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182297e+09
1701182297 缚悉底很高兴自己坐在罗睺罗身旁,因而听到佛陀所说的一切。虽然缚悉底已背诵了《无自性经》,但他从未有领略过像今天这种微妙的法味。这可能是因为他没有亲闻佛陀说这两部经的关系。他第一次亲听佛陀的经教,是《看顾水牛经》。但那时他还未够成熟掌握到奥义。他决意在空余时间,便以他现在比较深入的了解去熟读所有其他的经教。
1701182298
1701182299 那天,佛陀又给他们两个年轻人教导不同的方法来观察呼吸。虽然他们都曾接受过这方面的教导,但今次却是他们第一次得到佛陀的亲自指引。佛陀告诉他们,留心专注地观察呼吸所得到的第一样效果,就是降伏散乱和昏沉。
1701182300
1701182301 “吸的时候,你要察觉到你在吸入气息;呼的时候,你要察觉到你在呼出气息。在这些练习呼吸的时候,集中你的心念在你的气息上。这样,胡思乱想便会终止,而使你的心投入专注之中。当你察觉你的呼吸,你便会专注。在专注中,你便不会散乱。就在一呼一吸之间,你便证得醒觉。这种醒觉,就是潜藏在每一个众生之内的佛性。
1701182302
1701182303 “吸入的气息短,你便要知道自己在吸入短的气息;呼出的气息长,你便要知道自己在呼出长的气息。你要全面地察觉每一口气息。专注地观息可以帮助你得定。有了禅定,你便可以洞察你身体、感受、心和心物的真性。这又称为净身法。”
1701182304
1701182305 佛陀全心全意地教导他们,他说的话简单而深奥。缚悉底很有信心凭着佛陀这特别的一课,自己可以比以前容易保持专注的观息,因而在修行上有更大的进步。向佛陀鞠躬顶礼之后,缚悉底和罗睺罗一起步往湖边。他们互相重复佛陀所说的,以能牢牢记着他的言教。
1701182306
1701182307
1701182308
1701182309
1701182310 佛陀传(全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佛陀传记) [:1701179047]
1701182311 佛陀传(全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佛陀传记) 因为僧众们不停地犯错,才有了戒律
1701182312
1701182313 接下来的一年,佛陀与五百比丘在鞞阇那雨季安居。舍利弗和目犍连替他料理一切事务。安居季节刚过了一半,整个地区都被干旱影响,热气迫人。佛陀大半天都在一棵纴婆树荫下度过,他用食、开示、禅修和睡觉都在同一棵树下。
1701182314
1701182315 安居进入第三个月,比丘们所乞到的食物越来越少。食物短缺是因为天旱所致,就是政府的储备粮饷,都已所余无几。很多僧人往往空钵而回。佛陀也不例外,每次空钵而回的时候,他便只好喝水充饥。所有的比丘都变得面黄肌瘦。目犍连尊者建议迁往郁多罗拘卢度过剩下来的安居日子,因为那里会比较容易找到食物。但佛陀反对,他说:“目犍连,不单是我们在受苦,除了几个最富有的住户外,这里所有的居民也都在挨饿。我们不能在这个时候离弃他们,这是我们去分担和了解他们的苦难的机会。我们应该留在这里至安居完毕。”
1701182316
1701182317 他们这次前来鞞阇那,是富商火达多听过佛陀说法后邀请他来这里安居的。但火达多现在却在外公干,对家乡的情况毫不知情。
1701182318
1701182319 一天,目犍连指着精舍旁边仍长得壮绿的一些草木,对佛陀说道:“师父,我想这些树木还可以保持健壮,必定是因为泥土里的营养丰足。我们可以掘起那肥沃的土壤,与水调匀,以给比丘们做食。”
1701182320
1701182321 佛陀说:“这是不对的,目犍连。我昔日在弹多落迦山上苦修的时候,也曾这样试过,但发觉其实并没有好处。许多生物都住在泥土里,以防受到太阳的暴晒。如果我们翻起泥土,这很多的微细生物和植物便会死去。”目犍连再没有说下去。
1701182322
1701182323 一向以来,比丘的僧规都是把乞来的一部分食物,放进一个空着的容器,以供那些乞得不够的比丘所用。缚悉底留意到在过去十日,容器内就连一粒饭或一小片烘包也没有。罗睺罗私下告诉缚悉底,虽然每个比丘都乞不够食物,但一般人都会先供食给年长的比丘们,因此,年轻的比丘大都乞不到任何的食物。缚悉底也有同感,他说:“就是在乞到一点食物的日子里,我吃完之后也很快又肚子饿。你也是这样子吗?”
1701182324
1701182325 罗睺罗点头。他发觉自己时常因为饥饿以至于夜间不能入睡。
1701182326
1701182327 一天乞食回来,阿难陀尊者在户外的三脚炉上,放上一个土制的煲。他又收集了一些柴枝生火。缚悉底走过来看看他做什么,并主动替他看火,因他对这等工作最为熟悉。不到一会儿,火已烧得熊熊的。阿难陀从他的钵中把一些看似木屑的东西倒进煲内。他说:“这是麦糠,我们可以把它烤香,然后献给佛陀。”
1701182328
1701182329 缚悉底一边用两支小竹枝翻炒着麦糠,一边听阿难陀说他如何遇上一个刚带着五百匹马来到鞞阇那的马贩。他看到比丘的苦况,因而嘱阿难陀当比丘有需要时,可到他的马房受他供养马匹做粮的麦糠。那天,阿难陀被供两把麦糠,其中一把是给佛陀的。阿难陀答应会把这个慷慨商人的消息告诉所有的比丘。
1701182330
1701182331 麦糠很快便烘得香喷喷的。阿难陀把它放回钵中,更请缚悉底陪他一起前去纴婆树那里。阿难陀把麦糠给佛陀奉上。佛陀问缚悉底有没有食物,缚悉底展示他那天很幸运地乞到的甜薯。佛陀邀请他们坐下来与他共食,他恭敬地提起他的钵,缚悉底也专注地拿起他的甜薯。当他望着佛陀把麦糠满怀感恩地拨到嘴里时,他真的想哭了。
1701182332
1701182333 那天开示完毕,阿难陀尊者告诉僧众马贩的好意。阿难陀请他们只有在乞不到食物时才到马房受供,因为麦糠本来是给马匹吃的,他不希望连累马匹挨饿。
1701182334
1701182335 那夜,舍利弗在月下往访在纴婆树下的佛陀,他说:“世尊,醒觉之道太奇妙了!所有听闻、理解和修行它的人,都被它改变过来。但世尊,你入灭后,我们又怎样能够确保大道的承传呢?”
1701182336
1701182337 “舍利弗,如果比丘们可以掌握到经中的真义,而又如实修行和严守戒律,解脱之道便可以世代延续下去。”
1701182338
1701182339 “世尊,众多的比丘都勤诵经典。只要将来世代的僧人都继续如是,你的慈悲和智慧必定可以永世深广流传。”
1701182340
1701182341 “舍利弗,单传经教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实行经中所说的,守持戒律尤其重要。没有戒行,正法难持。没有戒律,正法很快便会灭亡。”
1701182342
1701182343 “有没有方法把戒律形式化以能保存于后世呢?”
1701182344
1701182345 “这仍没有可能。舍利弗,一套完整的戒律不是一朝一夕或一个人可以建立的。僧团的初期,是没有戒律的。因为僧众们不停犯错和过失,才促使有需要定立戒律。我们现在有一百二十戒,这个数目会随着时间增长而增长。舍利弗,现时的戒律还未完整,我相信它的数目将会达到二百以上。”
1701182346
[ 上一页 ]  [ :1.70118229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