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190663e+09
1701190663
1701190664 其中元明、行,为过去所作之因;识、名色、六入、触、受,为现在所受之果;爱、取、有,为过去所作之因;生、老死,为现在所受之果。
1701190665
1701190666 此十二因缘,乃说人生之生死苦果之起源及次序。藉流转还灭二门以显示世间及出世间法。流转者,无明乃至老死之世间法。还灭者,无明尽乃至老死尽之出世间法。若行般若者,世间法空。故经云,无无明乃至无老死。出世间法亦空。故经云,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尽。
1701190667
1701190668 四谛(谛者真)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1701190669
1701190670 苦谛生死报(世间苦果),集谛烦恼业(世间苦因),灭谛涅槃果(出世间乐果),道谛菩提道(出世间乐因)。
1701190671
1701190672 亦分二门,前二流转,后二还灭。若行般若者,世间及出世间法皆空。故经云,无苦集灭道。
1701190673
1701190674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1701190675
1701190676 此乃空大乘法。大乘菩萨求种种智,以期证得佛果。故超出声闻缘觉之境界。但所谓智,所谓得,皆不应执著。所谓智者,用以破迷。迷时说有智,悟时即不待言,故云“无智”。所谓得者,乃对未得而言。既得之后,便知此事本来具足、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亦无所谓得,故云“无得”。
1701190677
1701190678 以无所得故一句,证其空之所以。
1701190679
1701190680 以上经文中,“无”字甚多,亦应与前“空”字解释相同。乃即有之无,非寻常有无之无也。若常人观之,以为无所得,则实有一无所得在,即有一无所得可得。非真无所得也。若真无所得或亦即是有所得。观下文所云佛与菩萨所得可知。
1701190681
1701190682 菩提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1701190683
1701190684 菩提萨等:说菩萨乘依般若而得之益。
1701190685
1701190686 菩提萨,即菩萨之具文。
1701190687
1701190688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701190689
1701190690 三世诸佛等:说佛乘依般若而得之益。
1701190691
1701190692 阿耨多罗者,无上也。
1701190693
1701190694 三藐三菩提者,正等正觉也。
1701190695
1701190696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1701190697
1701190698 咒者,秘密不可思议,功能殊胜。此经是经,而今又称为咒者,极言其神效之速也。
1701190699
1701190700 是大神咒者,称其能破烦恼,神妙难测。
1701190701
1701190702 是大明咒者,称其能破无明,照灭痴暗。
1701190703
1701190704 是无上咒者,称其令因行满,至理无加。
1701190705
1701190706 是无等等咒者,称其令果德圆,妙觉无等。
1701190707
1701190708 真实不虚者,约般若体。
1701190709
1701190710 能除一切苦者,约般若用。
1701190711
1701190712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 上一页 ]  [ :1.70119066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