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199364e+09
1701199364
1701199365 现在我们想像一下,我们正在电影院里看一部叫做《熊霸天下》的大片,只见主人公好熊英姿飒爽,脚踏南山,口衔玫瑰,张弓搭箭,一箭射中二十公里之外的靶心。电影长镜头追拍这支箭,从离弦的那一刹那直到射中靶心,一共用了五秒钟。我们现在可以知道,五乘以二十四等于一百二十,也就是说,这支箭的全部运动其实是由一百二十幅一连串静止的画面所构成的。
1701199366
1701199367 这么一说就容易理解了,但是,如果我们不是在电影院里,而是在电影当初的拍摄现场,眼睁睁看着主人公好熊一箭射中靶心,这支箭的运动难道也是由一连串静止的画面构成的吗?
1701199368
1701199369 答案是:是的。
1701199370
1701199371 不必讲什么玄而又玄的虚招子,真有人可以只用我们普通人的逻辑就把这个答案严密地论证出来。这个人,就是远在僧肇之前的古希腊哲学家芝诺。
1701199372
1701199373 芝诺给我们留下了好几个著名的诡辩命题,其中的“飞矢不动”
1701199374
1701199375 说的就是我们这支箭。那我就借用芝诺的话来解释僧肇的理论了。
1701199376
1701199377 芝诺问他的学生:“好熊射的这支箭是动的还是静止的?”
1701199378
1701199379 学生说:“这还用说,当然是动的呀。”
1701199380
1701199381 芝诺问:“那么,这支箭在飞行的每一个瞬间里都有一个确定的位置吗?”
1701199382
1701199383 学生说:“当然有呀。”
1701199384
1701199385 芝诺问:“那么,在这样的一瞬间里,这支箭所占据的空间和它自己的体积是一样大吗?”
1701199386
1701199387 学生说:“当然一样大呀。”
1701199388
1701199389 芝诺问:“在这样的一瞬间里,这支箭既有一个确定的位置,又占据着和自己的体积一样大小的空间,这支箭此刻是动还是静呢?”
1701199390
1701199391 学生想了想,说:“是静止的。”
1701199392
1701199393 芝诺问:“这支箭在这一瞬间里是静止的,那么,在其他的瞬间里也是静止的吗?”
1701199394
1701199395 学生说:“是的,在每一个瞬间里,这支箭都是静止的。”
1701199396
1701199397 芝诺总结道:“所以,这支射出去的箭其实是静止不动的。”
1701199398
1701199399 芝诺的“飞矢不动”是为老师巴门尼德的哲学作辩护的。巴门尼德的主张基本可以被我们看作僧肇《物不迁论》的一个粗糙的古希腊版。现在我们回头一看,既然连射出去的箭都是静止不动的,更何况风和幡呢?
1701199400
1701199401 当然,僧肇的理论更多的是佛学基础,其中一个核心根源就是所谓“因缘生灭”。在“因缘生灭”的意思上,这支箭刚射出去,在第一秒钟的时候被空气磨掉了箭尾的一根羽毛,在第二秒钟的时候,箭杆上又掉落了一片木屑,所以,一秒钟前的箭和一秒钟后的箭虽然看上去样子相似,其实已经不是同一支箭了。
1701199402
1701199403 箭是这样,人也一样。《物不迁论》举了一个例子,说某人离家很久了,这一天突然回来,邻居见了感觉似曾相识,问道:“你不是当年街底家的那谁谁谁吗?”这人回答说:“我只是看上去像当年的那谁谁谁,其实已经不是了。”
1701199404
1701199405 ——我们可以给这个故事续上一个现实主义的尾巴:邻居一听,遗憾地摇了摇头:“如果你见到那谁谁谁,请转告他,就说他当初买的彩票中了五百万大奖,人家一直等他来领奖呢。”
1701199406
1701199407 我们都知道一句名言:“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我们一般把这句话作为励志格言来用,好比某人失恋了,痛不欲生,你开导他说:“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意思是让他放下过去,重新开始,迎接崭新的明天,其实在佛理上,过去的死真的是死了,过去的你和现在的你并不是同一个人。也就是说,并没有一个具有延续状态的你从昨天延续到了今天,而是昨天一个你,今天又一个你,每时每刻都是不同的你。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前边讲“五蕴皆空”和“无我”的时候那个森林的比喻。
1701199408
1701199409 好啦,话说回来,万事万物全是静止不动的,所以风也没动,幡也没动,那么,心动了没有呢?
1701199410
1701199411 照我看呢,答题的线索也许不在《物不迁论》上,而在其他版本的相关记载和《坛经》的上下文里。
1701199412
1701199413 现在我们重新开始,再来看看前边的问题:这样一个初中生都可以给出完美答案的问题,为什么大德高僧们却争论不清呢?又为什么慧能那样一个明显错误的答案也会语惊四座而流传日久呢?
[ 上一页 ]  [ :1.70119936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