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163126
从佛理上说,不是人们“不得不”去消除欲望。而是因为世间万物的本质就是虚妄不实的,欲望压根就是不该产生的。所以,僧人不是“不得不”去消除欲望,而是认为这世上本没有事物值得贪恋,所以摒弃欲望是最自然不过的事。
1701163127
1701163128
五
1701163129
1701163130
佛教的两大基础理论我们只说了一条“万法缘起”,另一条也非常简单。我们先歇会,待会再说。
1701163131
1701163132
光看这一条理论,我们就能发现佛教有极强的逻辑性。“万法缘起”是一个几乎每个人都会同意的简单道理,但是就这么一路推理,我们最后得出了:
1701163133
1701163134
这个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1701163135
1701163136
万物和众生的本质是什么。
1701163137
1701163138
人如何才能解脱痛苦。
1701163139
1701163140
基本上把整个宗教需要的东西都推理出来了。
1701163141
1701163142
这中间有一些推理的过程您可能不会同意:
1701163143
1701163144
比如:为什么说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来源。一个无欲无求的和尚,我打他一棍子,他不也痛苦吗?
1701163145
1701163146
再比如:欲望不仅给人带来痛苦,也给人带来快乐和希望啊。为什么要摒弃欲望呢?我就追求暂时的快乐,我觉得这就是人生的意义啊。
1701163147
1701163148
您别着急,我们随后会慢慢讨论这些问题。此时,您不需要同意这些结论,重要的是,不论结论怎样,佛学理论的辩论都是按照逻辑规则进行的。
1701163149
1701163150
只这一点,就比玄学更吸引人了。
1701163151
1701163152
玄学拒斥逻辑,所以玄学家喜欢清谈。佛教重视逻辑,所以佛学家喜欢辩论。
1701163153
1701163154
说个小故事。
1701163155
1701163156
庄子主张人要“逍遥”,但没有明确定义“逍遥”到底是什么。魏晋时候有个玄学家就说“各适性以为逍遥”—逍遥就是追随自己的本性。随心所欲,就是逍遥。
1701163157
1701163158
这话听上去没问题吧?
1701163159
1701163160
我猜今天的一些学者听到这解释肯定会不假思索的点头。
1701163161
1701163162
僧人支遁却发现了其中的漏洞,他问:
1701163163
1701163164
暴君也活得随心所欲啊。他想杀人就杀人,想放火就放火,难道说暴君也达到庄子逍遥的境界了吗?
1701163165
1701163166
对方就哑口无言了[27]。
1701163167
1701163168
我们前面说过,因为拒斥辩论,所以玄学家之间难以分出对错,玄学也难以进步。
1701163169
1701163170
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里说:
1701163171
1701163172
我曾用一个比喻来说庄子的哲学道:譬如我说我比你高半寸,你说你比我高半寸。你我争论不休,庄子走过来排解道:“你们二位不用争了罢,我刚才在那埃菲尔铁塔上看下来,觉得你们二位的高低实在没有什么分别。何必多争,不如算作一样高低罢。”庄子这种学说,初听了似乎极有道理。却不知世界上学识的进步只是争这半寸的同异;世界上社会的维新,政治的革命,也只是争这半寸的同异。庄子的这种思想、见地固是“高超”,其实可使社会国家世界的制度习惯思想永远没有进步,永远没有革新改良的希望。
1701163173
1701163174
然而,没有革新还真就是《庄子》想要的。
1701163175
[
上一页 ]
[ :1.70116312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