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211338e+09
1701211338
1701211339 「而心无色,不可见取」,我们要常常记住这句话。《般若心经》讲得具体、透彻,「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观就自在了。观是观照,何谓「观照」?菩萨用心叫观照,也就是说他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就叫「观照」。我们有妄想分别执著,就叫「思想」。佛菩萨用观照,能见一切现象的真实相;凡夫用思想,夹杂着妄想分别执著,把事物的真实相扭曲了,所以见不到真实相。如果离开妄想分别执著,真相就见到了。扭曲不是外面的现象被扭曲,而是扭曲了自己六根的功能,与外境绝不相干,外境永远是中立的,是唯心所现。
1701211340
1701211341 所以,佛菩萨跟我们在一起,境界却完全不相同,佛菩萨的境界是一真法界,我们是在六道轮回。而六道轮回与一真法界圆融在一起,决不是六道轮回之外有个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以外有个六道轮回。譬如夜晚很多人一起赏月,同样的月光,每个人的感触却不同。各人的境界不相同,外面景色是一个,绝不因为你的感受而起变化。从这个比喻去思惟、体会,但不可以研究,一研究就坏了,愈想愈离谱,这个道理要懂。
1701211342
1701211343 「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若学习过相宗的《百法明门论》,这几句话就非常好懂。《百法明门论》是大乘初学的第一门功课,世亲菩萨将《瑜伽师地论》里六百六十法归纳成百法,便利于大乘初学。宇宙之间所有一切法,归纳成一百条,而每一条里所包含的都是无量无边,无法计算。
1701211344
1701211345 无论属于哪一个科目,心法能变,有时也说能生能变。但是,能生不是能现,这两者意思不同。能现是真心,妄心不能现,妄心能变,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变成无量无边的法界,有这个功能。妄心从哪里来的?「但是虚妄,诸法集起」,『虚妄』是说它不是真实的,怎么有这种现象?集起的。《中观论》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这是讲到宇宙人生诸法的根源,可以说一部《中观论》五百颂,就是说明这个事情。对这个现象清楚了,称为法身菩萨;完全模糊、不了解,就称为凡夫。凡夫跟佛菩萨没有差别,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真相认知上的不同。正如在学校读书一样,你拿到博士学位,他拿到硕士学位,另一个人没有文化,连小学都没有念过。但都是人,只是文化程度上差别不同。
1701211346
1701211347 因此,十法界就是文化程度的差异,过的日子不相同。从此地我们应当恍然大悟,我们要过好日子,要把自己的生活品质向上提升,要靠教育。今天世界上许多贫困地区,生活得很苦,怎么去救济?物质救济不能解决问题,一定要办学校,提升他们的文化水平,就能提升生活品质。在佛法讲,我们能从人道提升到天道,欲界天提升到色界天,色界天提升到无色界天,从六道提升到四圣法界,从四圣法界提升到一真法界,全靠教学。世出世法没有例外,我们要有这个认知。
1701211348
1701211349 阿赖耶是从哪里来的?阿赖耶是梵语,翻成中文是「藏识」,藏就是含藏。藏的是什么?诸法的印象,佛经的术语称为「诸法落谢影子」,现在人讲印象。我们从早到晚,这一生生活当中,六根所接触的境界都有印象,永远不会磨灭,这就是阿赖耶识的功能。阿赖耶识就像档案室,你造的一切善、恶、无记,像档案一样储存在里面,永远不会忘记。纵然经过百千万劫,阿赖耶所含藏的印象、种子,因缘遇会,果报就会现前。阿赖耶非常微细,往往极其微细的念头造的业,第六意识还没觉察到,阿赖耶里已经有了档案。
1701211350
1701211351 阿赖耶识的这些种子、印象,没有形象,如果印象是色法、是物质,佛说我们无量劫至今的造作,就是虚空也容纳不下。这就晓得我们造的业有多少!所以,我们在菩提道上,怎么可能没有魔难、没有障碍?往昔今生造的恶业太多了,恶业障碍我们,善业也障碍我们。善业引起我们的贪爱,恶业引起我们的嗔恚,贪嗔痴全是障碍。所以,佛教我们修净业,修净业就没有障碍。
1701211352
1701211353 真正修净业,纯净不杂是法身大士,净里面还掺杂着少分不净是四圣法界,六道法界里总是染多净少。在凡夫地,真正很好的修行人,染业掺杂的分量比较少,掺杂个百分之二十、三十,已经相当不错。我们现在这种程度,大概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染业,净业只有百分之二三,甚至于百分之一二而已!
1701211354
1701211355 这些确实是虚妄的,虽是虚妄,你要是不知道它是虚妄,就受它的害;知道它是虚妄的,就不受害,就觉悟了。所以,关键还是迷悟,迷的时候永远被妄境束缚、支配。譬如:眼前这个世界是虚妄的,但是我们不知道它是虚妄,起心动念、一切生活行为就受环境影响。如果真的知道它是虚妄,决定不受其干扰,在环境里永远保持自己的清净心,得大自在。
1701211356
1701211357 中国历代祖师,有不少人证得这个境界,正如《楞严经》云:「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他不被环境所诱惑,不被环境所转,在环境里能做得了主,能转境界。善人遇到他,善人会更善;恶人遇到他,恶人会改过迁善;人事环境能转,物质环境也能转。物质环境里有风灾、水灾、旱灾、地震等许多的天灾,他到这个地方来,天灾减少了,这是事实,这个理太深了。所以,佛经讲密,不是「秘密」,是「深密」。再深的理,只要依照这个方法循序渐进,一定可以证得,所谓是「豁然大悟」。
1701211358
1701211359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就是《百法》前面的九十四法,后面六法是「无为法」。无论是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都是诸法集起的。
1701211360
1701211361 「毕竟无主」,『无主』是没有主宰。怎么集起的?缘。佛法非常重视缘,佛法讲「缘生」,不讲「因生」,非常有道理。佛家讲一切万法的现象是「缘起」,但是缘起决定是性空,性空就是「毕竟无主」。
1701211362
1701211363 「无我我所」,所有一切法的真相皆是如此,所以说「万法皆空」。现在科学家用分析的方法,将人身、物体,从细胞里分析成分子,分子再分析成原子、电子、基本粒子,这才晓得是空的。原来所有一切法都是基本粒子组合而成,只是组合的现象不一样,有的组成矿物,有的组成植物、动物,其实都是一个东西组成的,不过是组合方程式不相同。三千多年以前,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上讲,这个世界是「一合相」。「一合相」:同一个基本物质。小而微尘,大而世界(星球),都是同一个基本粒子组成的,「一合相」组合的。这个组合,缘聚它就形成,缘散它就散开,聚散无常,哪里有主?聚合永远不散才叫有主。而事实真相是聚散无常,刹那变化。
1701211364
1701211365 如果了解透彻,对于世出世间法决定没有贪恋之心。为什么?它是假的。贪恋是迷惑,执著占有是妄想。自己的身都不能占有,细胞的新陈代谢刹那变化,确实是「无我」。世间人执著身是我,是第一个迷惑,从迷惑「我」产生自私自利,造无量无边罪业。造这些罪业,一般讲堕落在轮回;其实不是堕落,是这些业力把境界变成轮回的境界,变成地狱的境界。地狱从哪里来的?自己变的,自作自受。十法界依正庄严不是佛造的,是你自己心里变现的,前面讲的「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一切法从心想生」。
1701211366
1701211367 有一些同修问我:「鬼有没有?龙有没有?」我都点头说:「有」。为什么有?一切法从心想生。本来没有,你天天想鬼,鬼就一大堆。这才晓得,「净业三福」告诉我们「深信因果」,就是深信「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佛也是心想生,我天天想佛,佛就现前;基本粒子组合是从心想来组合的,心想佛就组合佛的世界。天天想鬼,就组合鬼的世界;鬼是贪爱,天天念念不忘贪爱,变现的境界就是鬼的法界。念念嗔恚,恨别人,世间没有一个好人,都是讨厌的、可恶的,就变地狱法界。十法界都是虚幻不实,是「梦幻泡影」。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佛才劝导我们要想善,不要去想恶;要行善,不要造恶。彻底明了之后,佛的真实教诲,慈悲爱护到极处的教导,我们才会感恩。
1701211368
1701211369 「我」尚且没有,哪来的「我所」?我所就是我所有的,这个房子是我所有的,财产是我所有的,地位是我所有的,权力是我所有的;「我」都没有,哪来的「我所」?所以佛家讲清净平等,是从这个地方来的。不懂这个道理与事实真相,心怎么会清净、平等?总是觉得我比别人高,人家不如我。而万法是平等的,佛跟饿鬼是平等的,跟畜生、地狱也是平等的。佛尚且如此,我们怎么会不平等?我们上跟诸佛平等,下跟地狱平等。平等,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障碍都没有了。平等是佛法界。佛法界,《华严经》清凉注疏云:「理无碍(没有障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真正大圆满、大自在。
1701211370
1701211371 这部《十善业道经》很浅显,但这一段很深,这一段是讲理,理要是不透彻,十善不肯做。你也知道善是好,不善是不好,可是善偏偏做不到;贪嗔痴慢是烦恼,常常欺骗别人不是好事,还是天天作恶。什么原因?道理没有透彻。真正透彻了,决定不再做恶事。别人骗我,我不骗他;别人毁谤、侮辱、陷害我,我受他的陷害,决定没有报复的念头,我还是诚心诚意一片善心对待他,这是真正觉悟。他很可怜,他糊涂,他不知道事实真相,他是「可怜悯者」。正是《无量寿经》云:「先人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我们要原谅他,决定没有一念报复的念头,依旧是诚心诚意对待他。纵然生命被他害死了,也很好,正好生天,感谢都来不及了,怎么可以怪他?只有真正透彻明白的人才懂得。
1701211372
1701211373 「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这是讲阿赖耶。「无我我所」,这个「无」字是贯下来的,「无我」、「无我所」,这是事实真相;不仅是六道,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真相,佛是一语道破。
1701211374
1701211375 「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虽各随业,所现不同』,佛法讲十法界依正庄严,十法界是说大的差别现象,若是细说,法界无量无边,每个人都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思想、念头不一样,所现的境界当然就不相同。佛说:「心想异故,造业亦异」;而世间谚语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如果两个人心相同,面貌就会相同。
1701211376
1701211377 我们仔细深入地观察,若两个人面貌相同,他们很多动作也相同,而且对于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都很接近,证明佛经所讲的话是正确的。一切众生心想不同,所以感得的身相、容貌、肤色、健康状况都不一样,这些全是从心想生。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再仔细观察,多病的人一定是妄想、忧虑、烦恼很多;身体健康、活泼、快乐的人,妄念少,烦恼少。这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这些原理原则,经上讲得都很透彻。
1701211378
1701211379 所有一切现象,总的来说,虚空、宇宙、星球、动物、植物,都是从自己心想变现出来的。我们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世间,不可能两个人世间完全相同。同样一桩事情,我们感受也不相同。以现前而论,我们展开《佛说十善业道经》,经本相同,而每个人读经的感受、理解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心想异故」。《开经偈》云:「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能做得到吗?做不到!为什么?我们有心想,佛没有心想;心想是八识,佛是「转八识成四智」,所以佛没有心意识。我们离开了妄想、分别、执著,再看经典,如来真实义就现前,岂不是「虽各随业,所现不同」?
1701211380
1701211381 由此我们也能体会到,佛在大乘了义经上告诉我们,世间一切万法,皆是「不可得,无所有」。《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就是《大般若经》的「不可得,无所有」。能得的心不可得,经上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所得的是外面境界,境界是缘生之法,缘起性空,所以外面境界也不可得。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但十法界里的一切现象不可得,一真法界里的现象也不可得。现象有没有?不能说它没有,也不能说它有,说有、说没有都是错误的。既然非有也非无,把它合起来,说非有非无、亦有亦无,行不行?都不行,因为只要有这个念头,就落在情识里。这是佛法究竟处,佛法高明处。
1701211382
1701211383 佛教给我们在一切境缘之中,即实际生活中,用什么样的心态来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一念不生,随缘而不攀缘。普贤菩萨说:「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普贤菩萨做人的态度,真实智慧究竟圆满,我们应当要学习。学到一分就有一分受用,学到十分就有十分受用。不可以说学不到就不学,不学你就随顺烦恼;随顺烦恼,你永远生活在六道轮回。
1701211384
1701211385 「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这两句话是讲宇宙人生的现象。下面是讲它的真实,『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有很多人有个错误的观念,这个观念很难突破,他会追问:「这个现象是从哪里来的?」「这个现象是怎么产生的?」要晓得,你起这种念头,都落在妄想、分别、执著里,虚空法界所有一切现象是妄想、执著变现出来的,再用妄想、执著去理解它是不可能的。如何才能明了通达事实真相?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佛家讲「禅定」,《楞严经》云:「净极光通达」,统统放下了,心净到极处,自性般若光明就现前,这个世间所有一切法,性相、理事、因果全都通达明了了,这是真实智慧。所有一切诸佛如来都是通过这个途径,彻底觉悟的。
1701211386
1701211387 因此,不仅是释迦牟尼佛,一切诸佛如来讲经说法,总纲领都是「戒定慧」三个字;戒是手段,定是枢纽,慧是目的。戒是守法,决定遵守前人的道路。释迦牟尼佛走的是哪一条路?十方一切诸佛走的是哪一条路?我们要跟紧,不能舍弃。你想另外找一条路,找不到。正道决定能开智慧,邪道决定不能开智慧,这是邪正的分法。依禅宗讲,正道一定会达到明心见性,邪道就不可能。诸佛菩萨走的是正道,正道里的纯正,对我们的根机来讲,纯正之道是简单、稳当、方便、快速,无过于净土法门。
[ 上一页 ]  [ :1.70121133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