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158923e+09
1701158923
1701158924 五、禅宗南北两派何时所分?
1701158925
1701158926 六、坐禅参禅的分别?
1701158927
1701158928 七、定心念佛、别时念佛的分别?
1701158929
1701158930 八、持名的方法如何?
1701158931
1701158932 九、观想法有几种?
1701158933
1701158934 十、十六观分几个段落?
1701158935
1701158936 十一、咒字是如何意义?
1701158937
1701158938 十二、显密两教持咒如何不同?
1701158939
1701158940
1701158941
1701158942
1701158943 因是子佛学入门 [:1701157513]
1701158944 因是子佛学入门 第十一章 结论
1701158945
1701158946 全书的旨趣
1701158947
1701158948 这部书已经完成,应该拿全书的旨趣,做一篇结论。
1701158949
1701158950 这书第一章,是佛学的界说。第二章说佛教的来源。第三章到第六章,说佛教成立的背景,和释迦生前身后佛教内外部的变迁盛衰,都是关于印度方面的史实。第七章、第八章,是说佛教传入中国方面的史实。第九章是说研究佛教的方法。第十章是说佛家实地修行的方法。
1701158951
1701158952 佛教最大目的,是教人修行,超脱生死苦痛,无论研究历史,研究教理,都是为修行的预备,所以拿这章列在最后,就是全部的归结。
1701158953
1701158954 【问题】
1701158955
1701158956 试就第一章至第十章说明其旨趣?
1701158957
1701158958
1701158959
1701158960
1701158961 因是子佛学入门 [:1701157514]
1701158962 因是子佛学入门 附录
1701158963
1701158964 因是子佛学入门 [:1701157515]
1701158965 附录一 佛学大意
1701158966
1701158967 昔在上海商科大学演讲佛学大意,学生笔记稿未经鄙人检定,遂在《申报》发表,《海潮音》、《居士林》等杂志亦辗转登载。因见其中不免错误,故改定之如此,蒋维乔志。
1701158968
1701158969 中国向有儒、释、道三教。实则儒家是否是宗教,尚未有定论。道家渊源于黄老之哲理,三代秦汉之时,极为盛行,至后汉张道陵托名老子之道教,实非道家之真面目也。佛教自汉时入中国,势力甚大,哲理亦深,今流传之《藏经》有八千余卷,其教义之精博,世界宗教莫与比伦,诚极高等之宗教也。近代研究佛经者,自安徽杨仁山(即第八章第一节所说之杨文会)先生始。先生曾以私财收藏经典,加以校订,创设金陵刻经处,刊印单行本,以惠后学。吾侪得略窥秘奥,皆先生之赐也。
1701158970
1701158971 佛经极不易看,因其中术语太多,且其文由梵文译成,梵文文法之排列与中国文法相反,故译成之经另有一种文体。初读佛经,遇难解之处,不必退缩,无论了解与否,依旧向下读,读得多,自会领悟,大约了解一二部,便可渐渐推及其余。
1701158972
[ 上一页 ]  [ :1.70115892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