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168748
二
1701168749
1701168750
汴梁作为首都有一个巨大的缺点,它交通便利,也就意味着不利于防守。
1701168751
1701168752
汴梁周围都是平原,北面除了黄河,基本无险可守。
1701168753
1701168754
当然,宋朝人也不是傻子。宋朝的统治者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赵匡胤就曾经考虑,要把首都迁到更容易防守的洛阳。但是那时宋帝国还没有完成统一,南方还没有平定,燕云十六州还没有收回来,太原也没有收复。所以赵匡胤还没顾得上考虑迁都的事情。
1701168755
1701168756
在还没完成这一切的时候,赵匡胤突然去世了。
1701168757
1701168758
赵匡胤死后,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
1701168759
1701168760
赵匡胤的死因有很多疑点,有很多历史学家怀疑,是赵光义谋杀了他。
1701168761
1701168762
到底是不是赵光义谋杀,这件事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按照中国传统的继承习惯,赵匡胤有一个比赵光义更合法的继承人:赵匡胤的儿子赵德芳。他是对赵光义威胁最大的皇位竞争者。
1701168763
1701168764
这事和汴梁有什么关系呢?
1701168765
1701168766
在继承皇位之前,赵光义是汴梁市市长。
1701168767
1701168768
赵德芳的岳父,是洛阳市市长(河南知府)。
1701168769
1701168770
显然,皇位不稳的赵光义必须把首都安排在自己的地盘里。
1701168771
1701168772
因此,不管汴梁是不是容易防守,由赵光义统治的宋帝国,必须定都在汴梁了。
1701168773
1701168774
赵光义不是一个无能的皇帝。
1701168775
1701168776
他继位以后,平定了南方,平定了太原。这时的宋帝国和传统汉族帝国的疆域相比,只剩下燕云十六州了。
1701168777
1701168778
在刚刚平定太原之后,赵光义立刻组织军队进攻燕云十六州。
1701168779
1701168780
战争的结果出乎他的意料。契丹人太强了。
1701168781
1701168782
游牧民族虽然兵强马壮,却很少能入主中原,关键在于游牧式的生产方式不能维持大量的人口。在对汉民族的作战中,游牧民族虽然在局部可以取得军事上的胜利。但是人口的悬殊比例使得他们最终只能劫掠一时,抢完就撤。汉人政权就算一时失利,也可以凭借生产力的优势,慢慢挽回败局。
1701168783
1701168784
但是当年石敬瑭割让的并不只有土地,还有土地上成千上万的农业人口。契丹人取得燕云十六州后,他们立刻模仿汉制,给自己取国号为“辽”。而且早在得到燕云十六州的二十年前,契丹人就已经开始重用汉人,逐步汉化。
1701168785
1701168786
等到赵光义进攻燕云十六州的时候,辽帝国已经按照儒家模式经营了这里四十多年。辽帝国将燕云十六州的汉人居民分成若干部分,编制到自己原有的部落下管制。这样每一个契丹人的部落都有了农业社会的经济和兵员支持。和汉人相比,辽人在生产力上的劣势已经不存在了。
1701168787
1701168788
在这次北伐战役中,宋军和辽军在今天北京市西直门外的高粱河边上决战,宋军战败,赵光义中箭逃跑。
1701168789
1701168790
1年后,宋帝国再次北伐,再次失败。
1701168791
1701168792
6年后,宋帝国再次北伐,再次失败。宋帝国西路军副统帅杨继业被辽军俘虏,三天后死亡。
1701168793
1701168794
后来,杨继业的事迹被民间演绎成《杨家将》,编造了杨继业的儿子、女眷领兵打仗,大败辽军的故事。以后每当受到外族入侵,国人就抬出这部戏,在杨门女将的锣鼓声中回味胜利的滋味。
1701168795
1701168796
但历史不是这样的。
1701168797
[
上一页 ]
[ :1.70116874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