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190752e+09
1701190752
1701190753
1701190754
1701190755 丰子恺 画 弘一法师 书
1701190756
1701190757 始而倒悬,终以诛戮。彼有何辜,受此荼毒!
1701190758
1701190759 人命则贵,物命则微。汝自问心,判其是非。
1701190760
1701190761 ——《倒悬》
1701190762
1701190763 略举盛德之四端
1701190764
1701190765 大师盛德至多,今且举常人之力所能随学者四端,略说述之。因师之种种盛德,多非吾人所可及,今所举之四端,皆是至简至易,无论何人,皆可依此而学也。
1701190766
1701190767 习劳。大师一生,最喜自作劳动之事。余于一九二四年曾到普陀山,其时师年六十四岁,余见师一人独居,事事躬自操作,别无侍者等为之帮助。直至去年,师年八十岁,每日仍自己扫地,拭几,擦油灯,洗衣服。师既如此习劳,为常人的模范,故见人有懒惰懈怠者,多诫劝之。
1701190768
1701190769 惜福。大师一生,于惜福一事最为注意。衣食住等,皆极简单粗劣,力斥精美。一九二四年,余至普陀山,居七日,每日自晨至夕,皆在师房内观察师一切行为。师每日晨食仅粥一大碗,无菜。师自云:“初至普陀时,晨食有咸菜,因北方人吃不惯,故改为仅食白粥,已三十余年矣。”食毕,以舌舐碗,至极净为止。复以开水注入碗中,涤荡其余汁,即以之漱口,旋即咽下,唯恐轻弃残余之饭粒也。至午食时,饭一碗,大众菜一碗。师食之,饭菜皆尽。先以舌舐碗,又注入开水涤荡以漱口,与晨食无异。师自行如是,而劝人亦极严厉。见有客人食后,碗内剩饭粒者,必大呵曰:“汝有多么大的福气?竟如此糟蹋!”此事常常有,余屡闻及人言之。又有客人以冷茶泼弃痰桶中者,师亦呵诫之。以上且举饭食而言。其他惜福之事,亦均类此也。
1701190770
1701190771 注重因果。大师一生最注重因果,尝语人云:“因果之法,为救国救民之急务。必令人人皆知现在有如此因,将来即有如此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欲挽救世道人心,必须于此入手。”大师无论见何等人,皆以此理痛切言之。
1701190772
1701190773 专心念佛。大师虽精通种种佛法,而自行劝人,则专依念佛法门。师之在家弟子,多有曾受高等教育及留学欧美者。而师决不与彼等高谈佛法之哲理,唯一一劝其专心念佛。彼弟子辈闻师言者,亦皆一一信受奉行,决不敢轻视念佛法门而妄生疑议。此盖大师盛德感化有以致之也。
1701190774
1701190775 以上所述,因时间短促,未能详尽,然即此亦可略见大师盛德之一斑。若欲详知,有上海出版之印光大师永思集,泉州各寺当有存者,可以借阅。今日所讲者止此。
1701190776
1701190777
1701190778
1701190779
1701190780 转身遇见佛:弘一大师修心录 [:1701187818]
1701190781 转身遇见佛:弘一大师修心录 第五辑 慈心感怀
1701190782
1701190783 李叔同自幼慈心柔软,极易感伤。
1701190784
1701190785 他十五岁的时候就曾写过“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这样伤感凄凉的句子。而在他的青壮年时期,整个中国又是山河破碎,书剑飘零。
1701190786
1701190787 感怀李叔同的慈心,就是感怀那个疼痛的时代。
1701190788
1701190789 请相信:有伤必有药,有病必有医。
1701190790
1701190791
1701190792
1701190793
1701190794 转身遇见佛:弘一大师修心录 [:1701187819]
1701190795 转身遇见佛:弘一大师修心录 北征泪墨:樽前殇断怅望山河
1701190796
1701190797 本文是弘一大师1901年(辛丑年)所作。这年春天,大师曾回天津,本来打算从天津去河南探望哥哥,后来因为道路受堵作罢。大师居津半月后回上海,后将旅途的经历见闻和感受写成了这篇文字,表达了他对国土沦丧的悲愤伤感、忧愁苦闷之情。
1701190798
1701190799 游子无家,朔南驰逐。值兹离乱,弥多感哀。城郭人民,慨怆今昔。耳目所接,辄志简编。零句断章,积焉成帙。重加厘削,定为一卷。不书时日,酬应杂务。百无二三,颜曰:《北征泪墨》,以示不从日记例也。辛丑初夏,惜霜识于海上李庐。
1701190800
1701190801 光绪二十七年春正月,拟赴豫省仲兄。将启行矣,填《南浦月》一阕海上留别词云:
[ 上一页 ]  [ :1.70119075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