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169346e+09
1701169346 当时出现了一大批士大夫喜欢奇装异服[65]。有以王阳明命名的“阳明衣”、“阳明巾”,有非汉族的衣服[66]、还有人穿女人的服饰[67]。同时,也有妇女穿男人衣服的[68]。
1701169347
1701169348 这不仅仅是审美上的选择,因为这些人不仅喜欢穿,而且还要专门穿成这样招摇过市[69]。还不仅仅是衣服,还有戴彩色胡子的[70],有和妓女一起骑驴的[71],有带着一大群妓女出来招摇的[72]。甚至在局部地区形成了时尚,整个地区的男子都争先恐后的穿女人的衣服[73]。
1701169349
1701169350 当时有看不惯的人仿照张俞的《蚕妇》作诗说:
1701169351
1701169352 “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74]
1701169353
1701169354 在我们今天看来,穿件怪点的衣服没什么的,顶多是个审美问题。
1701169355
1701169356 但在儒家社会,服装可远远不是审美那么简单。
1701169357
1701169358 儒家最看重“礼”。而“礼”的前提是“名”,就是先要确认每个人的身份。你不先确认谁是君、谁是臣,又怎么能实行“君为臣纲”呢?所以子路问孔子,施政最重要的是什么,孔子回答:“必也正名乎!”[75]而服装就有显示人身份的作用。所以颜渊向孔子问治国之道的时候,孔子又回答:“服周之冕”[76],孔子认为穿什么衣服也是治国的基础。
1701169359
1701169360 不能说穿衣服这件事太教条。像我们今天的西服,舒适和实用性都不如运动服,但是在进行商务会谈的时候,人们都要穿西服。穿西服本身没有实际用处,其价值仅仅在于代表了一种社交礼仪。现代社会如此,更不用说古代了。我们都知道,在古代,龙袍只有皇帝能穿,别人乱穿就要杀头。每个级别的官员也都有各自的官服。
1701169361
1701169362 儒家对平民的穿着也有严格的规定。
1701169363
1701169364 汉族管少数民族叫“披发左衽”。什么叫“左衽”呢?“衽”是衣襟,“左衽”就是右边的衣襟压着左边的衣襟,也就是衣襟开向左边。汉人的头发是要梳起来的,衣襟应该是左边压着右边的。而少数民族“披发左衽”,不梳头发,衣襟也压反了,就因为这么点穿着上的小事,儒家认为这就是属于野蛮人了。
1701169365
1701169366 衣服开襟到底是朝左还是朝右,放到今天咱们绝不会注意。但在儒家看来,却是个大事。儒家文献中记录了很多儒生为了遵守服饰礼节而做的夸张事。
1701169367
1701169368 汉朝的马援“敬事寡嫂,不冠不入庐”[77],为了表示对嫂子的尊敬,不戴帽子就不进屋。
1701169369
1701169370 孔子的弟子子路和人打仗,被别人割断了系帽子用的带子。子路说,君子宁可死也得戴帽子。于是停下来系帽子,就被人杀死了[78]。
1701169371
1701169372 儒家文人把穿什么样的衣服,简直提高到了国家兴亡的高度[79]。《论语》、《礼记》等儒家经典里,都有关于服装样式的详细规定[80]。《礼记·王制》甚至说:“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故意穿错衣服的人,可以直接处死。
1701169373
1701169374 每个儒家王朝在制定法律的时候,也都要事无巨细的规定官员和百姓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明帝国建立的时候,朱元璋就几次三番下诏,详细规定百姓应该梳什么样的头型、穿什么样的衣服[81]、戴什么样的帽子[82]。甚至于连妇女、丫环穿什么颜色的衣服都有规定[83]。
1701169375
1701169376 服装的目的是“正名”,在各种名分中,最基础的是男女的性别身份[84]。所以儒家经典把穿异性的服装看作是非常严重的错误。古人又认为,人们穿奇装异服,是有灾祸的征兆[85]。东晋干宝的《搜神记》里说,有妇女戴着男人的饰物,国家因此乱套[86],说男女衣服混穿是政局混乱的原因。
1701169377
1701169378 这种价值观,百姓也是认同的。
1701169379
1701169380 典型的例子,是清军入关时的“剃头令”。清军并不是在占领汉地的同时就强制剃头的。而是在基本平定天下,四海臣服的时候,才宣布强制剃头。但是在“剃头令”颁布以后,各地都出现了汉人造反的情况,有些地区甚至死伤惨重。按常理来说这不正常:清军来的时候你都投降了,跪也跪了,爷爷也叫了,怎么一让你剃头你又玩命了呢?这说明,中国古人认为衣冠服饰甚至比国家兴亡还重要。明人看清人那一小圈头发那一小撮辫子(所谓“金钱鼠尾头”,头上留的头发只有铜钱大,辫子如同老鼠的尾巴,清宫戏里常见的阴阳头是清朝后期才有的),觉得只有形同禽兽的野蛮人才打扮成那样子。明人觉得,你占领了我的土地没关系。只要我还保持着汉人的文化,那你就还是野蛮人,我还是文明人。可是要我也打扮成野蛮人的样子,那我也就形同野蛮人了。穿着女真人的衣服,“即与牛马何异?”[87],觉得这和畜生都没有区别了。所以这事儿宁死也不能干。
1701169381
1701169382 我们从这个背景上来看,明末士大夫们穿着女人衣服招摇过市,甚至穿少数民族的“戎服”,在儒家看来简直就是丧尽天良了。儒生李乐见到有人穿着鲜艳的丝绸衣服,立刻“惊心骇目”感叹“此乱象也”。
1701169383
1701169384 这种感觉,大概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居委会中年女主任穿越到今天看见满街都是染发露背穿鼻环的非主流差不多,估计满脑子只剩下一个念头了:
1701169385
1701169386 “这是要疯吧?”
1701169387
1701169388 没那么夸张。
1701169389
1701169390 我们不能夸大泰州学派对儒家社会的颠覆力量。
1701169391
1701169392 在上文中,我们刻意从泰州学派的言论中挑出了叛逆的部分。假如继续寻找的话,甚至还会发现王艮提出过用选举制代替科举制的民主观念。何心隐搞过接近社会主义的团体“聚和堂”。罗汝芳讲课面向广大工农子弟。这么看来,泰州学派简直就是民主先锋了。
1701169393
1701169394 但其实以我们今天的标准去看,泰州学派讲的仍旧是很保守的儒学,还是在歌颂孔孟,还是在讲仁义道德。他们虽然已经嗅到了自由的味道,但是和现代社会的自由观念相比,还有很长的距离。
1701169395
[ 上一页 ]  [ :1.70116934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