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212386e+09
1701212386 我们在什么地方转?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做一个大转变,决定不起自私自利;顺境决定不起贪爱,逆境决定不起嗔恚,我们就止于至善。与一切众生接触,起心动念无不是善,决定跟十善业相应,果报是称性的,所以『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称性的财宝什么人能够侵犯,什么人能够夺取?人家要来要,都给他了,这里去了,那里就来了,永远不会断掉,所以说愈施愈多。
1701212387
1701212388 我们看到现在这个世间,众生生活得这么苦,文化水平一天比一天低落。物质生活的艰苦,不懂得财布施;文化水平的降落,不懂得法布施。我们每看一本书,翻到后头「版权所有,翻印必究」,不肯法布施,他怎么会长聪明智慧?念念总是计算别人,贪图小利,健康长寿的果报得不到,没有了。我们细细观察这个社会,都在造业,不知道修福,认为造业是自己聪明,自己比别人高明,造作这些恶业得来这些福报。他不晓得那个福报是他命里有的,命里有的福报,比他现在所享受、所得来的大很多很多!因为他造罪业已经打了折扣,打折扣,他还享这么大的福,你就想想,如果不打折扣的时候,他的福报有多大!
1701212389
1701212390 过去世间圣贤人多,修学的环境好,家里面有老人给你做榜样,社会上有许多学者给你做榜样。中国古籍,不要说多,清朝末年以前,哪一个文学作品后面有「版权所有,翻印必究」的?没有。你们所看到的都是「欢迎流通,功德无量」,都是劝你去流通,没有禁止的。「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到民国初年才有。民国这个时代人苦、可怜,不懂得修福。民国以来,我们所看到这个社会上的一些大富长者、豪门贵族,都是过去在那些帝王时代修的福,现在来享受。我们这一生真的是有幸遇到佛法,所以才能看得出来,这个世间因缘果报,我们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于是我们自己知道应该怎么做法。
1701212391
1701212392 这一句是离偷盗,得的福报是『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这两句话是你得到的是最殊胜无比的福德。不仅如此,后面这两句『悉能备集诸佛法藏』,福慧两种福报,你都得到了,这个果报真正是无比的殊胜。智慧,这是法布施所得来的;真有施心,著作决定不可能有「版权所有,翻印必究」这个字样,这些他得的福,非常非常有限。佛门里面,现在有一些大德也是粗心大意,疏忽了这桩事情,自己的著作也印上「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把自己的法缘断掉了,违背了自己的誓愿;誓愿天天还挂在嘴皮上念:众生无边誓愿度。「版权所有,翻印必究」,你度什么众生?违背自己的誓愿,你度的众生是有条件的。你拿钱来买我的书,变成什么?变成商品生意买卖了,哪里有法缘?这样的心态念佛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这么小气的人。
1701212393
1701212394 我们自己学佛有一点心得,写出来供养大众,恨不得多印一些赠送给别人。自己没有能力印,别人印不是更好吗?我更省事。不准别人印,一定要自己印来卖钱,成什么话!这样的心态念佛不能往生,世间一个慈善的人,尚且不这么做法。我们中国古时候教学,好的东西都是想尽方法流通。我们平常很容易看到的是这些大夫,他们有一些一般的救急的处方,都印成小册子,也是「欢迎翻印,功德无量」,从来没有看到这些善书后面,限制别人翻印,没有见过。中国人过去没有这种思想,这种思想从外国传来的。
1701212395
1701212396 外国人自古以来接受的教育,是功利主义的教育,他要保护自己,唯恐别人侵占自己的权益,所以法律上订了很多。中国人自古以来受圣贤教育,圣贤教育是希望一切众生各个都能做圣做贤。佛法的教育是希望一切众生早成佛道,怎么可能有限制?这是我们最低限度要觉悟的。往年我在此地,演培法师问我:「怎么样能够做到法缘殊胜?」我告诉他:「布施。无条件的布施,无私的布施,你的法缘自然就殊胜。自己只要认真落实佛陀的教诲,依教奉行,法缘是自然殊胜。」
1701212397
1701212398 我讲经弘法四十一年,从来没有说是拉一个信徒来听,没有过;我也从来不去撒广告,这是李老师教导我的,讲得非常有道理,我懂。他说:「你在外面去讲经,你打了很多广告,招来很多听众。头一天不错,大家上了当,被你骗来了;这一听,听到你讲得不怎么样,明天人就少了一半,后天又少了,你不就泄气了?你自己信心就没有了。」这很有道理。不撒广告,我头一天讲经三个人听,第二天讲经四个人听,第三天讲经五个人听,你的听众天天在增长,增长把我们的气就鼓起来了,这是李老师教导我的。所以决定不可以搞广告,搞广告,你顶多是讲一次,你不能讲第二次,讲第二次、第三次,你听众会逐渐下降;除非你真的讲得好,真的讲得好也不搞这一套。
1701212399
1701212400 佛教跟其他宗教不一样,佛教是师道,师道是「只闻来学,未闻往教」,绝不拉听众,听众是自己仰慕而来的。他有真诚心,这就是印祖讲的「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他真能得利益;拉得来的,感情或者不得已勉强来的,没有恭敬心,不得利益。这真正是过来人才懂得,才把这个道理传给我们。到处去招揽信徒的,这都是外国人的思想,不是我们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
1701212401
1701212402 【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直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
1701212403
1701212404 佛在这部经上教导我们,为我们开示,将十善业落实在菩萨行的六波罗蜜。六波罗蜜,布施是广说,说得很详细,后面五种是略说。广义我们懂得了,佛一略说,我们也能够通达明了,比照前面一段的广义,这就是所谓「举一反三」,希望我们能够把这个善行落实,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
1701212405
1701212406 这一段讲的是不邪淫。前面讲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落实在布施,布施一定是得财宝,所以每一句里面都有『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这是事实,世间人所谓是真理,修因必定有果报,果报你想离,离不开的,果报一定是随着你的。懂得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我们要求财宝不是求不到。「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求有求的道理,一定是以十善业去修布施波罗蜜,修这三种施。
1701212407
1701212408 这是离邪淫,就是不邪淫行布施。前面两句是总说,「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是总说。后面有别报,『其家直顺』,你的家庭美满,人人都正直和顺。「顺」是和顺,家和万事兴,家庭的美满是要修善行才能够感得的;如果行为不善,纵然你能够得财宝,可是你家里面还不是很美满的。『母及妻子』,这是家庭里面的女众,外面人跟她接触的时候,都是以尊敬心、敬爱之心,绝对没有淫欲的念头来看待她。由此可知,什么样的因,感什么样的果报,业因果报丝毫不爽,我们要想家庭和顺,一定要断恶修善才能做得到。
1701212409
1701212410 今天这个社会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家庭伦理道德毁坏了。什么人毁坏了?我们读佛经之后就晓得,不是别人毁坏的,是自己造作恶行毁坏的。我们自己有悭贪的心,所以你的财富才有人动你的脑筋,侵犯你、夺取你,是我们自己有悭贪的心没有放下。杀生,有杀害众生的心才会得这种果报。我们常存着要占别人便宜的心,这是盗心,所以我们得的东西,也有别人常常会打主意。我们对于女色有淫欲之心,家里面的女眷也会遭许许多多是非。你的家怎么能够平安?如何能得到和睦?
1701212411
1701212412 所以细看佛经就晓得,今天的家庭问题、社会问题、儿女、青少年的问题,为什么会这么严重?回过头来想想,我们自己没有修十善业,社会大众也把这个疏忽了。念佛,天天念阿弥陀佛,还是免不了灾难。不是阿弥陀佛不灵,阿弥陀佛教我们从孝亲尊师、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做起,我们做了没有?这是业因果报,佛菩萨转不了,一定要知道,这叫自作自受。佛菩萨对我们只是教学、教导,是给我们做增上缘。我们自己听了佛菩萨的教诲,要能信、能解、能行,你就得到果报了。得果报是证,你就证得了。
1701212413
1701212414 希望我们的同修,过去我们的思想行为不正,那已经是过去了,不必再提了,应当忏悔。怎么个忏悔法?我过去就这个问题,曾经请教过章嘉大师,「是不是要拜几部忏,祈求佛菩萨原谅?」章嘉大师摇头,「不是这样的。」我问他:「怎么忏悔法?」真正忏悔是改往修来、改过自新,知道这是错了,把错误的改掉,从今天起,我不再犯这个错误,这叫真忏悔。所以真正的善知识他们明理,重实质而不重形式。形式有什么作用?大师也跟我说得很明白,形式就跟唱戏一样的,是做给别人看的。希望社会大众看了这个形式,能生忏悔心,是这个意思。我们才明了,佛家所有的仪规是演戏。那是什么?接引众生的,是属于四摄法。
1701212415
1701212416 自己修行不在形式,是在内心里真正觉悟;内心不觉悟、不回头,形式做得再好看没有用处,无济于事,转不了业报。所以从内心里面要发愿做一个好人。什么是好人?具足十善业的,这个人是好人、善人。如果心里念念还是搞十恶,对待一切众生还有怨恨的意思,还有伤害的念头,你不善;还想占别人的便宜,这是盗心,你不善;还有淫欲的念头起来,你不善;你要想得好果报,到哪里去得到?不但是六道,十法界都没有例外的,业因果报都是自己造作,自己去承受。你造善业必定得善果,经上所讲的是好的果报,你一定得到;你造作不善,经上虽然没有说,后面蕅益大师《节要》里面附说十恶的果报。十善反过来就是十恶,我们自己能够想象得到的,可是蕅益大师还是很慈悲,明显地跟我们提醒。底下一段:
1701212417
1701212418 【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
1701212419
1701212420 这是总说。『离虚诳语』就是不妄语,以真诚心处事待人接物。诚实,古今中外真的是不分国土、不分族群、不分宗教都赞叹、都欢喜。它的别报,底下这四句:
1701212421
1701212422 【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
1701212423
1701212424 妄语、两舌是佛法里面的大戒。我过去跟李老师多年,李老师常常警惕我们,古今多少修行人,修积的功德不能成就,为什么?从妄语、两舌里面漏失了。烦恼在佛经里面也称为「有漏」,把你的功德法财漏掉了,你所修的功德不见了、漏掉了;漏洞很多,妄语、两舌的漏洞最大。两舌是挑拨是非,你常常不以真诚心待人,你说的话没有人相信,一定会遭受别人的议论、毁谤。你能够真诚不妄语而行布施,你得的果报是『离众毁谤』,没有人能毁谤你。
1701212425
1701212426 在我们佛门当中,得到广大群众赞叹而没有毁谤的,近百年当中大概只有一位,印光法师,没有听别人对他有毁谤的,其余大德都不能够避免。这一生修得再好,过去生中造的业。愈是有这个果报,我们自己愈要警惕。毁谤来的时候,过去的恶业报掉了,别人毁谤我,我们决定不可以毁谤人,我们的账到此地结了。别人侮辱我,我们决定不能动报复的念头,侮辱也好、陷害也好,逆来顺受,知道这是过去生中,或者是未学佛之前,或者是学了佛之后还不明道理,造作许许多多的恶业,应该感受的果报。哪有造恶业不受恶报的道理?造恶业要没有恶报,你修善也没有善果,业因果报丝毫不爽。所以不可以妄语,老老实实去修善、修布施,你就能「离众毁谤」。
1701212427
1701212428 『摄持正法』,言而有信你才能够摄受,这个摄受是自己,持是保持;古圣先贤的教诲,就是你能信、你能解、你能行,这就是「摄持」。「正法」,狭义的是佛菩萨的教诲,最窄小的就是佛在本经上教导的,这是正法;广义地说,世出世间一切圣贤的教诲,决定与佛的法印相应。佛的什么法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十二个字是诸佛如来的法印,能通世出世间一切圣贤。
1701212429
1701212430 我有一年在台北大专讲座,我开了一门功课:《了凡四训》,也非常受同学们的欢迎。有一个法师,当然这个法师是代表有一些法师,对于我非常不满意。有一天我遇到一位法师,年龄比我大,出家也比我久,我把他看做一个长者。他把我叫到身边,把我斥责了一番,说:「你在大专讲座里开课,你讲佛法就好了,你为什么要讲外道的东西?」我听了很奇怪,我说:「我没有讲外道东西,我是讲佛法。」「《了凡四训》这不是佛经。」我说:「你说的是这个事情。」我说:「虽然不是佛经,但是它有佛法印印定。」他板起面孔,很生气:「什么法印?」我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我说:「《了凡四训》符不符合这个法印?」我一说出来,他脸红了,掉头走了。所以你要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心胸就开阔了。不但《了凡四训》可以包容,所有一切宗教的经典,它里面所讲的都是教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哪个宗教不是佛教?哪个经典不是佛经?这就对了。否则的话,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传这四句话?心胸狭小,常常想跟别人对立、对敌,就造无量无边罪业。
1701212431
1701212432 今天世界为什么这么乱?人心为什么这么不安?就是因为对立,不能包容。天天喊和平,「和平」两个字是什么意思都不懂。我去查查字典,看「和平」两个字怎么解法,我看了之后,对它的解释不满意,所以我提出我的解法,我解释用八个字:「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如果我们的心不平等,和睦就休想,决定不可能实现的。在佛法里面,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得太多太多了,佛是什么心?平等心。平等心是佛,六度心是菩萨,四谛心是声闻,因缘心是缘觉,佛在经上讲得太多了、太清楚了。「平等」两个字重要!
1701212433
1701212434 我们对于一切众生没有高下,人心到平等了,看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能用平等心。平等心是什么?离妄想、分别、执著就平等。有妄想、分别、执著,哪里来的平等?平等才能够和睦相处。哪一个圣贤人不教人和睦相处?所以我们一定要懂这个道理,「摄持正法」。
1701212435
[ 上一页 ]  [ :1.70121238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