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211127e+09
1701211127 「佛教之化贪吝,诱贤良。」『吝』是吝啬,自己有的舍不得帮助人。『贪吝』是一切众生的病根,三途地狱的根本,人能够离贪嗔痴,就决定不堕三恶道,所以贪吝要连根拔除。佛教讲善,不是一般的善,而是究竟圆满的大善。佛的教导,不但使我们成为一个安分守己的良民、一位贤人而已,其最终极的目标是要帮助我们转凡成圣。
1701211128
1701211129 「苟信而从之」,『苟』是假设、如果;『从』是依教奉行。「洵可以型方训俗」,『洵』是确实,『型方』是模范,『俗』是一般平民、俗人,『训』是训导。若能深信依教奉行,确实可以做社会大众的好榜样,训导黎民百姓,并转移社会风俗。
1701211130
1701211131 「而为致君泽民之大助」,『君』是国家的领导人,『泽』是恩泽,『民』是人民,『助』是帮助。不仅可以转移社会风俗,而且能帮助国家领导人布施恩泽于人民。推行三教的教学,是对国家最有利益的,所以历代帝王无一不是以身作则,全心全力推行。
1701211132
1701211133 中国历代帝王多数都是佛门的皈依弟子,都礼请当代高僧大德在宫廷里教学,称之为「国师」。清末的慈禧太后也是皈依章嘉大师,可惜迷于权力,对于佛陀教诲阳奉阴违,导致亡国。她要是果能深信,依教奉行,我们相信今天还是大清帝国。这才明了真正遵守古圣先贤的教诲是多么重要!
1701211134
1701211135 「其任意诋毁,妄捏为杨墨之道之论者,皆未见颜色,失平之瞽说也。」『妄捏为杨墨之道之论者』,儒家讲佛、道是异端。『未见颜色』,没有见到真实;『失平』,失去公平;『瞽说』,就是瞎说。社会一般对于三教教义不了解,互相毁谤,这是绝大的错误。
1701211136
1701211137 雍正皇帝在《十善业道经》前面加上这篇文章,等于是序言,可见他对《十善业道经》的重视。也显示了《十善业道经》是普遍推行佛陀教育,教化众生,利益国家社会的一部重要经典。
1701211138
1701211139
1701211140
1701211141
1701211142 十善业道经讲记 [:1701210960]
1701211143 十善业道经讲记 经题
1701211144
1701211145 「佛说十善业道」是别题,「经」是通题。所谓别题,与其他经名不相同,专指这一部经。通题者,通一切经,凡是佛所说的都称之为「经」。「佛说十善业道」,在七种立题中,属于人法立题,「佛」是人,「说十善业道」是法。
1701211146
1701211147 此地的「佛说」,与净土三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佛说阿弥陀经》,经题上都冠有「佛说」,意思相同。这不仅是释迦牟尼佛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也都说。其他经典,十方一切诸佛未必都说,唯独净土三经与本经是十方一切诸佛都说。由此可知本经的重要性。
1701211148
1701211149 「佛」,印度梵文音译为「佛陀耶」,中国人喜好简单,故省尾音而称「佛」。中国古字里有「弗」字,没有「佛」字,「佛」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翻译经文新造的字。因为佛是人,所以取「弗」的音,再加上「人」字边,就是「佛」。
1701211150
1701211151 「佛」的意思,与中国人讲的「圣」、「神」意思非常接近,神、圣、佛都是指对于宇宙人生真相通达明了,但明了的程度上有些不同。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理事、性相、因果」,彻底通达明了,没有丝毫的错误,这个人就称作「佛」。所以,佛不是神、不是仙,他是人。中国人称「圣」,虽有此意,但是并没有彻底通达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是通达程度不一样。
1701211152
1701211153 「佛陀」,在佛的教学当中是学位的名称。《华严经》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四十一个层次都称之为佛。他们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理事、性相、因果都通达,但是通达的层次不同,所以有四十一个阶级。此地的「佛」,是最高的一个阶级,即究竟圆满佛,指的是释迦牟尼佛。
1701211154
1701211155 「说」,悦所怀也,就是为众生说法生欢喜心。因为佛看到一切众生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的机缘成熟,可以接受这个法门,所以佛非常欢喜地教导、劝化大众,帮助一切众生当生成就。净宗法门是一切诸佛说法的终极目标,而十善业道是一切诸佛说法帮助众生一生成就的重要手段。
1701211156
1701211157 「十」,不是数字,是代表大圆满,与《华严经》表法的义趣完全相同。大圆满的善法归纳为十个纲领,每一纲领的境界深广无有边际。
1701211158
1701211159 「善」,善与恶的标准,本经有明确的指示。修学如果没有十善业的基础,念佛也不能往生。何以见得?《观无量寿佛经》告诉我们,未修净业之前要先修三福,三福是大乘佛法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都不能成就,所以它是共同的基础,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修行成佛有无量法门,但是不管是哪一个法门,都以三福做基础。如同盖房子建大楼,不管你盖多高、什么样式,地基决定是相同的。地基打得牢,建筑才坚固。
1701211160
1701211161 「净业三福」,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前三句是愿,最后一句是行,如果没有行,这三愿就落空了。你用什么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就是十善业。十善真正做到,前面的愿也就圆满了。经典有四大类:教、理、行、果,《十善业道经》属于行经,偏重在行门。
1701211162
1701211163 「业」,在日常生活中,所有工作、处事待人接物等一切作为,正在做时称之为「事」,做完之后,其结果称之为「业」。做的是好事叫善业,不好的事叫恶业。譬如念书,功课叫作业,课程念完叫结业,将学校规定的所有课程都学习完毕叫毕业。业在哪里?看不见,听不到,也摸不着。佛告诉我们,业在阿赖耶识里;用现在话来说,业在你的印象当中。你过去做的一切善恶业,现在一回想就能记起来,是因为有一个地方替你保存这些档案,这个地方就称为「阿赖耶识」。「阿赖耶」是印度话,中国意思是「藏识」,像仓库、资料库一样,所有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点点滴滴都储藏在资料库里。
1701211164
1701211165 人死了什么都带不去,唯有业能带去,因为有形的东西带不去,而业是无形的,会跟着你;世间没有什么值得畏惧,而这桩事情真正值得我们畏惧。我们的思想、言语、行为不善,都存在阿赖耶识里,永远不会磨灭。了解事实真相之后,我们决定不造恶业,要把恶断干净,善行修圆满。不管别人用什么方式对我,对我好,我感激他;对我不好,决定不可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1701211166
1701211167 佛教导我们,昼夜常念善法,这是心善;思惟善法,这是念善;观察善法,这是行善。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夹杂,恶才能去除干净,善才会修圆满。别人得罪我们,毁谤、侮辱、陷害我们,都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何必把它存在资料库里?我们要学佛菩萨与法身大士,资料库一打开,没有一点不善的东西,你就成佛了。十善业道修圆满,就是无上菩提,就是圆满的佛果。
1701211168
1701211169 我们常看到佛像圆光顶上,有「唵、阿、吽」三字,有梵文写的,有汉文写的,也有藏文写的,这三个字就是「十善圆满」。「唵」是身善圆满,「阿」是语善圆满,「吽」是意善圆满。所以,十善业道学圆满,就成佛了,比五戒还要深广。五戒是佛为弟子们传授的,十善是佛对一切众生的宣化,教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中,都要遵守这个原则。
1701211170
1701211171 佛将我们所有一切造作分为三大类:善业、恶业、无记业。「无记」就是无所谓善与恶,如拿毛巾擦脸、喝杯茶,凡是这类的,称之为「无记业」。
1701211172
1701211173 善恶有标准,层次很多,通常讲的「五乘佛法」,就是五个标准:人乘、天乘、声闻、缘觉、菩萨。每个阶层的标准都不一样,但是有一个不变的原理原则,就是利益众生的事业就是善业,利益自己的事业就是恶业。这个说法,初学的人不能接受,因为哪个人不为自己?佛法与世法的目的不同,佛法的目的是要做佛,而做佛一定要超越三界、超越十法界。我们之所以会生活在六道轮回里,就是因为自私自利的心太重,执着有个「我」,有「我」就脱离不了六道轮回。因此,佛法教我们要破我执,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不要为自己想,「我」才能淡化、才能断除。若起心动念还想着「我」,「我」的念头天天增长,你无论修学哪个法门,修得好也不过是享天福而已,仍脱离不了六道轮回。因此,要想超越六道轮回,「我」非断不可。
1701211174
1701211175 《金刚经》云:「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无我相能超越三界,虽超越三界,但还出不了十法界。十法界内有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他们虽然破了我执,但尚有法执存在。也就是说,「我相」没有了,尚有「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依旧出不了十法界。除非四相、四见断尽,方可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就是法身菩萨。《金刚经》里,菩萨的标准是法身菩萨,不是十法界内的权小菩萨。所以,《金刚经》的要求,是要破四相四见。因此,佛的教学是真实的,我们要认真努力学习,念念为众生着想,不要为「我」着想;处处为别人服务,不要求别人为「我」服务。「我」没有忘掉,决定在六道轮回。
1701211176
[ 上一页 ]  [ :1.70121112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