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127014
[41]Letter 22* .4.58,pp.350-52;参见F.Jacques,“Le défenseur de cité d’après la Lettre 22* de saint Augustin,” Revue des études augustiniennes 32 (1986):56-73。
1701127015
1701127016
[42]Letter 24* ,pp.382-86.
1701127017
1701127018
[43]Letter 10* .3.64,pp.170-72.
1701127019
1701127020
[44]Letter 10* .5.112,p.176.
1701127021
1701127022
[45] 在对《迪福雅克信件》的初次论述中清晰可见。P.- A.Février “Discours d’Église et réalité historique dans les nouvelles Lettres d’Augustin,” in Les Lettres de Saint Augustin découvertes par Johannes Divjak (Paris:Études Augustiniennes,1983),101-15 at p.109.
1701127023
1701127024
[46] Zangara,“Una predicazione alla presenza dei principi,” 275-98.现参见 D.M.Deliyannis,Ravenna in Late Antiquity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63-70。
1701127025
1701127026
[47] A.Laniado,“Le christianisme et l’évolution des institutions municipales du Bas-Empire:L’exemple du defensor civitatis ,” in Die Stadt in der Spätantike-Niedergang oder Wandel ?ed.J.-U.Krause and C.Witschel,Historia Einzelschriften 190 (Stuttgart:F.Steiner,2006),319-34.这更正了Liebeschuetz,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City ,149。
1701127027
1701127028
[48] Quodvultdeus,De tempore barbarico 2.5,Heather,The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288;pp.262-91据此论述汪达尔人入侵非洲的路线。
1701127029
1701127030
1701127031
1701127032
1701127033
穿过针眼:财富、西罗马帝国的衰亡和基督教会的形成,350~550年 [
:1701120114]
1701127034
穿过针眼:财富、西罗马帝国的衰亡和基督教会的形成,350~550年 第24章 “忆昔帝国繁荣日”:5世纪的西部危机
1701127035
1701127036
铁和泥:内战和“蛮族入侵”,405~439年
1701127037
1701127038
这一章将关注贯穿5世纪西部帝国的全面危机。我将描述这场危机的开端,危机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就使帝国徒有其表。我们将关注在日益地区化的世界中,受这次危机深刻影响的各行省富人的自我调整(很多富人也抓住了机遇)。本章末,我们将关注这些地区残存的帝国影响,以及对帝国的忠诚,这种忠诚在帝国彻底在西部消失之前鼓舞着许多人。五百年来头一遭,这些极端的支持者面对着一个分崩离析的世界。
1701127039
1701127040
紧随这一章的几个章节,我将会着重阐述拉丁教会史上一个时代的终结,而不是帝国的终结。我会向读者介绍在5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残存于帝国掌控中的领土的图景。我将描述普罗旺斯行省的马赛和勒兰岛之间著名而又争议不断的一群人、马赛的萨尔维安的犀利论述、元老院与教宗的罗马,以及意大利南部的乡村。此书的最后两章(自第28章始)将以整体视角审视帝国消失之后的西部地区,简述新型基督教的出现。第28章将描述基督教会实现自我觉醒的途径、巨额的财富,以及他们捍卫和使用这些财富的每一步。最后一章(第29章)将研究6世纪的拉丁基督教世界,还会梳理在“后帝国时代”的新捐赠者手中,财富如何使基督教自身呈现为一个清晰的新形象——与我们两百年前在晦暗不清的350年前后第一次见到的那个宗教大相径庭。
1701127041
1701127042
1701127043
1701127044
1701127045
地图4 帝国危机,450年前后
1701127046
1701127047
现在让我们回到危机初生的时刻。我们必须回到高卢。4世纪中叶,一个来自东方的旅行者(可能是一个叙利亚人)这样描述高卢:“这是一个超级大的省份,因此这里总需要一个皇帝。高卢自己也出产皇帝。”[1]
1701127048
1701127049
这份看似朴素的描述一语双关。高卢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皇帝在特里尔守望莱茵河。当缺少这样一个皇帝时,当地军队立刻就会推举一个篡权者,以填补危险的权力真空。皇位空缺就是篡权和内战的信号。这种情况在4世纪上半叶就已经发生了两次。与此形成对照的是,364~375年,瓦伦提尼安一世统治特里尔的时期是一个和平与繁荣的短暂时期。根据考古资料和我们在第12章讨论过的奥索尼乌斯的作品,稳定流向特里尔的物资和税款,保证了南不列颠、高卢和西班牙的庄园主们的富裕生活。
1701127050
1701127051
在瓦伦提尼安一世去世后,高卢再次对没有皇帝驻跸感到寒心。罗马世界的重心移向了东南方——意大利北部、巴尔干和君士坦丁堡。又一次,高卢出产了皇帝。每一个这样的皇帝都通过投身内战来坚定地捍卫自己的头衔。来自高卢的皇帝们发现他们不得不抽调不列颠和莱茵河的守卫军,以发动在意大利的战争。这样的情况六年之内就发生了两次(马克西穆斯,于388年;尤金尼乌斯,于394年)。这些军队被填进了与罗马同胞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的东部军队——大战的绞肉机中,帝国西北部边境的正规军只剩一个空架子,各行省的人为此提心吊胆。[2]
1701127052
1701127053
这些人中的一位就是苏尔皮奇乌斯·塞维鲁(他以诺拉的保利努斯的朋友,以及《圣马丁传》作者的身份而为我们所知)。在约400~404年,他在位于图卢兹和纳博纳之间的幽静宅邸内完成了一部世界编年史。他警醒地审视自己所处的时代。他写道,罗马帝国“曾经是所有帝国中最强大的”,但现在是最羸弱的。就像《但以理书》中所描述的巨像,这是一个长着“泥土做的脚”的帝国,它注定要瓦解。
1701127054
1701127055
帝国不是被任何唯一的皇帝所统治,而是被许多皇帝,他们之间因为基本利益的冲突和军事上的对抗而分裂……而与此同时,罗马的土地却被域外以及反叛的部族所占据……因此,蛮族部落混杂在我们之中(就像泥土混杂在罗马铁一般的秩序之中),在我们的军队和城市中,遍布我们的行省。 [3]
1701127056
1701127057
到了405年,苏尔皮奇乌斯的话应验了。内战伴随着未被同化的蛮族(他们被当作正规军用于罗马皇帝之间的内战)“泥土”,制造了一场大风暴。风暴席卷不列颠、高卢、西班牙和非洲,持续了一代人的时间。苏尔皮奇乌斯自己得以幸存,但是他以及与他境遇类似的人发现,他们身处一个闲适生活(强大的法制和严苛的税收体系的产物)早已远去的世界中。
1701127058
1701127059
这场大风暴的故事可以被讲得很简单。
1701127060
1701127061
405年12月31日,一个由汪达尔人、苏维汇人以及起源于多瑙河中游的阿兰人(之前与罗马人极少有联系)组成的大型蛮族联盟在美因茨附近渡过了莱茵河,他们劫掠并寻找雇主(据我们所知)。[4] 不列颠的军队推举了一位皇帝——君士坦丁三世——来对抗他们。君士坦丁将蛮族牢牢控制在高卢北部。但是君士坦丁最关心的,是让自己成为西部的正统皇帝。407年,他迅速南下(如皇帝马克西穆斯二十年前出于同样目的所做的那样),入侵意大利。第二年,嗜杀的蛮族盟友渡过莱茵河,再次出现在了高卢最为富庶的阿奎丹地区,这里是奥索尼乌斯、诺拉的保利努斯以及苏尔皮奇乌斯·塞维鲁的家乡。一场暴力的海啸扫荡了高卢南部。蛮族们发现了他们通往“罗马帝国腹地”[5] 的道路。
1701127062
1701127063
但这些蛮族不是以武力打开了通往南方的道路,他们是因受到君士坦丁三世的邀请而来的。君士坦丁谨慎地在高卢从南到北地安置他们,是为了在内战中使用他们的武力。如同其他在内战中不顾一切的军队(包括罗马军队),支付他们军饷的是劫掠的许可证。[6]
[
上一页 ]
[ :1.70112701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