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209993
正与偏,像中国哲学中的阴与阳一样,构成了一种两极。正,其字义是“正”,“直”,“公”,“平”;而偏,其字义则是“偏”,“片面”,“差别”“不平衡”。两者的英文对等语为:
1701209994
1701209995
正
1701209996
1701209997
绝对(the absolute);
1701209998
1701209999
无限(the infinite);
1701210000
1701210001
一(the one);
1701210002
1701210003
神(God);
1701210004
1701210005
暗(dark未分【 undifferentiation】);
1701210006
1701210007
平等(sameness);
1701210008
1701210009
空(emptiness【sunyata】);
1701210010
1701210011
智慧【般若】(wisdom【prajna】);
1701210012
1701210013
理——普遍的(the universal);
1701210014
1701210015
偏
1701210016
1701210017
相对(the relative);
1701210018
1701210019
有限(the finite);
1701210020
1701210021
多(the many);
1701210022
1701210023
世界(the world);
1701210024
1701210025
明(light已分【differentiated】);
1701210026
1701210027
差别(difference);
1701210028
1701210029
多相(form and matter【namerupa】);
1701210030
1701210031
爱【慈悲】(love【karuna】);
1701210032
1701210033
事、个体(the partjcular)
1701210034
1701210035
(下面以 A代表正,B代表偏)
1701210036
1701210037
(1)正中偏,“正里面的偏”,意谓那寓含在多中的一,世界中的神,有限中的无限等。当我们思想时,正与偏就是相对的,而不能合一。但事实是,正既不能独自为正,偏也不能独自为偏。使多“偏”之为多的,是因为一在其中。而设若一不在其中,我们甚至连说也不能说的“多”。
1701210038
1701210039
(2)偏中正,“偏里面的正”,补充第(1)点。如果一在多中,多必然也在一中。多是使一成其为可能的。神即是世界,而世界是在神之中。神与世界是分别的,但又是同一的,因为神不能够存在于世界之外,而其一与其二不可分辨。它们是一体的,然则又各自保有它的个体性:神是无限无边被分化,而由各个体所构成的世界则在神的开抱中寻的安息。
1701210040
1701210041
(3)现在我们到达禅者生活中的第三步。这是最为重要的转捩点,在此处,前两个步骤中的睿知,现在变为意志,人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有感情有意志的人。在此之前,他仅具有知性,仅具有头脑。而现在,他具有了身躯,身躯中的一切腑脏以及肢体——特别是他的手,甚至像观音菩萨般可扩充至一千(象征无限)。而在他内在的生命中,他则觉得像佛陀出世时所说的话一样:“上天下地,唯我独尊。 ”
1701210042
[
上一页 ]
[ :1.70120999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