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168948e+09
1701168948 川原红绿一时新,
1701168949
1701168950 暮雨朝晴更可人。
1701168951
1701168952 书册埋头无了日,
1701168953
1701168954 不如抛却去寻春。
1701168955
1701168956 他说,看,外面的春光多美好啊,看什么书啊,扔了书出去玩吧!你看,他其实不是死板的道德狂。
1701168957
1701168958 当然,以我们今天的价值观看,儒家礼教还是禁锢人性了。
1701168959
1701168960 但是,光摒弃浊气还不够。
1701168961
1701168962 禁欲是消极的行为,顶多让人不违反礼教,但还不能指导人主动做什么。
1701168963
1701168964 比如说孔子那样的儒家圣人。孔子不仅仅是不纵欲,他还有智慧,留下了《论语》等儒家经典来指导别人。
1701168965
1701168966 这个《论语》中的思想是怎么来的呢?我们能不能也像孔子那样拥有伟大的思想呢?
1701168967
1701168968 朱熹认为,孔子伟大,是因为孔子了解了“理”。
1701168969
1701168970 因为“理”是终极真理,所以根据孔子思想总结出的《论语》成为了传世的伟大著作。
1701168971
1701168972 如果我们也了解了“理”,我们就可以像孔子那样为这个社会做出巨大贡献。就能成为儒家的“圣人”了。
1701168973
1701168974 那么,我们该怎么了解“理”呢?
1701168975
1701168976 因为“理”存在于万物之中,所以我们通过研究身边的小事物,就可以发现“理”。朱熹管我们对个别事物的研究,叫作“格物”[10]。
1701168977
1701168978 那么我们只格一个物,是不是就可以发现终极真理了呢?
1701168979
1701168980 可以的。
1701168981
1701168982 这里就和物理学不同了。我们研究物理学,用的是归纳的方法。就是说,我们观察很多很多的物理现象,然后去想想有没有什么统一的道理可以概括所有的现象。这个统一的道理,就是我们的物理定律。如果我们只观察一个事物,就不能得到有用的物理规律,或者说,只有极小的概率才能蒙上。
1701168983
1701168984 但是朱熹认为,通过研究单一的物体来发现“理”是可以的。
1701168985
1701168986 我们对朱熹的格物说有一个常见的误解,就是以为朱熹是在号召人们格掉天下所有的事物,格来格去永远也格不完[11]。
1701168987
1701168988 其实不是这样,朱熹明确说,格物不是要格掉所有事物。既然每一个事物都包含终极真理,那么理论上,你只要能“穷尽”一个事物的“理”,你就能“可推而无不通也”,你就可以获得终极真理了[12]。
1701168989
1701168990 但是所谓“穷尽”,只是理论上的理想状态。就像普通人不能轻易成为圣人一样,普通人也很难随随便便在通过一件事物就能发现终极真理[13]。
1701168991
1701168992 但好在每一个事物都拥有“理”,那么我们就不用非在一个事物上格[14],我们可以随便格,见到什么就格[15],日常生活也可以格[16],觉得什么容易就格什么[17]。
1701168993
1701168994 格到什么时候呢?
1701168995
1701168996 格到有一天,你就突然间发现自己什么都明白了,明白了世间的一切道理,你就完成目标了[18]。
1701168997
[ 上一页 ]  [ :1.70116894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