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158247
佛教衰颓的原因
1701158248
1701158249
大凡宗教或哲学,有盛就必有衰,佛教也不能逃出这个公例。佛教的势力,至第七世纪达了极点,至第八世纪,就渐渐衰颓了。它的衰颓原因固然不止一种,然最大的就是婆罗门教的复兴。婆罗门教,在印度有最远最深的势力,一旦被佛教所压倒,彼教中人,哪里能够甘心。于是将他们教规里不合潮流的地方渐渐改良,他们的教义本来幽深,再加以哲学的研究,渐渐进展。所以到第四纪时候,婆罗门教已经有复兴的气象。偏偏佛教中也有大乘教崛起,足足和它对抗相持又有几百年。然到了第八世纪时候,婆罗门教中出了一个大人物,叫商羯罗阿阇梨(Sankaracarya),这人生在南印度,于婆罗门的哲学有极深的研究,并且拿许多的古代哲学书加以注释,又采用佛教的哲理,主张印度哲学的正教,名曰印度教。他还亲自游历四方,或派他们的弟子到全印度,传布自己的教义,以打倒佛教为目的。这时佛教徒中,恰巧没有杰出的人可和他对敌,遂不得不向他屈服。到了第十二世纪,回教徒又侵入印度,灌输他们的教义,势力也是不小,佛教更受打击,在印度本土,便几乎绝迹了。
1701158250
1701158251
1701158252
1701158253
然而宗教本来没有国家界限,所以佛教在印度本国,虽然衰颓,它在印度南北两方的进展,反有特别发达的现象:南进则传播于锡兰、缅甸、爪哇(今属印度尼西亚)、暹罗(今泰国)、安南(今越南)等国,成为南方佛教;北进则传入西域诸国以至中国内地和西藏,乃至朝鲜、日本,成为北方佛教。这南北两方的佛教,界线分明,就是南方所传的完全是小乘教;北方所传的,虽间有小乘经典,但大部分是大乘教。
1701158254
1701158255
【问题】
1701158256
1701158257
一、佛教最后分裂为几部?
1701158258
1701158259
二 、怎么叫根本分裂、枝末分裂?
1701158260
1701158261
三 、主智的大乘教、主情的大乘教意义如何?
1701158262
1701158263
四、马鸣、龙树和大乘教的关系?
1701158264
1701158265
五、怎样叫破邪显正?
1701158266
1701158267
六、空的意义如何?
1701158268
1701158269
七、秘密佛教的传受是何人?
1701158270
1701158271
八、无著、世亲和大乘教的关系?
1701158272
1701158273
九、空无相说和一切唯心说的分别?
1701158274
1701158275
十、大乘的空有两大派如何?
1701158276
1701158277
十一、大小乘的分别有几种?
1701158278
1701158279
十二、佛教两大时期如何划分?
1701158280
1701158281
十三、佛教何故衰颓?
1701158282
1701158283
十四、佛教向南北两方何国进展?
1701158284
1701158285
1701158286
1701158287
1701158289
因是子佛学入门 第七章 佛教传入中国的状况
1701158290
1701158292
第一节 佛教东传的时期
1701158293
1701158294
东汉明帝遣使访求佛法
1701158295
1701158296
我国历史相传,东汉明帝夜里做梦,看见金人,身长一丈六尺,头顶上有白光,从空中而来,飞行殿上。明帝醒后,召集群臣,占卜这梦。有傅毅回答道:“臣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将必是乎!”明帝听了他的话,就派遣蔡愔、秦景等到天竺(即印度)去访求佛法。他们遇见了迦叶摩腾(Kayapamatanga)、竺法兰(Dharmaraksa)两僧,于永平十年(公元67年)回到洛阳。明帝极为欣喜,便在洛阳城西门外建立精舍,以处两僧(以上见《高僧传》卷一)。这是佛教传到我国的史实。
[
上一页 ]
[ :1.70115824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