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182517e+09
1701182517
1701182518 经佛陀的调停和辅导,双方很快便达成和解,友好和谐的关系又再次恢复。摩男拘利王请佛陀留在释迦国安居。这是佛陀证道后的第十五个雨季。
1701182519
1701182520 安居过后,佛陀南下。他在阿拉毗度过第十六次安居,第十七次在竹林,第十八次在拘利,而第十九次则在王舍城。
1701182521
1701182522 每次佛陀留在王舍城,他都喜欢住在祗耆瞿陀的山脉上。这山顶形状似鹫,故又称为灵鹫山。频婆娑罗王时常到这里来向佛陀请法,他甚至在这里的山坡上筑了梯级,直达佛陀的房舍。他又在有瀑流和水泉之处建起小桥。他喜欢将马车留在山下,然后爬着梯级上山。佛陀房舍附近有一大如数间房子的巨石,旁边的一条清溪,正好给佛陀用作洗衣清洁,而光滑的大石则可供他在上面晾晒衣服。佛陀的房子,是用山上的石块砌成的。从那儿望下来,景色壮丽怡人。他最喜欢在那里看日落。舍利弗、优楼频螺迦叶、目犍连、优婆离、提婆达多和阿难陀等大弟子,都在灵鹫山上建有房子。
1701182523
1701182524 在王舍城和邻近的地方,佛陀的僧团现在已有十八个修道中心。除了竹林和灵鹫山,其他比较知名的有湿婆罗婆提山、沙波孙提伽-罗婆罗、七叶窟和帝释窟山,后两处都在深山洞穴里。
1701182525
1701182526 阿摩巴离和频婆娑罗王的儿子戌博迦现在已是一名医师,而且更成了佛陀的在家弟子,住在灵鹫山附近。他是频婆娑罗王的私人医师,并因为医术高明,专治一些从前无法治愈的病症而闻名于世。
1701182527
1701182528 戌博迦也照顾佛陀和在竹林或灵鹫山比丘们的健康。每年冬天,他都安排一些朋友赠送衣被给比丘们以防御夜间的寒冷。他自己也送了一件衲衣给佛陀。戌博迦最相信预防胜于治疗,因此,他提议了一连串的卫生措施给比丘们实行。首先是要他们把食用水煮沸再饮用,又要他们最少七日洗衣一次,并在寺院中多提供些茅厕。他也提醒比丘们不要吃留过夜的食物。佛陀把他的建议全部接纳。
1701182529
1701182530 衲衣已成为在家众的一项非常普遍的供养品。一天,佛陀看到一个比丘回来精舍,肩上背着一叠衲衣,佛陀问他:“你那里有多少件衲衣?”
1701182531
1701182532 比丘答道:“世尊,我有八件。”
1701182533
1701182534 “你认为你需要这么多吗?”
1701182535
1701182536 “不,世尊,我不需要。因为人家给我供奉,我才收下来的。”
1701182537
1701182538 “你认为一个比丘需要多少件衲衣?”
1701182539
1701182540 “世尊,以我个人的想法,三件便应该足够。就是在寒夜里,也应该足够保暖了。”
1701182541
1701182542 “我也是这样的想法。在寒冷的晚上,我也只需三件衣服便觉足够。从现在开始,我们就给各人宣布,每个比丘只能拥有三衣一钵吧。假如有人再作供养,便只好不再接纳。”
1701182543
1701182544 那比丘鞠躬顶礼后,便回到自己的房里去。
1701182545
1701182546 一天,佛陀站在山冈上,遥望着稻田。他忽然转过来对阿难陀说:“阿难陀,那伸展到天边的金黄色稻田是多么美啊!如果把衲衣像稻田的图案般缝合起来,你说好吗?”
1701182547
1701182548 阿难陀说:“世尊,这主意很好。如稻田式样的衲衣,真是妙极了。你曾说过,一个比丘的修行就正如在沃田上植下功德的种子,留给现世及后世的人收益。给比丘供养和向他学法修行,也像种植福德的种子。我会告诉僧众以后把衲衣缝成田状,我们又可以称衲衣为‘功德田’。”
1701182549
1701182550 佛陀微笑以示同意。
1701182551
1701182552 翌年,须达多前来王舍城提醒佛陀他已很久没有到祇园精舍。之后,佛陀便回到祇园精舍雨季安居。这是佛陀证悟后的第二十次安居。他现在已经五十五岁了。波斯匿王很高兴见到佛陀重来,他与一家人前来探望佛陀,其中包括第二任妻子毗利沙刹帝利和两个儿女——恶生王子和跋知公主。这位第二任夫人,也是释迦族人。多年前,波斯匿王成了佛陀门徒之后,他便往释迦国求娶一位释迦族公主,摩男拘利王把自己美丽的女儿毗利沙刹帝利下嫁给他。
1701182553
1701182554 雨季中的所有法会,波斯匿王都没缺席。听佛陀说法的人与日俱增。其中一位大护法鹿子母夫人,供奉了舍卫城以东的茂密丛林给比丘们。虽然它的面积较小,但景色却不比祇园精舍逊色。在她的众多朋友襄助之下,鹿子母夫人在那里建设了禅堂、讲法堂以及很多小房子。在舍利弗尊者的建议下,他们称这间精舍为东园。位处丛林中央的讲法堂,则命名鹿子母堂。
1701182555
1701182556
1701182557
1701182558
1701182559 佛陀的房舍旁有一条清溪,正好给佛陀用作洗衣清洁,而光滑的大石则可供他在上面晾晒衣服。佛陀总爱亲自洗净衲衣。
1701182560
1701182561 鹿子母夫人出生于鸯伽国的跋提城,她是一个名叫达纳难伽耶的大富者之女。她的丈夫是位来自舍卫城的富者,而她的儿子则曾是尼乾陀・若提子的门徒。因此,他们两父子初时对佛陀也不甚向往。后来,因为鹿子母夫人对佛法的虔诚,令他们也渐渐对佛陀的教导产生兴趣,继而要求成为在家弟子。鹿子母夫人和好友善华耶夫人时常往访佛陀的精舍,给比丘和比丘尼们供养大量的医药、衲衣和毛巾等日用品。她又答应支持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的计划,在恒河东面的沿岸兴建一座给尼众的修道中心。鹿子母夫人是僧尼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大护持者,她的慈悲智慧,不止一次排解了尼众之间的小纠纷。
1701182562
1701182563 当时,有两个很重要的决议,都是在鹿子母堂做出的。第一个就是阿难陀成为佛陀的长期助侍,第二个就是佛陀每个雨季都回到舍卫城安居。
1701182564
1701182565 第一个决议,最初是舍利弗提出的。他说:“在我们众人中,阿难陀师兄的记忆力最好,没有其他人有他罕有的记忆力,可以把佛陀所说过的话都复述得一字不漏。如果阿难陀成为佛陀的长期助侍,每次佛陀说法,不论是公众法会或私人开示,他都必定会在场。佛陀的言教,是无上至宝,我们是应该尽力把它保存的。过去二十年,我们已因为对此疏忽,而失传了很多佛陀的教诲。阿难陀师兄,请你代我们以及未来的世人,接纳这份任务,成为佛陀的助侍吧。”
1701182566
[ 上一页 ]  [ :1.70118251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