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173618e+09
1701173618 第一阶佛法是“甚深大乘佛法”,“唯见有大乘名字,不见有小乘名字”(《三阶佛法》卷四);经典有《华严经》等大乘佛典(《对根起行法》)。
1701173619
1701173620 从佛教史来考察,是先有小乘,后有大乘的。菩萨等说法也是在部派佛教,特别是在大乘佛教兴起后才流行起来的。信行的第一阶佛法实际是根据《华严经》等大乘佛经中的佛、菩萨的内容编造的,与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释迦牟尼佛与其弟子创教、传教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1701173621
1701173622 2.第二阶佛法——所谓“三乘佛法”。时间是佛灭500年以后至1000年或1500年以前的像法时期,有时仅指像法前期。处,与第三阶佛法的处所相同,是“三乘世界,亦名五浊诸恶世界、娑婆世界、盲暗世界、三界火宅”,“亦名三乘众生十恶世界”(《三阶佛法密记》卷上)。三乘是指声闻、缘觉、菩萨,前二者是小乘,后者为大乘。这里所谓“三乘世界”,是指大小乘佛法并行的世界。“娑婆”(Sahǎ),译为忍、能忍,也译杂会;“娑婆世界”意为众生忍受苦恼,佛菩萨“堪忍”劳累进行教化的世界,实指现实世界。“盲暗世界”、“三界火宅”,都是指没有摆脱生死苦恼的众生世界。“十恶”是“十善”的反面,包括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挑拨离间)、恶口(骂人)、绮语(花言巧语)、贪欲、瞋恚、邪见。第二、第三阶佛法所处的世界与第一阶佛法所处的净土世界相对,是充满各种苦恼、罪恶的“秽土”世界。从传承第二阶佛法的人来说,是获得修行最初的果位“须陀洹”(预流果,断除三界见惑的修行者)以上的修行的众生,据称已不能轮回到畜生、地狱、饿鬼“三恶趣”之中。《三阶佛法密记》还说,这些众生“犹(按:原作‘由’字)于大乘有趣入义,根机不定。若遇大乘人法,即得入大乘位;若不遇大乘人法,即不入大乘位,故名不定”。但在信行《三阶佛法》卷四之中,说第二阶佛法内“一切利根众生位判,常有一切两种众生”:一是“莫问一切凡圣,一切大乘小乘,一种相似:皆悉普是一切一种戒、见俱不破正见成就众生”;二是“莫问一切大乘小乘,一种相似:皆悉普是一切一种破戒不破见正见成就凡夫众生”。
1701173623
1701173624 这是说,在第二阶佛法流行的时期和世界内,是大乘小乘并行,凡圣混杂,众生的共同特点是:皆具“利根”和“正见”。细分则有两种:具有正见、不违犯戒律的众生和具有正见,但违犯戒律的众生。
1701173625
1701173626 第二阶的佛法是大小乘的一切经、律、论等。
1701173627
1701173628 第二阶佛法在论证逻辑上是与像法对应的佛法,实际上与第三阶佛法“处同”,在时间上与第三阶佛法的时间也难划分。如《三阶佛法》卷三说:“《迦叶经》第一内说,文当(按:于经文相当)。佛灭度五百年已后,文当。千佛不能得度得一切众生时,文当义当(按:于经文经义相当)。一切恶贼、一切狗菩萨竞兴,灭一切佛法。《法华经·不轻菩萨品》说,文当。□□□□像法内,增长慢比丘有大势力时,义当……”而这里所讲的一切,正是讲的第三阶佛法流行的时与处,即信行认证第三阶佛法兴起所处的时间和面临的佛法将灭的局势。
1701173629
1701173630 信行提出第一、第二阶佛法的目的,是引出他花大力量提倡的第三阶佛法。至于第一、第二阶佛法是否有历史根据,在理论上能否成立,与大小乘佛经的内容是否一致,并不是他特别重视的问题。
1701173631
1701173632 3.第三阶佛法,实际上就是信行创立的三阶教。时间,据称是在佛灭后1000年或1500年的像法后期和末法时期,也有的地方说是在进入佛灭500年后的像法时期。处所,与第二阶佛法相同,都是“秽土”,所谓“五浊诸恶世界”。从信行的经历来看,是指北齐至隋统一王朝以后的社会。在此期间,经历了北周在北方推行的灭佛事件。在佛教界内部,重视讲经著述,以研究某些经论为重点的学派相继而起,或崇空宗,或奉有宗。在学派与学派之间,学者与学者之间,经常发生争辩。在僧尼中也有很多犯戒、贪财和违法的现象,受到社会各界的批评。在信行看来,这就是他所说的第三阶佛法所处的世界。
1701173633
1701173634 至于第三阶佛法传承的人和众生,信行搜集佛经中大量用语,作了繁琐的介绍。现只引述三阶教典籍中常提到的三种说法。
1701173635
1701173636 “邪见”与“五不救”众生。此是《三阶佛法密记》卷上所说。原文是:“三阶位者,从邪见成就,定不可转,五种不救已去是;亦名邪解、邪行成就已去是。”是指邪见很深的众生,“一、佛不救;二、法不救;三、僧不救;四、众生不救;五、断恶修善不救”(《对根起行法》),意为不可救药的人。所谓“邪见”,主要指执著一切皆有的“有见”、执著一切皆空的“空见”。“邪见”也就是“邪解”,由此引起所谓“邪行”。
1701173637
1701173638 九种人。第三阶佛法传承的时间和世界内,主体是所谓“利根空见众生”和“利根有见众生”,但称法可分为九种。《三阶佛法》卷三说:“佛灭度后……千佛,百千万亿佛,一切经,一切菩萨,皆悉普不能得度得一切众生时……菩萨圣人及利根真善正见成就凡夫,向他方及死后时……广明一切利根空见一阐提、一切利根有见增上慢众生、恶贼、狗菩萨、六师外道、恶魔、旃陀罗、无惭愧僧、以驴唯狗驴菩萨,亦名一切十七种等,一切最大恶众生竞兴,灭一切佛法时……”引文中从“一切利根空见一阐提”至“以驴唯狗驴菩萨”,即所称的“九种人”,都是所谓“空见有见众生”的异称。这些称法原取自于佛经。其中的“一阐提”,原意是“信不具足”,属于善根断尽的恶人。“六师外道”,是佛教创立前后的六家哲学或宗教学派。“旃陀罗”,是指印度种姓制度下最底层的贱民。“以驴唯狗驴菩萨”,据说取自《大方广十轮经》,谓“如驴披师(按:即‘狮’)子皮者是”(《三阶佛法》卷四)。从这些用语,似乎也可以看出信行对当时有犯戒行为的僧人和注重经论研究的学僧的不满。
1701173639
1701173640 所谓“十七种人”,《三阶佛法》卷四说:“一切第三阶佛法内一切利根空见有见众生、亦名教(按:此处‘教’字相当于‘叫’、‘称’字)一切利根空见有见邪见成就颠倒九种人,亦名教一切利根空见有见九十六种外道,亦名教一切利根空见有见世间根机众生,亦名教一切利根空见有见邪见成就众生,亦名教一切利根空见有见颠倒众生,亦名教一切利根空见有见行坏体坏众生,亦名教一切利根空见有见阿鼻地狱众生,亦名教一切利根空见有见诽谤一切正法毁篒一切贤圣众生,亦名教一切利根空见有见众生颠倒牢固犹金刚众生,亦名教一切利根空见有见行坏体坏戒见俱破邪见成就颠倒一切三乘根机众生,亦名非是一切三乘器及涅槃善根众生,亦名教一切利根空见有见一切三世诸佛怨家速灭一切佛法众生,亦名教一切利根空见有见一切世间天人中大贼众生,亦名教一切利根空见有见一切世间怨家众生,亦名教一切利根空见有见一切诸佛中大贼众生,亦名教一切利根空见有见一切佛一切经皆悉普不能救得众生,亦名教一切利根空见有见扰乱一切诸佛众生。”如果将引文开头的“利根空见有见众生”加上是十八种。《三阶佛法》卷三没有“亦名教一切利根空见有见颠倒众生”,为十七种。这些不同的名称虽都是“空见有见众生”的异称,但加在它后面的诸如“邪见”、“九种人”、“世间根机”、“行坏体坏”、“诽谤一切正法,毁篒一切贤圣”、“速灭一切佛法”等,都是对这种众生所附加的说明。无非是说,第三阶佛教流行时的众生,虽有“利根”,但皆执著空见与有见,因而产生各种违犯戒律,诽谤佛法,扰乱众生的行为,本质低劣,一切佛、菩萨和佛经不能拯救他们,只有靠三阶教的“普佛普法”才能教化他们修善去恶,达到解脱。
1701173641
1701173642 这里潜藏着一个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既然三阶众生千佛、万佛和一切佛经都不能救,那么信行与其三阶教能拯救他们吗?
1701173643
1701173644 《三阶佛法密记》说:“能起救人者,即信行是。谓当一乘菩萨,六住已去,通凡及圣,俱是由能发愿受善恶两种身故,能入六道,随类应生,由不假人法,即自开解故,能为他起教故。”这是说,信行是“一乘菩萨”,阶位已达“六住”(即六地“现前地”,已接近佛地),具有“通凡及圣”的神通,可以佛、菩萨等善的身形,也可以一般众人、畜生等恶的形象,出入六道,应机教化众生;能独自悟解佛法,为众生说法传教。这部书虽出自信行徒弟之手,但也反映了信行的观点。这也就意味着,在第三阶的众生内,唯有信行不是“空见有见众生”,而是天生超凡入圣的“一乘菩萨”,靠他的佛法,可解救千佛万佛都解救不了的众生。三阶教遭到佛教界和社会上层的反对,恐怕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1701173645
1701173646 那么,在第三阶佛教流通之时,除信行外还有别人能从事管理佛法、僧事吗?信行要创立三阶教僧团,对此是必须回答的。他宣称,在一切“空见有见众生”内,“唯除于一切最大纯根众生两种痖羊僧内,犹有少分不为求一切名闻,不为求一切利益,不为求一切胜他等故,学一切佛法真善真正持戒人者”,不在“破戒无戒”的众生范围内。应由他们“劝化管理僧事,与出家人作和上、阿阇梨(按:意为导师),学习诵(经)等”。(《三阶佛法》卷一、二)这里所谓“痖羊僧”是比喻最愚钝的僧人,《对根起行法》在解释“求一切善知识尽者”时对此作了解释。据称,痖羊僧有两种:一者“文义俱不解痖羊僧”,即对佛经文字和义理皆不懂得的僧人;二者“解文不解义痖羊僧”,即虽然认识经文但不明白义理的僧人。此书还说,这两种痖羊僧有种种特点,如性情怯懦内向,从不恼怒别人和与人争吵,在家不做家长,在外不任官职,不犯戒,不做十恶业,出家“常缩头,不肯作人主法主等”,常修十二头陀苦行。信行认为这两种人可做一切信徒的善知识(善友、师父)。此外,如果有“利根人”通晓三阶佛法,有如以上两种痖羊僧的“畏罪”内向表现者,据称也可以担当善知识。这就是说,信行的弟子就属于这两种痖羊僧和最后一种“利根”通晓三阶佛法的人。
1701173647
1701173648 第三阶的佛法,包括从整体意义上说的“七法”和作为修行方法的“普法”八法。
1701173649
1701173650 4.三阶教的“七法”。所谓七法是从“三归依”和“四弘誓愿”[213]发展来的,谓三阶佛法各有自己的七法,称之为“三阶出世道”。七法是从七个方面表明三阶佛法所崇奉的对象、修持的佛法和教化的众生,是有差别的。现据《对根起行法》,以介绍第三阶佛法为主,对第一、第二阶佛法稍作对照说明。这七个方面,即七法是:
1701173651
1701173652 (1)归一切佛尽。这是从崇奉对象讲的。据称,第一阶佛法是归依“一乘真身佛”(相当于法身佛)、“一乘应身佛”和“形象佛”;第二阶佛法归依的是“三乘应身佛”和“形象佛”;第三阶佛法归依的则是:一是“形象佛”,二是“十二种邪见成就众生[214]所归一切邪魔佛”,三是“十二种正见成就众生所归真佛”;四是“一切诸佛菩萨应作一切空见有见邪魔佛”;五是“普真普正佛”,即:如来藏佛、佛性佛、当来佛、佛想佛。其中不少都是信行自己编造出来的,用以构建他的三阶教佛法体系。这不外是表明,与第一、第二阶佛法分别归依一乘、三乘诸佛不同,第三阶佛法则要求归依一切佛,甚至包括邪正两种佛,而最重要的是作为“普真普正佛”的四佛:如来藏佛、佛性佛、当来佛、佛想佛。这是三阶教最强调崇奉的四佛。后面在介绍八法时将作说明。
1701173653
1701173654 (2)归一切法尽。第一、第二阶佛法分别归依大乘和三乘诸法,而第三阶佛法则归依一切法:经卷所说法、极重恶之法、世间之法、邪善佛法、“十二种邪见成就众生所归法”、“十二种正见成就众生所归法”、“一切诸佛菩萨说空见有见法”、“普想大乘法”。据现存资料无从了解信行是如何对这八项作详细说明的。从字面意义看,它们之间是充满矛盾的,说善说恶,说空说有,说出世说入世,怎么能够谐调起来作为皈依信奉的佛法呢?实际上,所谓普归一切法,只不过是说说而已。三阶教以“不当根”的理由排斥它所称的第一、第二阶佛法,只是提倡“普法”八法。所谓“普法”八法,大概就是这里提到的“普想大乘法”。
1701173655
1701173656 (3)归一切僧尽。按照所称三阶众生、一乘佛菩萨、三乘正见众生、空见有见众生的性质,提出三阶佛法中归依的僧也有差别。第一阶佛法归依僧是一乘菩萨僧;第二阶佛法归依僧是三乘圣僧(菩萨、声闻、缘觉)和正见凡夫僧,而第三阶佛法归依僧是所谓“剃头着袈裟僧”、“十二种颠倒邪见成就僧”、“十二种正见成就僧”、“一切诸佛菩萨应作一切空见有见僧”、“普亲僧”、“普想大乘僧”。意思是说,在第三阶佛法内,各种僧,无论邪正、贤圣凡夫,一切僧都是应归依信敬的僧。这种情况复杂的僧,在三阶教中到底蕴有什么含义,地位如何,已不得而知。从加“普”字来看,也许其中的“普亲僧”与“普想大乘僧”才是三阶教所提倡的僧。
1701173657
1701173658 (4)度一切众生尽。如前所述,三阶佛法各有自己相应的众生。他们自然是各阶佛法所应超度的对象。但信行还提出,第一阶佛法除度一乘圣凡菩萨外,还有所谓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第二阶佛法除度三乘的圣凡菩萨众生外,也要度以上地狱等恶趣众生。这又是三阶教理论中的明显矛盾。既然第一阶佛法的处所是佛国净土,为什么仍有地狱、饿鬼等?第二阶佛法的众生既然皆为正见众生,为何又有四恶趣众生?三阶教的理论中不能自圆其说处甚多。至于第三阶佛法所度的众生是:“十二种邪见成就众生”、“十二种正见成就众生”、“一切诸佛菩萨应作一切空见有见众生”、“普亲众生”、“普想众生”以及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四种众生。信行把第三阶佛法所处的处所描述成众恶盛行的黑暗世界,那么,又何来“正见成就众生”和佛菩萨显现的空见有见的众生呢?对此,信行没有解释。
1701173659
1701173660 (5)断一切恶尽。三阶教提出的恶有“善外恶”与“善内恶”。从一些著作的语言来看,所谓“善外恶”也就是“恶内恶”,指“诽谤正法,毁篒贤圣”,“盗用三宝财物”及所谓五逆、十恶重罪[215]。“善内恶”,是指佛教内部“学一切邪法”,求名求利、有贪瞋行为等。对于断恶,据称第一阶佛法要断善外恶、善内恶两种恶;第二阶佛法唯求断善外恶,而第三阶佛法要断二十六恶,其中有“不净说法”、“赞毁三宝”、“打骂出家人”、“与邪善道俗往来”、十恶业、五逆罪以及修持四念处(念身不净、受苦、心无常、法无我)及苦集二谛、十二因缘时所体验认识到的各种恶。
1701173661
1701173662
1701173663 (6)修一切善尽。信行对善又提出“恶外善”与“恶内善”的概念。“恶外善”是指佛教所说的一切善行,从信行的一些叙述看,当特指“别真别正佛法”,主要指第二阶的三乘佛法。“恶内善”是指众生所具有的佛性、如来藏,有时特指“普真普正”的如来藏等八种佛法。信行说,第一阶佛法的修善包括修恶外善与恶内善,第二阶佛法只修一切恶外善,而第三阶佛法要修恶内善与得苦善。说:“恶内善者,即如来藏、佛性普真普正八种佛法是。”所谓“得苦善”,包括“常乞食”等十二种。关于乞食,又作为什么乞食?如何乞食?乞食有什么世界各地的说明。信行要求三阶教徒众应以乞食为生,通过乞食来治“贪心”,修持忍辱及慈悲、少欲知足的精神。说乞食有助于修习禅定,可得到很多利益功德,宣称:“我今乞食,不食僧食及以斋食;不食僧食,僧事不干,不受请唤,不与一切道俗亲友往来,不为世人所缚,是名解脱。”三阶教僧徒在寺院中与别的僧人隔开单独居住,恐怕这是重要原因之一。在“常乞食”之外,还有“次第乞食”(不拣贫富,按门户次序乞食)、“一坐食”(一日一食)、“节量食”、“过中不饮浆”、“常坐不”、“随敷坐”(到处可铺垫而坐)、“冢间坐”、“树下坐”、“露坐”(在空地露天坐)、“纳衣”(穿用别人废弃的破旧衣服缝制的衣服,也称粪扫衣、弊纳衣)、“但三衣”(除常用的大衣“僧伽梨”、中衣“郁多罗僧”、内衣“安陀会”之外,不应有其他衣物)。此即佛教的“十二头陀行”[216],只不过将其中的“在阿兰若处”(远离城乡的僻静之处)改为“随敷坐”。“十二头陀”意为十二种可令修行者去掉烦恼的苦行规则。三阶教强调苦行,但却反对到远离社会的山林僻远之处修行。《三阶佛法》卷二说:“在聚落(按:意为城乡居住点)胜在山林闲静……一切三宝等,于一切聚落内最多故。”当然,作出这种规定主要是为了向人们传教方便。
1701173664
1701173665 (7)求一切善知识尽。“善知识”也作“善亲友”、“胜友”,凡能在佛法上给予指导,财物上予以支持的一切僧俗信徒皆可称为善知识;广义上的善知识可包括一切信徒。信行在《对根起行注》中对第一、第二阶的佛法的“求一切善知识尽”所作的说明,与“度一切善知识尽”中除去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之外的众生完全相同,也就是与“时、处、机”中的“机”是一致的。第三阶佛法的“善知识”又是怎样的呢?就是前面已经介绍的“文义俱不解痖羊僧”和“解文不解义痖羊僧”以及懂得三阶教的人。他们在为人处世上应做到谦恭、怯懦和内向,守戒和坚持乞食等苦行。在这里所说的“善知识”,实际指的是三阶教僧团中的骨干。他们负责指导信众读经育经,管理僧团事务,进行传教,等等。
1701173666
1701173667 5.三阶教的“普法”。所谓“普法”也作“普真普正佛法”,是与所说的第一阶、第二阶佛法的“别法”、“别真别正佛法”相对应而提出来的。所谓“别法”、“别真别正佛法”,虽说也包括第一阶佛法,而实际上主要是指第二阶佛法。因为第二阶佛法是三乘佛法,主张对声闻、缘觉、菩萨三种根机的众生,应分别传授不同的佛法,佛别法别,故称“别法”。关于这点,现存资料没有讲清楚。在《对根起行法》残卷的开头说:“一乘、三乘普别不同者有两种:一、一乘;二、三乘。第一段,一乘众生者,从入佛法已来,唯学第三阶普佛法,不学第一第二两阶别佛法,恒以普摄别,别而常普。何以故?由畏罪小胆,畏错谬故,于僧众生断恶修善,求善知识,具足行学尽。第二段三乘众生者,从入佛法已来,唯学第一第二两阶别佛法,恒以别摄普,普而常别。何以故?由大胆不畏罪,不畏错谬故,于七法内唯偏行一行、两行,即得出世,未能具足行尽。”前面已经介绍,信行说第一阶佛法的众生是一乘凡圣菩萨和佛,第二阶佛法的众生是三乘正见众生,第三阶是空见有见众生,各传承不同的佛法。这里却说“一乘众生”唯学第三阶“普佛法”,不学第一第二阶“别佛法”。这是明显的矛盾。从这些表述来看,信行大概为了提高第三阶佛法(三阶教)的地位,把它与一乘佛法等同,把修持第三阶佛法的人看作与“一乘众生”等同。信行自己也称“一乘菩萨”、“一乘根机菩萨”。不管理由如何,信行把第三阶佛法,即自己创立的佛教宗派——三阶教,称作“普法”或“普真普正佛法”。
[ 上一页 ]  [ :1.70117361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