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173584
1701173585
关于佛入灭后的正法、像法和末法的年代,佛经上的说法很不一致。以下四种说法比较有影响: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说;正法千年,像法五百年说;正法、像法各五百年说;正法千年,像法千年,末法万年说。[207]
1701173586
1701173587
1701173588
关键是中国当时著名高僧是如何看待正、像、末三法的。后世天台宗奉为三祖的北齐慧思在《立誓原文》中说佛灭以后,“正法住世径五百岁;正法灭已,像法住世径一千岁;像法灭已,末法住世径一万年”,并说在他出生之年(北魏延昌四年乙未岁,公元515)已进入末法八十二年。在末法的后期,佛法将灭。慧思发愿要维护佛法不灭,待弥勒佛出世。他的弟子智称“末法”为“末代”,说“末代凡夫,见思病重”(《法华玄义》卷四下);“末代痴人,罪著深重”(《摩诃止观》卷四上)。隋代涅槃学者净影慧远、三论宗创始人吉藏也同样主张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208]生活在隋至唐初的道绰,净土宗创始人之一,在所著《安乐集》卷上引《大集月藏经》说:“我末法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209],只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以上这些人都程度不同地将末法作为自己传法乃至创教的出发点。佛法即将灭亡的末法观,激励他们挽救佛教危亡,力图适应信众接受佛法的能力,提出自己的佛教主张,积极开展传教的活动。当然,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三阶教是明显地以末法观为前提的新兴宗派。
1701173589
1701173590
要计算正、像、末三法的时间,就必然要确定释迦牟尼佛出生的时间。在隋代流行的说法,据费长房《历代三宝记》卷一介绍竟达六种之多:(1)据东晋《法显传》(《佛国记》),佛生于殷世武乙二十六年甲午,距隋开皇十七年(597)为1681年;(2)据北齐昭玄大统沙门法上答高句丽丞相之问,佛陀生于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则距为1486年;(3)据《像正记》,佛陀生于周平王四十八年戊午,距为1323年;(4)据北周沙门道安依《罗什年纪》及《石柱铭》推算,佛陀生于周桓王五年乙丑,距为1225年;(5)据南朝梁赵柏林从弘度律师所得“众圣点记”,佛陀生于周贞定王二年甲戌,距为1061年;(6)费长房自己将佛经与《鲁春秋》对照,确定佛陀生年为周庄王十年甲午(用现在年表,为公元前687年)。他说佛灭到隋开皇十七年为1205年。释迦生年八十,则从生至开皇十七年为1284年。费长房主张正法千年,像法千年,末法万年。按他的计算,当时刚进入大乘盛行的像法时期,末法时尚未到来,说:“缘此正像交涉未深,三宝载兴,大乘盛布,宁得已接于末法者哉!”[210]
1701173591
1701173592
应当指出的是,上述关于佛陀生年的说法除第五种“众圣点记”(但费长房的计算与今有异)比较可靠外,其他都难以凭信。[211]即便是同一种根据,计算出来的结果也可能不一样。例如北齐慧思显然是根据第二种(佛生于周昭王二十四年),但却算出从佛灭的次年(甲戌岁)至北魏延昌四年(515),已度过正法500年,像法1000年,已进入末法82年。因为古代纪年方法推算起来复杂,很容易得出不同的结论。正、像、末三法的提出,本来是出于佛教徒虔诚信仰的感情,将佛陀在世及逝世不久的佛教理想化,认为今不如古,用这种说法来提醒、激励佛教徒清除佛教中出现的种种腐败现象和积弊,复兴佛法。因此佛教界对于进入末法的具体年代,并不十分看重,也无须有一致的看法。
1701173593
1701173594
2.三阶教的末法观和对应三时的三阶佛法
1701173595
1701173596
三阶教虽以承认末法为立教的基本前提,但对此也没有确定的看法。在《信行口集真如实观起序》残卷中,据所称《中国法迦唯罗国记》,断定释迦牟尼佛生于甲申年,灭于辛丑年,谓“自释迦灭度已来至今庚寅年,以经二百七十三年”。用干支纪年,每六十年一循环,如果不与历史纪年相配,是难以确切算出起止年代的。按信行所说的“庚寅年”可确定为北齐武平元年(570),而二百七十三年前正是西晋元康八年(298),干支不是“辛丑”而是“戊午”。从信行的知识来看,显然他不会出这样明显的错误,大概此残卷的“二百七十三年”的前面脱落“一千”二字。[212]在三阶教的典籍中,经常是以佛灭一千年或一千五百年之后的佛法作为论述重点的。上引文献还说:
1701173597
1701173598
千年以前净土,生好时好世界,释迦如来四十九年说法教化度众生,正见成就众生如十方大地土,邪见众生如指甲上土,别佛别法度。何故得名别佛别法度?当为真身近灭,正法由(犹)存,过后五百年余,像法初起。正、像同持千载,真正邪善并行。佛法久以慈悲,少化多生益,正见者能生净土,论若大地尘沙。邪见者计亦无多,论若指甲中之土。尔时众生异度得刑(形)像而成引……佛以正法摄邪,所以别法度。
1701173599
1701173600
千年已后,五浊恶世界众生,是正见成就众生如指甲上土,邪见颠倒众生如十方大地土,普法度。何故得名普佛普法度?即时众生垢重,烦恼习气广多,五浊渐恶。末代凡夫,诈夺像时人法。行者错行他法,致使信意不全。信不具足之徒,是阐提贼。若欲顿修大利,莫过收体敬真……普佛能救三界苦内恶人……
1701173601
1701173602
因残卷内错漏字太多,不好完全读通。但从中仍可以看出,信行在这里是主张正法、像法各五百年。佛灭千年之后进入末法时代,应以三阶教的“普法”教化众生。在《三阶佛法》卷二内,信行据《大集经月藏分》关于佛灭后2500年的五个阶段佛法的描述(见前引),认为佛灭五百年以前,属第一阶佛法;当时众生为“一切圣人”;佛灭一千年以前,为第二阶佛法,众生为“一切坐禅众生”;佛灭一千年以后,为第三阶佛法,众生为“一切破戒读经诵经声闻”(声闻,指听闻佛说法得悟的弟子,指小乘出家信徒)。《三阶佛法密记》卷上说:
1701173603
1701173604
佛在世,佛自持佛法,位判是第一阶时;佛灭度后一千五百年已前,由有圣人及利根正见成就凡夫住持佛法,位判当第二阶时;从佛灭度一千五百年已后,利根凡夫、戒定慧别解别行,皆悉灭(按:原作“邪”)尽,当第三阶时。
1701173605
1701173606
按照最流行的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的说法,三阶教是把第一阶佛法配在正法时,把第二阶佛法配在像法时,而把自己提倡的第三阶佛法放到末法时,提出在末法时最适宜众生接受并可使他们达到解脱的佛法是第三阶佛法。然而实际上三阶教典籍中常常把像法、末法混合论述,在很多场合是等同看待,认为在像法和末法时期皆应实行第三阶佛法。《三阶佛法密记》卷上说:“于第二阶时三义不定:一、就行明时(按:就行为邪、正判明时代),即如前说;二、就病明时,即第二五百年后,第三阶恶贼、狗菩萨病起,属第三阶时;三、就法明时,即千年已后应四圣谛法灭,袈裟变白,不受染色,属第三阶时……”这是讲在像法进入五百年之后(“第二五百年后”与“千年已后”同义)已进入第三阶佛法之时。信行在著作中往往不强调像法与末法的区别,而经常用“佛灭度一千年已后,一千五百年已前”,或“佛灭度一千年已后,或一千五百年已后”(《三阶佛法》卷一)。之所以这样,原因有二:第一,信行将现实社会发生的灭佛事件、僧尼堕落、佛法败的现象,看作与佛经上描述的“法灭”的情景相似,竭力宣传他的第三阶佛法(三阶教),而不强调当时是属于像法还是末法时期;第二,他经常引用的八部经:《摩诃摩耶经》、《最妙胜定经》、《像法决疑经》、《杂阿含经》、《大集经·月藏分》(以上常称“五部经”)、《佛藏经》、《大萨遮尼乾子经》、《大广十轮经》中,有的对像法与末法没有作明确的区分(如《大集经·月藏分》);有的只讲正法渐次走向灭亡,其情景与别的经典上讲的“末法”相似(如《摩诃摩耶经》);有的虽只讲像法,但已描述佛法衰败,即将灭亡的情景(如《像法决疑经》)。因此,信行著作不严格区别像法与末法,而往往混同二者皆作为“第三阶佛法时”使用,而这“第三佛法时”与佛教其他教派说的“末法”又是相通的。他自己也常使用“末法法师”、“末法凡夫”等字眼来论述他的佛法主张。
1701173607
1701173608
(二)三阶与普法
1701173609
1701173610
三阶教是因其佛教主张而得名的。“三阶”,意为三个层次或三个阶次的佛法,用“三阶”来判释一切佛法,而将自己主张的佛法称为“第三阶佛法”;又因为自称“普真普正”的佛法,所以又将三阶教称为“普法教”或“普法宗”。
1701173611
1701173612
信行把全部佛法按“时”、“处”(世界、处所)、“机”(指人、信徒)分为三个层次的佛法,称“三阶佛法”,认为第一、第二阶佛法虽层次高,但已成为过去的佛法,而第三阶佛法,即三阶教,层次虽低,但却是适宜现实社会广大众生信奉的佛法。那么他是如何认证三阶佛法的呢?
1701173613
1701173614
1.第一阶佛法。时,相当于正法时期,即释迦牟尼佛在世及灭后500年时间之内;处,是“一乘世界,亦名净土莲华藏世界”(《三阶佛法密记》卷上),即佛经(《华严经》等)中所描绘的庄严的佛国净土;机,即众生是佛、菩萨,具体讲包括“三贤”(三贤位,达到菩萨阶位的三种预备阶段——十住、十行、十回向的修行者)、“十地”(菩萨的十种阶位,最后是佛位)。《三阶佛法密记》卷上称这些佛、菩萨和将要成为菩萨的人,“行深”、“解真”、“病轻”,即修行功夫深,解悟真实,烦恼迷惑最少。然而在信行的《三阶佛法》卷四又说:“一切第一阶佛法内一切利根众生,位判常有一切两种众生”,即所谓:一是“莫问一切凡圣,俱一种相似,皆悉是一切戒、见俱不破,一切利根正见成就,一切一乘根机诸佛菩萨”;二是“一切破戒者,俱一种相似,皆悉普是一切一种破戒不破见,一切利根正见成就凡夫,一切一乘根机菩萨”。
1701173615
1701173616
这是说,在第一阶佛法传承时期和世界范围内,众生是佛、菩萨和特定的凡夫。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利根”,即有能迅速、正确地领解佛法的素质,并且同具“正见”(正确见解)。细分则有两种:一种是具有正见、持守戒律的凡夫和具有接受一乘(佛乘)素质的佛、菩萨;另一种是虽有正见,但有违犯戒规行为的凡夫和一乘根机的菩萨。
1701173617
1701173618
第一阶佛法是“甚深大乘佛法”,“唯见有大乘名字,不见有小乘名字”(《三阶佛法》卷四);经典有《华严经》等大乘佛典(《对根起行法》)。
1701173619
1701173620
从佛教史来考察,是先有小乘,后有大乘的。菩萨等说法也是在部派佛教,特别是在大乘佛教兴起后才流行起来的。信行的第一阶佛法实际是根据《华严经》等大乘佛经中的佛、菩萨的内容编造的,与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释迦牟尼佛与其弟子创教、传教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1701173621
1701173622
2.第二阶佛法——所谓“三乘佛法”。时间是佛灭500年以后至1000年或1500年以前的像法时期,有时仅指像法前期。处,与第三阶佛法的处所相同,是“三乘世界,亦名五浊诸恶世界、娑婆世界、盲暗世界、三界火宅”,“亦名三乘众生十恶世界”(《三阶佛法密记》卷上)。三乘是指声闻、缘觉、菩萨,前二者是小乘,后者为大乘。这里所谓“三乘世界”,是指大小乘佛法并行的世界。“娑婆”(Sahǎ),译为忍、能忍,也译杂会;“娑婆世界”意为众生忍受苦恼,佛菩萨“堪忍”劳累进行教化的世界,实指现实世界。“盲暗世界”、“三界火宅”,都是指没有摆脱生死苦恼的众生世界。“十恶”是“十善”的反面,包括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挑拨离间)、恶口(骂人)、绮语(花言巧语)、贪欲、瞋恚、邪见。第二、第三阶佛法所处的世界与第一阶佛法所处的净土世界相对,是充满各种苦恼、罪恶的“秽土”世界。从传承第二阶佛法的人来说,是获得修行最初的果位“须陀洹”(预流果,断除三界见惑的修行者)以上的修行的众生,据称已不能轮回到畜生、地狱、饿鬼“三恶趣”之中。《三阶佛法密记》还说,这些众生“犹(按:原作‘由’字)于大乘有趣入义,根机不定。若遇大乘人法,即得入大乘位;若不遇大乘人法,即不入大乘位,故名不定”。但在信行《三阶佛法》卷四之中,说第二阶佛法内“一切利根众生位判,常有一切两种众生”:一是“莫问一切凡圣,一切大乘小乘,一种相似:皆悉普是一切一种戒、见俱不破正见成就众生”;二是“莫问一切大乘小乘,一种相似:皆悉普是一切一种破戒不破见正见成就凡夫众生”。
1701173623
1701173624
这是说,在第二阶佛法流行的时期和世界内,是大乘小乘并行,凡圣混杂,众生的共同特点是:皆具“利根”和“正见”。细分则有两种:具有正见、不违犯戒律的众生和具有正见,但违犯戒律的众生。
1701173625
1701173626
第二阶的佛法是大小乘的一切经、律、论等。
1701173627
1701173628
第二阶佛法在论证逻辑上是与像法对应的佛法,实际上与第三阶佛法“处同”,在时间上与第三阶佛法的时间也难划分。如《三阶佛法》卷三说:“《迦叶经》第一内说,文当(按:于经文相当)。佛灭度五百年已后,文当。千佛不能得度得一切众生时,文当义当(按:于经文经义相当)。一切恶贼、一切狗菩萨竞兴,灭一切佛法。《法华经·不轻菩萨品》说,文当。□□□□像法内,增长慢比丘有大势力时,义当……”而这里所讲的一切,正是讲的第三阶佛法流行的时与处,即信行认证第三阶佛法兴起所处的时间和面临的佛法将灭的局势。
1701173629
1701173630
信行提出第一、第二阶佛法的目的,是引出他花大力量提倡的第三阶佛法。至于第一、第二阶佛法是否有历史根据,在理论上能否成立,与大小乘佛经的内容是否一致,并不是他特别重视的问题。
1701173631
1701173632
3.第三阶佛法,实际上就是信行创立的三阶教。时间,据称是在佛灭后1000年或1500年的像法后期和末法时期,也有的地方说是在进入佛灭500年后的像法时期。处所,与第二阶佛法相同,都是“秽土”,所谓“五浊诸恶世界”。从信行的经历来看,是指北齐至隋统一王朝以后的社会。在此期间,经历了北周在北方推行的灭佛事件。在佛教界内部,重视讲经著述,以研究某些经论为重点的学派相继而起,或崇空宗,或奉有宗。在学派与学派之间,学者与学者之间,经常发生争辩。在僧尼中也有很多犯戒、贪财和违法的现象,受到社会各界的批评。在信行看来,这就是他所说的第三阶佛法所处的世界。
1701173633
[
上一页 ]
[ :1.70117358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