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174855e+09
1701174855 印度世亲著。永徽二年(651)译,元瑜笔受。
1701174856
1701174857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八十卷
1701174858
1701174859 印度众贤著。永徽五年(654)七月译完,元瑜笔受。“正理”是指有部正统理论。该论据有部正统理论,对《俱舍论》采取经量部观点批评有部的学说进行批判。《大唐西域记》卷四载,此论原称《俱舍雹论》,世亲评为“理虽不足,辞乃有余”,认为仍对《俱舍论》有“发明”,改称《顺正理论》。真谛译《婆薮槃豆法师传》中称之为《随实论》。释文有元瑜《顺正理论述文记》二十四卷。
1701174860
1701174861 《阿毗达磨显宗论》四十卷
1701174862
1701174863 印度众贤著。永徽三年(652)十月译完,慧朗、嘉尚等笔受。是《顺正理论》的节要本,重点在从正面显扬有部宗义。
1701174864
1701174865 《入阿毗达磨》二卷
1701174866
1701174867 印度塞建地罗著。为有部理论的初学入门书。
1701174868
1701174869 《五事毗婆沙论》二卷
1701174870
1701174871 印度法救著。是对六足论之一的《品类足论》第一品《辩五事品》的注释。五事指色、心、心所、心不相应行、无为“五法”。现已不全,仅存前三事注释。
1701174872
1701174873 《异部宗轮论》一卷
1701174874
1701174875 印度世友著。译于龙朔二年(662)七月,窥基笔受。与《十八部论》(后秦,失译)、真谛译《部执异论》为同本异译。讲佛灭百年至四百年间佛教分裂为二十部派的情况。释文有窥基的《异部宗轮论述记》一卷。
1701174876
1701174877 5.其他
1701174878
1701174879 《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简称《法住记》一卷
1701174880
1701174881 译于永徽五年(654)闰五月,普光笔受。谓执师子国有难提蜜多罗(汉译“庆友”)告众人说,佛灭后有十六罗汉住世“护持”佛法,饶益有情。为中国十六罗汉信仰所据的经典。卷末所提到众多大小乘经典之名,对研究佛教史很有价值。
1701174882
1701174883 《因明入正理论》一卷
1701174884
1701174885 印度商羯罗主著。贞观二十一年(647)八月译。是新因明理论的纲要书。注疏有窥基《因明入正理论疏》三卷、慧治《因明义断》一卷和《因明入正理论义纂要》一卷等。
1701174886
1701174887 《因明正理门论本》一卷
1701174888
1701174889 印度大域龙著。贞观二十三年(649)译。依真能立、似能立、真能破、似能破、真现量、似现量、真比量、似比量八门为纲,述新因明的基本理论。义净译《因明正理门论》一卷是其异译本。释文有神泰《因明正理门论述记》一卷。
1701174890
1701174891 《胜宗十句义论》一卷
1701174892
1701174893
1701174894 印度胜论学者(“卫世师”)慧月著。是胜论学派的理论。《开元录》卷十三说:“鸺仙人本所造论,但六句义,慧月加四,足成十句”,“为上欲令博学之者委悉异道之宗,故译之也”。译于贞观二十二年(648)五月。六句是指:实、德、业、同、异、和合;所加四句是:有能、无能、俱分、无说。
1701174895
1701174896 玄奘在贞观二十年(646)奉敕撰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唐道宣《续高僧传》卷四《玄奘传》说:“又出《西域传》十二卷,沙门辩机亲受时事,连纰前后。”智升《开元释教录》卷八也说此书“沙门辩机承旨缀辑”。可以说是由玄奘口述,辩机奉命笔录缀辑而成。古来此书多署:“三藏法师奉诏译,大总持寺沙门辩机撰”,是不确当的。《西域记》记述玄奘“亲践者一百一十国,传闻者二十八国”(敬播“序”)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与山川地理、风俗人情,是千古不朽的中外交通名著,对研究我国新疆地区和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各国的古代历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50]。
1701174897
1701174898 值得提及的是,在玄奘译经过程中曾奉唐太宗之敕把《老子》译成梵文传到印度,还把《大乘起信论》译为梵文送传印度流通。
1701174899
1701174900 在中国译经史上,玄奘的译经标志着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此后,人们将玄奘以前的译经称为“旧译”,而将自玄奘开始的译经称为“新译”。玄奘的译经不仅涉及面广、数量多、部头大,而且在翻译水平上也超过前代。
1701174901
1701174902 道宣曾被作为“缀文大德”参加玄奘译场。他在《续高僧传·玄奘传》中说:
1701174903
1701174904 自前代已来所译经教,初从梵语,倒写本文,次乃回之,顺同此俗,然后笔人乱(或作“观”)理文句,中间增损,多坠全言。今所翻传,都有奘旨意思独断,出语成章,词人随写,即可披玩。
[ 上一页 ]  [ :1.70117485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