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16566e+09
1701165660 其实日本佛教来自于中国,原本继承了中国的传统,不许吃肉,当然更不许结婚。但是在19世纪明治维新的时候,日本实行资本主义改革。国家政策是扶植本土的神道教,打压佛教。因此明治天皇颁布命令,允许僧人保留俗姓、吃肉、结婚、生子。又禁止僧人乞食。因为经济压力,僧人不得不世俗化,只有结婚生子、把寺庙当作产业来经营才能生存。虽然经过日本佛教界的努力,一些相关法律被废除了。但是此禁已开。
1701165661
1701165662 而且明治维新不久,日本就进入军国主义时代。受民族情绪的影响,日本僧人也积极投入到社会运动中,进行慈善、援助军队等务实的运动,相比之下原先清规戒律就不那么重要了。后来又是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又是美军占领,全面民主化,这么一番折腾下来,日本又在战争中挣扎,又是接受西方思潮,谁也顾不上复古,时间一久,日本僧人也就有了吃肉结婚的习俗。
1701165663
1701165664 回来说梁武帝萧衍。
1701165665
1701165666 我们说,萧衍是中国历史上极少数虔诚信佛的帝王。他基本上完全按照佛教的戒律要求自己。但我们不要忘记,萧衍被我们称为“梁武帝”,“武”是他的谥号,是他死后后人给他一生做出的评价。萧衍一生武功显著,是靠战争和政变夺得的皇位。直接和间接死于他手的人同样不计其数。假如萧衍在登基之前就是个虔诚的佛教徒,那他就不可能成为皇帝了。
1701165667
1701165668 更引人注意的,是萧衍晚年被叛军围城,最后被活活饿死。萧衍在政治斗争中的失败未必全归因于信佛,但后世很多反对佛教的人,都拿他作例子劝说帝王:
1701165669
1701165670 你看萧衍多么信佛,结果呢,不也是身死国破吗?
1701165671
1701165672 对于一个信奉实用主义的帝王来说,萧衍的行为当然是不可接受的:国家在宗教上的支出既不能变出税收,又不能变出军队。
1701165673
1701165674 早在梁武帝时代,就有大臣上书,痛斥佛教的过度发展侵占了太多的社会资源[29]。李世民的首席参谋魏征写了一篇《梁武帝赞》。名为“赞”,实际上是批评梁武帝光顾着搞宗教仪式,忽视了百姓吃穿。信奉儒学的李世民,自然会深有同感。
1701165675
1701165676 因此,无论从“道、儒、佛”的官方排序,还是从实用主义的政策上来看,佛教都不可能在李世民的政权内占有优势[30]。我们前面也说过,李世民刚见到玄奘的时候,是把玄奘当作探险人才使用,完全不关心佛教和佛法。
1701165677
1701165678 但是,李世民在晚年却性情大变,不仅经常找玄奘聊天,还大修寺庙。李世民在刚掌权的时候,继续其父限制佛教的政策。不仅多次下令审查境内僧侣的资质,还严格控制僧侣数量。要求僧侣出家要先经过官方批准,批准总数还有限。对于私自出家的,直接处以死刑[31]。而李世民晚年听从玄奘的劝告,一次就下令在全国度化了一万八千多名僧侣。可以说在政策上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
1701165679
1701165680 李世民的确是被佛教,被玄奘征服了。
1701165681
1701165682 这难道不是玄奘的巨大胜利吗?
1701165683
1701165684 不算是。
1701165685
1701165686 我们前面说,玄奘刚回到中国的时候,李世民正要东征高句丽,还邀请玄奘一同随行。这一仗并不顺利,占有军事优势的李世民没能征服小国高句丽,只能无奈的班师回朝。这次失败的战争严重打击了李世民的身心。
1701165687
1701165688 3年以后,49岁的李世民只剩下了不到一年的时光,他的身体越来越差,像一般的老人那样,开始不断回忆过去。
1701165689
1701165690 从这一年起,李世民经常召见玄奘。在阴历九月份的一次见面中,李世民直接了当的问玄奘,我要想“树功德”,做什么最有效?
1701165691
1701165692 如果把这话说直白一点,那就是:我如果想从神佛那讨一点好处,最物美价廉的做法是什么?
1701165693
1701165694 玄奘回答说,是度化僧人。于是李世民立刻下令,在全国大规模度化僧人出家。
1701165695
1701165696 第二个月,李世民又下令让玄奘重新翻译《金刚般若经》。
1701165697
1701165698 这个命令也颇有功利性。这是因为在当时,人们认为《金刚般若经》拥有保护平安等神异的能力,诵读、抄写《金刚般若经》是一种常见的祈福做法。唐朝还有人专门撰写了《金刚般若经集验记》,来记录灵验的事迹。
1701165699
1701165700 在最后这一年的岁月里,李世民多次让玄奘陪伴。有几个月就让玄奘直接住在了皇宫里。
1701165701
1701165702 在玄奘陪伴期间,李世民最关心的话题是因果报应。李世民刚即位的时候,就曾经写文章忏悔自己曾经手刃近千人,流露出害怕因果报应的心情。等临近死亡的时候,李世民一方面希望能通过建造寺庙、度化僧人、诵读佛经来延长自己的寿命,另一方面又非常担心死后会遭受因果报应[32]。
1701165703
1701165704 李世民晚年对玄奘感叹“朕共师相逢晚,不得广兴佛事”,这对于佛教当然是好事,但恐怕多半是因为觉得自己来不及求佛拜神,害怕死后受报,而和学习佛学教义没多少关系了[33]。
1701165705
1701165706 在这段故事里,有一个常被人忽视的小细节。
1701165707
1701165708 李世民晚年很愿意亲近玄奘。有时把玄奘叫进皇宫,专门给玄奘找了个宫殿住,以便每天都能和玄奘聊天。李世民去世前一个月搬到首都南面的行宫里住,太子李治和玄奘也跟着搬过来住,以便皇帝能随时谈话。
1701165709
[ 上一页 ]  [ :1.7011656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