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213236e+09
1701213236 在某一个地区,某一个人跟这个地区特别有缘,我们就推他出来做主。方便!马来西亚青山那边有个居士来看我,他说他那边有一块地,有十英亩,想奉献出来建个道场。我就问:「同学当中哪一个跟马来西亚有缘?」有人告诉我,悟全在那个地方的法缘很不错,马来西亚各个地方都欢喜他。我就跟他讲,我说:「你去。」有缘,就能够得助。信徒欢喜他,愿意帮助他,他做起来容易;没有缘,到那个地方,那地方人事都处不好,你去就很困难。为什么?没有人帮助你。所以我们推选,佛教是民主的,民主自由开放是佛教最先提倡的。自古以来,佛教寺院丛林里面的执事,每一年选一次,腊月三十总辞,全部辞职,重新再选举,正月初一新的执事上任。民主!推选,一个原则,缘分,要重视这个道理。所以佛法是无诤之法,彼此决定没有争论,它是和合的。所以「六和敬」多重要!
1701213237
1701213238 往后,那是我们修学的目标、方向:三学、六度、普贤十愿。我们提出这五个科目做为助修,我们的生活、行持,决定不违背这五个科目,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我们的念有根。有根才能产生力,所以后面讲「五力」,有根、有力道业才能完成。如果根都没有,我们怎样勤苦修学,一生当中都不可能有成就,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如果自己现在信、进、念、定、慧都没有根,我们要做扎根的教育,亡羊补牢,现在还为时不晚,只要认真努力。
1701213239
1701213240 今天我们接着来说十善业道落实在五根「定根」上,定根能「摄心正助,相应不散」。昨天我们说了,修道有正助双修。不仅仅是净宗法门,任何一个法门,乃至于世间其他的宗教,甚至于世间法,都有主修的与助修的。我们现在一般讲选修的,有主修的、有选修的。
1701213241
1701213242 什么叫「定」?我们心定在修学法门上,决定不轻易改变。对佛法契入到一个相当深的程度,他才真正理解佛所说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所以我们选定一门之后,真正能做到「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个定就有根。有根他才能成长,才能够开花结果。自古以来,修学没有成就的人,最严重的毛病就是没有定根。他心是浮动的,用现在的话说,他的兴趣是多方面的,看到这个也喜欢、那个也喜欢,样样都喜欢,多方面的兴趣,于是他的精力分散掉了,时间分散掉了,所谓是「门门通,门门松」,都涉及到一些皮毛,都不能够扎根。
1701213243
1701213244 因此,我们一定要懂得,「广学多闻」不是我们现在这个阶段。经上常常劝导我们,「广学多闻」是对谁说?对法身菩萨说的,那个时候应当广学多闻。在我们现在这个时候不可以,只能「一门深入」,一个门,依一法。我们今天选择的这一法是净宗,尤其是净宗「持名念佛」这一法,这一法里头要生起定根,实在不容易!为什么?事太简单了,人家不容易相信;理太深了,很不容易透彻理解。可是它的效果非常显著,连不认识字的人,真正能做到老实念。
1701213245
1701213246 我们常常提起谛闲老和尚早年那个徒弟锅漏匠,人家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什么都不会,老和尚就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他能老实念。换句话说,他这个人了不起,老师传授这一句佛号,他是信、进、念、定、慧五力具足,他相信老师的话,他不怀疑。老师教他:「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就再念。」这是精进,真的是二六时中念念不忘佛号,念力成就。一心专注,什么妄想都不夹杂,定力成就。所以人家能够在三年多就成功,往生站着走的。
1701213247
1701213248 他是不是三年之后,正好他寿命到了?我想决定不是,而是功夫成就了。许许多多念佛人往生,不是寿命到了,功夫成就了提前走。像宋朝的莹珂法师,阿弥陀佛告诉他,他还有十年阳寿,他不要了,他说:「我现在就跟你去。」三天之后阿弥陀佛来接引,这就是自己还有寿命,不要了。一般功夫到这个程度都会走,绝对不会留在这个世间。留在这个世间只有一个条件,他还有度化众生的缘分;如果有度化众生的机缘不可以走,如果没有这个机缘立刻就走。
1701213249
1701213250 佛菩萨示现在世间,住世时间长短与自己毫无关系,是看化缘,教化众生的机缘;有缘就住,无缘就走,来去自由,一丝毫障碍都没有。我们自己修成了,亦复如是。所以「定」非常非常重要,选择这个法门,选定之后决定不疑惑,一定要专注。最近从中国来了很多团,有不少同修都问了一个共同的问题:「我们专念一句佛号,专受持一部《无量寿经》,能往生吗?」好像怀疑这个还不够,太少了。「有些法师说这个不可以,应当要受持许许多多经论。」都提出这个问题,这就是连信根都没有,怎么能成就?所以关键在此地。
1701213251
1701213252 我们从《弥陀经》上读到,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还要修「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你才晓得这个科目的重要。《弥陀经》上开出的科目,前面三科没有提到,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由此可知,前面三科是在我们现在这个阶段一定要完成,没有前面三科就没有根。要知道信、进、念、定、慧这五种根,是从前面三科基础上生的根,这是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提出来劝勉同修们的。念处、正勤、神足不能不重视,你要不重视,你就没有根。
1701213253
1701213254 我们学佛的人,冷眼观察,许许多多不仅是在家同修,出家同修甚至于出家几十年了,听到外面一些东西心还动摇,还犹疑不决,这是信根没有。我们提倡《无量寿经》,这个会集本稀有难逢,我们知道,确确实实是大乘经典里头的第一经,这会集本。最近这一两年来,有不少人有组织地来反对。不少同修来跟我说,我告诉他们:「他不是反对会集本,他是反对我这个人。我要不提倡这个会集本,就没事;我提倡哪个本子,他就会反对那个本子。他是对人不是对事,这要搞清楚。」对人,所谓是「树大招风」,惹的这些麻烦。
1701213255
1701213256 确确实实不少人为这些谣言生起疑惑,信心动摇了。我绝对不会动摇的,我说:「整个世界上人都不相信,我一个人还相信,我绝对不会动摇。」我在这个经本上深受利益,我怎么会动摇?而且这个本子是老师亲自传给我的。我相信老师,我对老师有决定的信心,老师才肯把东西传给我。我们同学那么多,他为什么不传给别人?「尊师重道」,我没有别的能力,就是从小学得这么一点,对老师尊敬,对老师不怀疑。即使有怀疑的,我直接向老师请教,老师给我解释,我不会轻易被别人动摇了,这是我的长处。
1701213257
1701213258 我过去在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也曾经有过两三次这种疑惑的问题,我向他请教。有些是对老师毁谤的,我向他请教。有一次是经论上的问题,他所说的我没有听到,从前没听过,我问他,是他自己的意思,还是经典里面有依据?他告诉我,不是他自己意思,经典上的。我们读经太少了,经过他指点出来,我们才晓得,字字句句都是有经典做依据,决定不敢妄谈。所以我们对于老师的信心就愈加坚固,这个道业才能奠定一点基础。所以我常说,这是佛在经上也经常劝导我们,「亲近善知识」。谁是我的善知识?我对他深信不疑,他说的话我完全依教奉行,这个人就是我的善知识。我的善知识未必是你的善知识,你的善知识未必是他的善知识;善知识没有标准的,是个人对对方的信仰,从这里决定的。
1701213259
1701213260 我们在中国古籍里面看到,《五灯会元》,宗门的,教下也不例外,学人去参访一位善知识。接见,谈了之后,这个法师很可能就跟他说:「你的缘不在我这里,你到某个地方去,你去亲近某一个人,你的缘在那里。」他有这种本事,有这种能力,为什么说「你的缘不在我这边,在某人那里」?其实中国文字记载简单,我们想象当中,谈话哪里就谈那么几句话?至少接见也会有一、两个小时。谈话内容很多,寒暄起来一定问问你:你是哪里人?你多大年岁?你什么时候学佛的?你过去看过什么东西?对于当代善知识,你最景仰、佩服的是哪个人?他这一说出来,他最景仰、最佩服的,「那个人跟你有缘,你到那儿去」;不是有神通。就是说,你心目当中最佩服、最景仰的,你跟那个人学,你一定有成就。为什么?他说的话你百分之百的服从。如果不是最景仰的,这个老师说同样的话,你对他打折扣,你不能完全相信,所以你就不能成就。我们懂这个道理,善知识没有一定的,因素在此。
1701213261
1701213262 我们要追随的,就是自己心目当中的圣人,心目当中最景仰的人;他说的话,我都能做到,甚至于他自己做不到。这个情形很多,古人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师讲得没有错,老师没有做到,学生做到了,学生的成就超过老师。中国古语常说:「有状元的学生,没听说有状元的老师。」状元的老师往往是个穷秀才,他为什么教出来的学生能中状元,自己一生做穷秀才?他所说的没有做到,学生跟他学的都能做到,所以学生成就超过老师,这个事情古今中外太多太多了。天台大师说得尤其好,「能说不能行,国之师也」,他说得一点不错,他自己没做到,「师」是老师,好老师;「能说又能行,国之宝也」,那是非常稀有的。天台大师这两句话说得好,我们要知道,「行」比什么都重要,不但能说,而且要能行。
1701213263
1701213264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是个悲惨的时代!我们冷静观察这个社会,社会大众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的是什么?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这还得了吗?这个现象,现在是加速度地在增长,加速度地在扩张,后果是什么?一般宗教里面讲的「世界末日」,这是一点迷信都没有。我们是非常幸运,真是无量劫来修得的善根福德因缘,我们在这个时代能遇到正法。只要我们建立五根,我们这一生当中不会遭难,大劫难来的时候我们往生净土,随时可以去,肯定去得了。身留在这个世间只为一桩事情,住持正法。什么叫「住持正法」?依照正法修行,我活一天我修一天,这叫住持正法。弘扬正法,弘扬正法是教化众生。我们住持也是弘扬,住持是做出榜样给别人看。至于助道的,助道就是「断一切恶,行一切善」。
1701213265
1701213266 善恶的标准,总的来说就是依「十善业道」。佛跟我们讲这部经,这部经很重要,字字句句都要把它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言行,完全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我们的存心没有别的,「正道」,念念不忘阿弥陀佛,念念不忘西方依正庄严,这是我们正道;「助道」,念念不忘苦难众生,我们要为苦难众生做出一个好榜样,要做出来给他看,帮助他们觉悟,这个做法就有无量功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福慧双修,那个地方都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上善」决定是福慧圆满具足。我们做榜样给别人看,教化一切大众,这是「福德」这一边的;一心称念阿弥陀佛,是「定慧」这一边的;有福、有定、有慧,这才能成就。
1701213267
1701213268 今天我们接着来看五根最后的一条「慧根」。十善落实在慧根里面,就有能力辨别善恶。世出世间善与恶很不容易辨别,没有真实智慧,往往把善法看做恶法,把恶法看做善法。这个事情古今中外例子太多太多了,可以说不胜枚举。无论世出世间法,如果要想成就,不能没有智慧。首先要有智慧观察自己的根性,这是头一条应当要知道的事情。其次,要依据自己的根性选择法门。抉择法门之后,才选择老师。这个理是有层次的,如果乱了的话,哪里会成就?
1701213269
1701213270 往年,我在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有一年在台湾,最高的学府台湾大学成立一个佛学社,这是台湾佛教在大学里面正式有组织地来弘扬佛法,头一个,是周宣德老居士发起的。周老居士跟我也很熟,他跟李炳老是老朋友,他们年龄也很接近。消息传到台中,李老师听了很高兴。我在他的身旁,我的态度是很不以为然。老师就问我:「你觉得怎么样?」我说:「我觉得不是一桩好事情。」他问:「为什么?这是好事情,高等学府、高级知识分子学佛了,这怎么不是好事情?」我跟老师说了一句话,我说:「正是因为他们是高等知识分子,对社会影响很大,万一他学佛要走错路怎么办?谁有能力把他纠正过来?」
1701213271
1701213272 老师听到我这一句话之后,他的态度就很严肃了,他说:「对!」他回过头来问我:「那怎么办?」我们那个时候在慈光图书馆,我说:「我们图书馆可以利用寒假、暑假来办个大专佛学讲座。我们也招一批大专学生来,我们这里传给他是正法,他那个地方有偏有邪,我们这一批学生可以跟他两个去辩论去。」他说:「这个方法对!好!」慈光佛学讲座就这样起源的。所以,以后寒暑假我们就办大专佛学讲座。为这个讲座,李老师几乎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去想这个课程。暑假大专讲座三个星期到四个星期,寒假时间比较短,两个星期。这两个星期到四个星期要跟学生讲些什么东西?怎样把佛法介绍给这些完全没有接触佛教的大学生?不是随随便便做的,真的经过慎重考虑,选择课程。
1701213273
1701213274 最后选择了六门功课。第一门就是《佛学讲座十四讲》,那个十四讲就是佛学概论,也等于是认识佛教。第二部选《八大人觉经》,《八大人觉经》是佛经里面的佛学概论;经文虽然不长,大小乘、性相两宗教义都包括,等于是佛经里面的佛学概论。这两种都是介绍佛法的。然后就考虑到解门跟行门。解门不外乎性、相两宗,相宗就选择《百法明门论》、《唯识简介》,性宗就选《心经》,这大家常常念的,都很熟悉的,这是解门。行门,佛家重视行门,台中佛教莲社,顾名思义是专修净土的,所以行门就选择《佛说阿弥陀经》,这是净宗。除这个之外,另外选《普贤菩萨行愿品》,也可以涵盖所有大乘的修学。用三个月的时间决定这六门功课,功课决定之后,然后再请老师,哪一个老师对这门功课有专长的,请他来教。李老师研究课程、选聘老师我都参与,我跟他两个在小房间里面,这个东西反复讨论三个月,所以他的大专讲座成功。不是随随便便找几个人来,他喜欢讲什么就讲什么,那课程乱七八糟,没有目的。所以这是用智慧的选择。
1701213275
1701213276 我们修学世出世间法,也一样要有智慧。第一个问题:我这一次到这个世间来是干什么的?你们有没有想过?我想这个问题是在十四岁。我就想到:我来这个世间干什么的?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这样人有个启发。看到这个世间苦难的众生,我十四岁那个时候正是抗战时候,抗战爆发的那一年,七七事变我十一岁。看到那种惨状,战争的恐怖,到处难民流离失所,所以看到这种悲惨的状况,我们要全心全力帮助这些苦难的众生,我们人生的目标就确定了:为苦难众生服务,帮助这些苦难众生。用什么方法来帮助?在那个时候,我没有接触到宗教,所以方向就向政治这个方向。头一个,你帮助一切众生解决问题,离不开经济,所以头一个就想到这个问题。第二个,我们遭受日本人的侵略,为什么有这么样的苦难?我们的军事比不上日本。所以就想到经济问题,想到军事问题,然后连续往下想的时候,就想到行政上的问题,教育上的问题,外交上的问题,最后想的是哲学上的问题。我是很小时候脑子里就统统想这些东西。
1701213277
1701213278 我二十六岁遇到佛法,亲近章嘉大师。章嘉大师一句话点醒我,他说:「政治不如佛法。如果政治上万一有一个错误的措施,多少人受害!而佛法救世间,有百利而无一害。」这个话说得有道理,所以我走佛教这条路子,章嘉大师替我决定的。要用智慧去选择,我的一生走哪一条路,这一条路一定要走通。
1701213279
1701213280 世出世间学术,决定要依靠老师。儒跟佛都重视孝道、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所以,现在的社会已经没有师道了,为什么?因为它没有孝道,这是这一代世出世间法修学困难的第一个因素。我从小的时候,还受一点旧家庭的教育,对于这个道理懂得一些,印象非常深刻。我十四岁离开家庭一个人生活,懂得亲近师友,知道尊师重道,所以在一生修学过程当中,可以说,我的时间没有空过、没有浪费。我所遇到的都是真正善知识,而且这些老师都是非常热心教导我。
1701213281
1701213282 世法、佛法不能忘本。佛法的根本,是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的经教。中国古圣先贤给我们垂留的,也有不少的经论,那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几千年的这些老祖宗,他们的智慧、他们的经验,借着经典流传下来。谚语常常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们今天中国人遭的劫难就是吃亏。为什么会有这个劫难?不听老人言,所以才造成这个劫难;学佛的人不相信佛的话,学儒的人不相信孔子的话,学道的人不相信老庄的话,那就得吃亏了,世间就劫难来了,就这么回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晓得,那个「老人言」就是古圣先贤的教诲,那是真的学问、真智慧。你想想看,它传了几千年,这几千年多少人看过?如果它不是真实的,早就被淘汰掉,怎么可能流传到今天?所以千百年留下来都是真实智慧,最善的教诲。今天我们讲到「慧根」,这是中国人慧根之所在。
1701213283
1701213284 大乘佛法传到中国,已经完全中国化,确确实实变成中国的佛法了。我们看看祖师大德在经论里面的注疏,可以说将中国的儒家、道家、诸子百家的学说,都融会贯通在佛法里面,成为一个智慧的整体,这个难得!我们没有智慧,就没有能力选择要走的这条道路。没有智慧,你就没有办法亲近明师良友,你也不懂得用什么态度去学习。如果还要随顺自己的习气,这是决定失败的。
1701213285
[ 上一页 ]  [ :1.70121323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