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190912
1701190913
后贤书写这些联句,要在联句旁,或者题某译《华严经》偈颂集句,或者题某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偈颂集句,或者题某译《大方广佛华严经》某品某品偈颂集句。“集”字不要冠在经名之上,以表达对经的敬重。
1701190914
1701190915
辑录联文,全部依上句而为序,只有唐贞元译的七言末四联,补集后写,没有按照经书顺次。字音的平仄只照顾句末一字,其余字不论。一联之中没有复字,只有晋译八言第一首“如”字,因为意义不同,只能保存。
1701190916
1701190917
只句片言,文义不完备,只是看集联,哪能通晓经书的宗旨。所以,我另外撰写一卷《华严经读诵研习入门次第》,希望看完集联的贤人,更注重读华严大典,靠这个集联为向导,得以深入毗卢渊博广大的境界,这是我所殷切希望的。
1701190918
1701190919
鹑首年四月二十一日写于大回向院胜髻。
1701190920
1701190921
1701190922
1701190923
1701190925
转身遇见佛:弘一大师修心录 图赞地藏:东海菩萨垂迹九华
1701190926
1701190927
本文系弘一大师于1933年7月(癸酉年闰五月)所作。是一篇为地藏菩萨九华垂迹图写的赞文。地藏菩萨九华垂迹图显示了地藏菩萨在九华山垂迹显圣的十个标志性情景,弘一大师在每个标志性情景下面都作了一首诗进行随喜赞叹,颂扬了地藏菩萨的殊胜功德。
1701190928
1701190929
壬申仲冬,余来禾岛,始识世侯居士。时方集录《地藏菩萨圣德大观》。居士割指沥血,为绘圣像,捧持入山。余感其诚,因请续画“九华垂迹”。尔后世侯往青阳觐礼圣迹,复游钱塘、富春。逮于四月,藻绘已讫。余为忭喜,略缀赞词,并辑一帙。冀以光显往迹,式酬圣德焉耳。于时后二十二年岁次癸酉闰五月,住温陵大开元寺尊胜院结夏安居。大华严寺沙门弘一演音。
1701190930
1701190931
示生王家
1701190932
1701190933
佛灭度后千五百年,地藏菩萨降迹新罗王家。姓金,名乔觉。躯体雄伟,顶耸奇骨。尝自诲曰:“六籍寰中,三清术内,唯第一义与方寸合耳。”赞曰:
1701190934
1701190935
天心一月,普印千江,
1701190936
1701190937
菩萨度生,遍现十方。
1701190938
1701190939
此土垂迹,盖唯唐代,
1701190940
1701190941
示生新罗,王家华裔。
1701190942
1701190943
幼而颖悟,力敌十夫,
1701190944
1701190945
披弘誓铠,戴智慧珠。
1701190946
1701190947
航海入唐
1701190948
1701190949
唐高宗永徽四年,菩萨二十四岁(今列纪年,依《神僧传》,较《宋高僧传》先六十余年。良由传闻有异,记载乃殊耳),落发。携白犬“善听”航海入大唐国。赞曰:
1701190950
1701190951
示现出家,而得解脱,
1701190952
1701190953
乃眷唐土,涉海西发。
1701190954
1701190955
一帆破浪,万里乘风,
1701190956
1701190957
大哉无畏,为世之雄。
1701190958
1701190959
振锡九华
1701190960
1701190961
菩萨至江南池州东青阳县九华山,而好乐之。径造其峰,觅得石洞,遂居焉。赞曰:
[
上一页 ]
[ :1.70119091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