在经济上的损失,郑重地重新将之转化为他对诸神的爱戴。
[
上一页 ]
[ :1.70112216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