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21098e+09
1701210980
1701210981 十善业道经讲记
1701210982
1701210983 作  者/净空法师
1701210984
1701210985 本书策划/李异鸣 郎悦洁
1701210986
1701210987 特约编辑/张坤
1701210988
1701210989 责任编辑/王金秋
1701210990
1701210991 封面设计/木头羊工作室
1701210992
1701210993 出版发行/北方文艺出版社
1701210994
1701210995 社  址/哈尔滨市道里区经纬街26号
1701210996
1701210997 网  址/http://www.bfwy.cn
1701210998
1701210999 邮  编/150010
1701211000
1701211001 电子信箱/bfwy@bfwy.com
1701211002
1701211003
1701211004
1701211005
1701211006 十善业道经讲记 [:1701210959]
1701211007 十善业道经讲记 前言
1701211008
1701211009 《佛说十善业道经》,前面有「雍正皇帝上谕」。清朝的帝王都是佛门弟子,而且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是前清鼎盛时期,皆以佛陀的理论教诲来治国平天下。他们常请法师在宫廷里讲经,如此可使君臣、庶民建立共识,这是智慧之举。
1701211010
1701211011 上谕:朕惟三教之觉民于海内也,理同出于一原,道并行而不悖。
1701211012
1701211013 「上谕」,就是皇帝的训辞。「朕」是上古时代所有一切人的自称,如现在称「我」。「朕」变成皇帝的专称,始于秦始皇。「朕惟」,就是我认为、我以为的意思。「三教」是「儒、释、道」三家的教学,不是宗教。宗教这个名词来自于日本,在中国没有「宗教」这个名词,也没有宗教的概念。
1701211014
1701211015 中国讲「教」是教化、教育的意思。「教」是行为,「化」是结果。我们接受圣贤人的教导,于是就产生变化。所谓变化气质、化恶为善、化迷为悟、化凡为圣,这就是教学的效果。所以,「教」是因,「化」是果,意思非常的完美。因此,儒、释、道是三种教育。
1701211016
1701211017 「觉民于海内」,『海内』是指中国,在中国推行觉民的教育,教众生觉悟,而非迷信。「理同出于一原」,儒、释、道三家,其理论根据是相同的,形式上皆以孝亲尊师为基础。虽然说法不一,方法有别,但方向目标是相同的,所以「道并行而不悖」。
1701211018
1701211019 从前国家没有设立这么多的学校,谁去教化众生?儒、释、道三家,他们担负起教化众生的责任,帮助国家、社会教化民众,使社会大众真正得到安和乐利的幸福生活。此段一语道破三教的宗旨与纲领。
1701211020
1701211021 人惟不能豁然贯通,于是人各异心,心各异见。慕道者谓佛不如道之尊,向佛者谓道不如佛之大,而儒者又兼辟二氏以为异端。怀挟私心,纷争角胜而不相下。
1701211022
1701211023 然而,人有分别、执著,有烦恼习气,于是不免互不相容。因此,雍正皇帝说「人惟不能豁然贯通」。『豁然』是大悟,就是悟入圣贤人的境界,贯通事理。人类不能和睦相处,互相嫉妒排斥,就是没有豁然贯通。
1701211024
1701211025 「于是人各异心」,『异心』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各不一样;「心各异见」,每个人的看法、想法不一样,于是烦恼习气现前了。
1701211026
1701211027 「慕道者谓佛不如道之尊」,『慕道者』就是羡慕道教、学习道教的人,他们认为佛不如道,于是尊道贬佛。「向佛者谓道不如佛之大」,学佛向佛者,又认为佛是伟大的,是无所不能的。「而儒者又兼辟二氏以为异端」,『儒』就是孔孟之学说;『异端』就是不是正统之道。学习孔孟者,又兼辟佛、道二教非正统。于是三教互相排斥,「怀挟私心,纷争角胜而不相下。」各怀私心,彼此争胜而不相下。
1701211028
1701211029 朕以持三教之论,亦惟得其平而已矣。则外略形迹之异,内证性理之同,而知三教初无异旨,无非欲人同归于善。
[ 上一页 ]  [ :1.7012109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