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184566e+09
1701184566 佛陀解说,真正快乐的来源,是自由与自在,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经验到生命的美妙。快乐就是察觉着现在发生的一切,而同时绝无执著和忧惧。一个快乐的人会珍惜现在正发生的每一奇境——一阵凉风、清晨的天空、一朵金黄的鲜花、一棵紫竹树、一个小孩的微笑。一个快乐的人懂得欣赏这一切,却丝毫没有被它们系缚着。明白了一切法的无常无我,一个快乐的人是不会被这些享受吞噬的。因此,这个快乐的人便可活得自在,无忧无惧。他明白一朵鲜花早晚会凋谢,因此它凋谢时,他不会伤心。一个快乐的人了解万法生死之性,他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因为他对死亡全不担忧或惧怕。
1701184567
1701184568 佛陀告诉他们,有些人相信要在未来得到快乐,首先要在目前受苦。他们在身心上做出牺牲和承受痛苦,以为这样才会获得日后的快乐。但生命是当下的存在,他们这样的牺牲,是在浪费生命。另一些人认为要得到平和、喜悦和解脱,一定要先折磨自己,他们修习异常的苦行,把自己的身心刻意摧残。佛陀说,这类修行只会令人现在与未来都产生痛苦。又有一些人认为既然生命短促,转眼即逝,他们便应完全不顾未来,而尽情去满足他们目前的欲念需求。佛陀说,这样执于欲乐,只会替现在和未来都带来痛苦。
1701184569
1701184570 佛陀的教导,就是要避免两极。他所教之道,是要理智地生活,以能为现在和将来都得到快乐。解脱之道并不需要勉强身体受苦以得到将来的快乐。单靠日中一食、禅修,修习四念处、四无量心和对呼吸的觉察,一个比丘便已经可以替自己和周围的人创造现在和将来的快乐了。日中一食,可使身体健康轻盈,又可节省时间来多修行。活得轻快自在,便可以更容易帮助到别人。比丘们独身无子,并非是一种苦行,而是为了有更多时间替别人服务。比丘应能体验到生活里每一刻的快乐。如果他自觉因为要守清净之身而被剥削了快乐,那他便不是生活在教理的精神之中。一个依着贞洁之精神而生活的比丘,是会散发自在、平和与喜悦的,这种生活才会成就现在和未来的快乐。
1701184571
1701184572 法会之后,在家弟子富楼那纳伽纳问佛陀可否与她私谈。她告诉佛陀,她的丈夫须达多给孤独长者现在病重。他受着很大的痛苦,以致不能前来参加法会。他的病况已渐趋严重,生命危在旦夕,恐怕没有机会再见佛陀最后一面。
1701184573
1701184574 翌日,佛陀与舍利弗和阿难陀两位尊者,一起前往探望须达多。须达多见到他们,非常感动。他脸色苍白枯瘦,差点儿不能坐起来。佛陀对他说:“须达多,你的一生充满快乐和意义。你曾替无数的人解除痛苦,因而打动民心,被赐‘给孤独长者’的美誉。祇园精舍,更是你创建之伟绩。你为弘扬正法,也不遗余力。你一生依教奉行,替你自己、你的家人和其他人都造福不浅。你现在可以安息了。我会请舍利弗尊者多来探望你,给你特别的指引。你不必到精舍去了,保留你的体力吧。”
1701184575
1701184576 须达多合掌以表示感恩。
1701184577
1701184578 十五日后,佛陀的法会讲题是关于在家众的生活,他告诉在家众怎样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真正的快乐。他再一次检讨他在早前给僧尼开示过的生活原则——“现在的平和、未来的平和”。佛陀说:“一个比丘过贞洁的独身生活以能享受现在的平和喜悦,这种生活也肯定可以替未来产生快乐。但并不只是无家室的比丘才可享有这种快乐的,在家众也可以依教奉行而获得同样的快乐。首先,不要为了金钱而过分沉迷于工作,以致影响目前的家庭幸福。你和你家人的快乐是首要的。一个体谅的目光、一个衷心接受对方的微笑、一句关怀的话、分享着温馨和专注的一顿晚餐,这全都可以为现在这刻创造快乐。培养当下此刻的觉察,可以避免令你身边的人和你自己受到痛苦。你对别人的目光、你的微笑,以及对别人关怀的表现,全都可以创造快乐。真正的快乐,并不是靠财富与名气得来的。”
1701184579
1701184580 佛陀还记得几年前在王舍城与一个名叫私伽罗的商人的一次对话。一天清早,佛陀持钵离开竹林不久,在城外一条小径上遇到一个名叫私伽罗的年轻男子,正向东、南、西、北、上、下等六方叩拜。佛陀停下来询问他这样做的目的。私伽罗说,这是从小他父亲便教他每天清晨必做的仪轨。他一向就是这样跟着去做,但却从来不知道有什么意思。
1701184581
1701184582 佛陀告诉他说:“叩拜是一种可以为现在和未来增长快乐的修行。”他告诉私伽罗向东方叩拜的时候,可以观想对父母亲的感恩;向南方叩拜时,可以观想对师长的感恩;向西方时,可以观想对妻儿的爱护;向北方时,可以观想对朋友的关怀;向下方时,可以观想对同事们的感谢;向上方时,他可以观想对所有圣贤的景仰。
1701184583
1701184584 佛陀教私伽罗五戒,以及怎样彻视一切,以能不再被贪念、愤怒、激情和恐惧等影响他的行径。佛陀又告诉他要远离六种导致堕落的行为——酗酒、夜间在城里的街道上溜达、嗜赌、涉足欢场、与损友往还、懈怠。他又教私伽罗如何断定一个人是否为良友。他说:“一个好朋友应该是恒常的。无论你是贫是富、欢喜或忧愁、成功或失败,一个好朋友对你的感情都是不会动摇的。他会听你的倾诉,与你分担苦恼,他又会让你分享他的喜乐和分担他的悲伤,同时又视你的悲喜如他自己的一样。”
1701184585
1701184586 佛陀继续他的开示:“真正的快乐,可以在此生实现,尤其是当你们奉行以下几点:
1701184587
1701184588 “第一,与贤德的善者结交以及避免跌入堕落之途;
1701184589
1701184590 “第二,在对修行有帮助的环境中生活,以建立良好的品格;
1701184591
1701184592 “第三,培养机会让自己多学习正法、戒律,以及你自己的行业;
1701184593
1701184594 “第四,腾出时间来关心父母和妻儿;
1701184595
1701184596 “第五,与别人分享时间、资源和快乐;
1701184597
1701184598 “第六,尽量找机会去培养美德,不要嗜酒和赌博;
1701184599
1701184600 “第七,学习谦逊、感恩和简朴的生活;
1701184601
1701184602 “第八,找机会亲近比丘,以研习大道;
1701184603
1701184604 “第九,一生的生活,都以四圣谛为基本;
1701184605
1701184606 “第十,学习禅修以能消解苦恼忧虑。”
1701184607
1701184608 佛陀赞美那些在家庭和社会里都活用教理的在家众。他特别提到须达多给孤独长者,并且说他是个一生致力于创造快乐、服务他人,以及过有意义生活的佼佼者。须达多的心量非常深广,一生都依教奉行。佛陀说,那些比须达多拥有更多财富的人,他们的快乐远远不及须达多给予别人的快乐为多。须达多的妻子富楼那纳伽纳听到这里,已被佛陀对她丈夫的赞美感动得流下泪来。
1701184609
1701184610 她站起来,恭敬地对佛陀说道:“世尊,一个有钱人的生活,尤其是有很多产业的,通常都非常忙碌。我认为那些以简单的职业维生的人,他们的生活会比较适合修行。当我们看见比丘们无家庭妻室,只拥有三衣一钵时,我们都很渴望能过简朴无忧的生活。我们虽然都想活得悠闲一点,但毕竟有太多任务缠身。我们应该怎么办?”
1701184611
1701184612 佛陀答道:“富楼那纳伽纳,比丘们也有他们的任务啊。独身的生活需要日夜都专念于戒行之中。一个比丘,把自己的生命奉献大众。各位在家弟子,‘如来’想你们也一尝比丘的生活,我们就叫此种修行方式为‘八关斋戒’吧。每月两次,你们可以到寺院来受持此八戒一日一夜。你们要如比丘一般,日中一食。你们可以行禅坐禅,全日享受贞洁、觉察、专注、轻松、平和与喜悦的僧尼生活。一天过后,你们便可以回到俗家的生活,如常地守持三皈五戒。
1701184613
1701184614 “各位在家弟子,‘如来’将会叫比丘安排八关斋戒的事宜,它可以在寺院甚或家里举行。你们可以请比丘到家里替你们主持受戒仪式,指点你们当天的修行。”
1701184615
[ 上一页 ]  [ :1.70118456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