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175844e+09
1701175844
1701175845 [63]详见陈佳荣等《古代南海地名汇释》,中华书局1986年版。
1701175846
1701175847 [64]皆见《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
1701175848
1701175849 [65]《全唐文》卷九十七。
1701175850
1701175851 [66]《全唐文》卷十七。
1701175852
1701175853 [67]以上参见《开元释教录》卷九,载《大正藏》第55册第567—569页。
1701175854
1701175855 [68]《贞元释教录》卷十三。
1701175856
1701175857 [69]广律,指内容完备的戒律,主要包括三部分:一、禁戒,如《四分律》的“五篇七聚”的戒条;二、僧团修行和生活仪规,即“犍度”部分;三、附属部分。
1701175858
1701175859 [70]详见杨曾文《佛教戒律和唐代律宗》,载中国艺术研究院编《中国文化》1990年第3期。
1701175860
1701175861 [71]参王邦维《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校注》,书后所附引用书目中有中外研究和译注的书目。中华书局1988年出版。
1701175862
1701175863 [72]《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二提到《无常经》,谓“其经别录附上”;卷四“其《一百五十赞》及《龙树菩萨书》,并别录寄归。”学者对此还有其他看法。
1701175864
1701175865 [73]吕贗:《印度佛教源流略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13—214页。
1701175866
1701175867 [74]那提带来的梵本经典与玄奘带回的相比,虽夹数稍少,但部数多一倍。
1701175868
1701175869 [75]“反”原作“返”字,参《开元释教录》卷九改。
1701175870
1701175871 [76]小乘五部佉尼,指有部、法藏部、化地部、饮光部、犊子部五部之律;外道四韦陀论,指为婆罗门教四部吠陀圣典:《黎俱吠陀》、《沙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闼婆吠陀》。
1701175872
1701175873 [77]《大正藏》第50册第459页上。
1701175874
1701175875 [78]此据《开元释教录》卷九,《宋高僧传》卷二《实叉难陀传》作“学喜”。
1701175876
1701175877 [79]载《大正藏》第10册第1页上。
1701175878
1701175879 [80]载《大正藏》第51册第153页下。
1701175880
1701175881 [81]以上据《宋高僧传》卷三《菩提流志传》、《开元释教录》卷九。
1701175882
1701175883 [82]此人未到中国。据《开元释教录》卷九、《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成都会宁在麟德年间(664—665)乘船至诃陵(或作波陵),与若那跋陀罗从《阿笈摩经》(《阿含经》)内译出“如来焚身之事”,称《大般涅槃经后译荼毗分》二卷。义净认为此与大乘《涅槃经》没有关系,智升在《开元释教录》卷十一中认为其中有大乘教义,“与大乘《涅槃》义理相涉”。
1701175884
1701175885 [83]据《宋高僧传》卷二《善无畏传》、《开元释教录》卷九等。
1701175886
1701175887 [84]《宋高僧传》卷一《金刚智传》谓其南印度摩赖耶国(意为光明国,近观音宫殿补陀落山)人。此据《贞元释教录》卷十四《金刚智传》中引其弟子集贤院吕向的纪传。
1701175888
1701175889 [85]关于金刚智起程归国和逝世时间,《宋高僧传·金刚智传》作开元二十年。此据《贞元释教录》卷十四载《金刚智传》所引集贤院吕向的纪传、混伦翁撰《金刚三藏塔铭并序》,并参考赵迁《不空三藏行状》。
1701175890
1701175891 [86]参考《宋高僧传》卷一、《贞元释教录》卷十四中的《金刚智传》并参考《不空三藏行状》资料而写。
1701175892
1701175893 [87]赵迁《大唐故大德赠司空大辩正广智不空三藏行状》(简称《不空行状》)与赞宁《宋高僧传》卷一《不空传》,皆作出身北天竺波罗门族;圆照《贞元释教录》卷十五《不空传》谓他是执师子国人,“不闻氏族,故不书之”。
[ 上一页 ]  [ :1.70117584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