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173518e+09
1701173518 《十轮依义立名》二卷
1701173519
1701173520 全称《大方广十轮经学依义立名》。《大方广十轮经》八卷,失译,《开元释教录》将其目录附于《北凉录》之中,与唐玄奘译《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为同本异译,是三阶教常用佛经之一。
1701173521
1701173522 《十轮略抄》一卷
1701173523
1701173524 亦作《大方广十轮经人集录略抄出》。
1701173525
1701173526 《大集月藏分依义立名》一卷
1701173527
1701173528 全称《大集月藏分经明像法中要行法人集录略抄依义立名》。
1701173529
1701173530 《大集月藏分抄》一卷
1701173531
1701173532 全称《大集月藏分经明像法中要行法人集录略抄出》。
1701173533
1701173534 《月灯经要略》一卷
1701173535
1701173536 《月灯经》即《月灯三昧经》,三卷,北齐那连提黎耶舍译。
1701173537
1701173538 《迦叶佛藏抄》一卷
1701173539
1701173540 亦作《明一切出家人内最恶出家人断恶修善法如迦叶佛藏经说》。《迦叶经》二卷,北魏时来华的中印度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所译。《佛藏经》三卷,后秦鸠摩罗什译。此为二经摘抄。
1701173541
1701173542 《广七阶佛名》一卷
1701173543
1701173544
1701173545 也称《观药王药上菩萨经佛名》。南朝宋良耶舍译有《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一卷。此为经抄。
1701173546
1701173547 《略七阶佛名》一卷
1701173548
1701173549 敦煌文书中发现多种《七阶佛名经》(或称《礼佛忏悔文》),是三阶教供养和礼佛时用的法仪文字。
1701173550
1701173551 在以上三阶教籍目录中,常有“人集录”字样。在敦煌文书中发现一份三阶教典籍目录,题目为《人集录都目》,除无《明乞食八门法》外,目录全同《开元释教录》卷十八所载者,只不过题目皆用全名。由此可以证明,当初三阶教曾把自己的教籍的全部抄录出来单独流行。此外还发现称作《龙录内无名经论律》的文献,其中载有别的目录中未见的三阶教籍目录,如《两阶发心》、《三阶佛法密记》、《略说禅师本末》等。《三阶佛法密记》有三卷,现从敦煌文书中发现了其上卷,是对《三阶佛法》的注释,里面引用了三阶学僧谂法师之说。这部著作条理明晰,介绍三阶教理比较清楚。
1701173552
1701173553 在敦煌文书中还发现《信行口集真如实观起序第一》、《普法四佛》、《如来身藏经》、《第一明恶法》、《第二明就众生多类种别不同》及三阶教僧室利末多(师利)编造的伪经《示所犯者瑜伽法镜经》。
1701173554
1701173555 三 三阶教的教义
1701173556
1701173557 根据现存残缺不全的三阶教文献,可以对三阶教的教义进行概要的介绍。
1701173558
1701173559 三阶教提出自己教义的基本出发点是:佛陀去世久远,众生接受佛法的素质(根机)显著下降,信仰危机加重,佛法日渐沉沦,最终面临灭亡。因此,应有新佛法问世,以适应众生接受能力和需要,进行传教,普度众生。这种新佛法就是三阶教。信行为创立三阶教法,提出了自己的末法观、“三阶”的判教主张以及“普法”的佛教理论。
1701173560
1701173561 (一)佛教的正、像、末三法和三阶教的末法观
1701173562
1701173563 三阶教立教开宗的重要前提是认为佛教已经进入行将灭亡的“末法”时代,应当适应末法时代众生的根机和需求弘传新的教法,此即所谓三阶教。
1701173564
1701173565 1.佛教正、像、末三法的提出和佛典根据
1701173566
1701173567 佛教在印度本土的发展并不顺利,不仅要面对致力复兴并寻求变革的婆罗门教与其他宗教哲学流派的挑衅和难以避免的论争,而且还经常受到外来民族入侵和政治动乱的影响。5世纪初,鷏哒(或称“白匈奴”)在中亚兴起,灭贵霜王朝,在阿姆河南岸建国,5世纪中叶侵入北印度,首领多罗摩耶曾带兵到达中印度马尔瓦地区。6世纪初多罗摩耶之子摩醯逻矩罗(意译“大族”)王在北印度立国,以旁遮普奢羯罗为都。鷏哒人不信佛教,所到之处毁坏寺院,杀害僧尼。北魏惠生、宋云在神龟二年(519)西行求法,曾到达鷏哒国,看到国王“不信佛法,多事外神,杀生血食,器用七宝,诸国奉献甚饶珍异”。(《洛阳伽蓝记》卷五)[195]唐代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卷四在介绍磔迦国时讲到有关鷏哒国王摩醯逻矩罗的传说,说他曾下令灭佛,“佛法并皆毁灭,僧徒斥逐,无复孑遗”;他此后被信奉佛教的摩揭陀国婆罗阿迭多(意译“幼日”)王打败抓获,又被放走,北投迦湿弥罗国矫杀国王而自立,接着“西讨健驮逻国,潜兵伏甲遂杀其王,国族大臣诛锄殄灭,毁窣堵波(按:佛塔)、废僧伽蓝凡一千六百所”,又滥杀无辜百姓。[196]古印度西北遭受的这种经历给佛教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4—5世纪至6世纪出现的一些大乘经典中所宣传的佛法行将灭亡的“末法”思想,可以说是对这种状况的一种反映。
[ 上一页 ]  [ :1.70117351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