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213386e+09
1701213386
1701213387 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没有就要熏习。我自己就是个例子,我也不是善根很深厚的人,我能够培养,不会被社会恶习气所沾染,那是我自己发心在李老师那里住十年,他要求我遵守他的教诲五年,我加上五年,我跟他十年,十年扎下的根。我有能力辨别真妄,有能力辨别邪正、辨别是非,我有这个能力。所以才能保住而不被污染,心地一天比一天清净。这个我想有心的同修能够体会得到。从哪里体会?从我的言行当中体会,你看看我天天所说的,我所作所为的。你看不出来,体会不到,那是你没有这个学问,你没有良知良能。
1701213388
1701213389 世间人,乃至于一切众生,都有他善的一面,也都有恶的一面,善恶混杂。最低限度也要学许哲居士。许哲今年一百零二岁了,一百零二岁的年轻人。她为什么能够保持这样健康?理由很简单,心清净。我们也常讲,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你环境就清净。这个「环境」,现在人讲「磁场」,你磁场就好。别人跟你接触的时候,他感觉得很舒畅。许哲为什么能得清净心?没有别的,她自己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她绝对不把别人的过失放在自己心上,这一点就了不起!
1701213390
1701213391 所以李木源居士问她:「你看到别人那些过失,造作那些恶事,你怎么办?」她说她没有看见,看到那些人造作恶的时候,她不留意,她说:「就像我上街,在马路上走,看到马路上那么多人一样。有没有看见?看见了。有没有听到他们说话?听见了。心里头有没有记住?没有,印象都没有。」这个比喻好!为什么?没有把它放在心上。看见了,听见了,没有储藏在心里,心里头没有。过了之后,你要不提起,她绝对没有印象。提起的时候,「有这么一个人,我好像在马路上看到的。」你不提起,决定没有,不落印象。我们要学这个功夫。不是学不到,为什么她能学得到,我学不到?她还不是个佛教徒,不是佛弟子。
1701213392
1701213393 她皈依,一百零一岁才皈依,前面一百年她都不懂。她为什么来皈依?她有智慧,有能力辨别邪正,佛法是正教,佛法是纯善,她欢喜,她来皈依,发心做佛的弟子,做佛的好弟子。她还没有发心持戒,皈依的时候,我连五戒证书都给她了。为什么?她具足了,圆满具足了。一生吃长素,不杀生,没有一点害人的念头,不杀生的戒圆满了。一生没有伤害别人的念头,只有成全别人、帮助别人,决定没有障碍别人、伤害别人,这是不杀生的戒圆满了。一生没有占人丝毫便宜的念头,不偷盗的戒圆满了。她一生守身清净,她没有结过婚,不要说不邪淫,不淫的这一条戒她也圆满了。不妄语,不饮酒,她一生都奉行。她是圆满的五戒,我们五戒证书当然要给她。这是一般受过三皈五戒的人都做不到,她是圆满做到了。打分数她是满分,一百分。她在新加坡为我们现身说法,我们怎么能不信?佛法的三转法轮,「示转」、「劝转」我们在做,她在做最后的「作证转」,她给我们做证明。你看她一生生活得多么自在,多么快乐!她过的是佛菩萨的生活,神仙的生活,没有离开都市,这是我们修学的最好榜样。
1701213394
1701213395 新加坡这个地方是福地,福在哪里?真正修道人、真正的善人、真正的佛菩萨在这里住世!众生有福。我们要是明白这个道理,在这里产生信心,决定相信佛菩萨的教诲。特别是《十善业道经》,这《十善业道经》,我跟诸位讲,这是「行经」,经有四种:教、理、行、果,这是教我们修行,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修行里头最重要的,是要修口业。《无量寿经》讲到「善护三业」,把口业放在第一条,「善护口业,不讥他过」。通常一般都讲「身、口、意」,《无量寿经》是「口、身、意」,它这样排列的,这里头用意很深很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与十善相应,你才算是善人。所以佛教我们「常念善法」,心善;「思惟善法」,思想善;「观察善法」,行为善。这才做个纯善之人,是我们修身养性的大根大本,我们从这里下手。离开十善,决定堕三途。处事待人接物,要用纯善的心去做。
1701213396
1701213397 「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这两句是讲「五力」的效果,在效果里面讲『众怨尽灭』。「怨」一个字里头含义就非常之深,不但外面来的障碍是怨业,自己本身的障碍也是怨业,懈怠、懒散都是怨业。五根所对治的,《教乘法数》里面讲的疑障,怀疑、障碍,这是怨业,懈怠是怨业,昏沉、失念、忘掉了都是怨业,后面讲散乱、愚迷,这些都是怨家烦恼,这不是外面来的。正像《八大人觉经》里面佛跟我们讲的四种魔。四种魔有三种是属于内在的,「五阴魔」是内在的,不是外面的。色、受、想、行、识,这是我们内身的,「烦恼魔」也是内在的,「死魔」也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外面所有一切的魔障都叫做「天魔」,不是属于自己的。这就理解怨业范围之大。
1701213398
1701213399 我们要想破外面的怨业,先要断内心的怨业。内里面断了,外面全部都化解了;内里头要不断,要把外面怨家化除,没有这个道理。外面怨家,无始劫结来的,永远都断不了。所以菩萨成佛,一定要做到「业尽情空」,他才能成得了佛。我们想想这一句话,他如何去落实?决定是从本身做起。众生成佛、修道这么样的艰难,到底难在哪里?他难在一个错误的观念,他对外不知道对内;消除业障他的着眼点是在外面,他不知道消除内在的业障重要。而佛在经论里面常常跟我们讲:「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句话非常重要!世出世间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心想生的。为什么世间有这么多恶人?是我心想生的。离开心想,无有一法可得。逆境、恶人,是我们自己不善念头所生的,怎么能怪外面的环境?错怪了人家。如果自己念念都是善,你然后看外面境界,无有不善。佛为什么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他心是佛。佛的心看外面境界,无一不是佛。我们自己哪一天成就?不要说成佛菩萨,那太高了,我们就讲善人、好人。什么时候我们自己才真正成为善人、好人?善人眼睛睁开,一切世间无有一法不善,饿鬼、地狱、畜生都善,那才是个善人。还有不善夹杂在其中,不是善人,他那个善是相对的善,不是纯善,纯善一定要离开相对,这才行。
1701213400
1701213401 我们自己想想,经上举的这都是严重的烦恼,把它归纳,怀疑。不仅仅我们对圣教怀疑,我们对一切人怀疑,对事怀疑,对物怀疑。什么时候能把这个疑断掉?不能说别人对我怀疑,我也对他怀疑,错了,那就变成大障碍,我们永远没有办法进展。他怀疑我,我不怀疑他;他拒绝我、排斥我,我退让,我暂时避开。我绝不怀疑他,到自己功夫真正深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能化解外面人对自己的怀疑了。他对我还有怀疑,说明我的真诚不够,我自己做得不好,决没有丝毫怨恨别人的心。念念要回光返照!为什么别人怀疑我?为什么排斥我?我们这样诚心诚意、全心全力为众生服务,为社会服务,社会还不肯接纳我们;我们全心全力为佛教、为国家在此地培养人才,为什么国家不要我们、拒绝我们?我们的真诚做得不够!决定不能怪别人,不能怪社会,我自己做得不够。
1701213402
1701213403 诸佛菩萨、大圣大贤没有一个不是在自己心性上下功夫的,这叫「内学」。如果一切都看到外面、看到别人,这叫「外道」。佛家讲内学、外道,是从这里分的。我们自己学佛,千万不要学成外道。「外道」是什么?「心外求法」叫外道。处处看到别人不是,这是外道;念念反省自己的不是,这是学佛。确确实实别人没有不是之处,纵然他作五逆十恶,他也没有过失,为什么?《无量寿经》上讲得清楚:「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没有人教他。没有人教他,我们要怪他,我们就错了。我们想想经上这句话对不对?细细想想,确实他父母没教他,他的长辈没教他,他的老师没教他,他怎么会知道?所以他犯一切过失,我们决定不能责怪;我们有一念责怪之心,我们的心太刻薄了。
1701213404
1701213405 我们也是好不容易才明白这个道理,才从往昔种种恶习气回过头来。回头都不容易!天天亲近佛菩萨:每天读经,每天跟同修道友研究讨论,这是亲近佛菩萨。五十年,这么长的时间锲而不舍,天天在干,没有一天放下,我们才把这个念头转过来,好不容易!你要没有毅力、没有决心,你怎么能转得过来?在这个时代,花五十年时间回过头来、转过来,已经算是很快的了,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了。转过来,决定不再堕落了。套一句宗教里面的话说,「自己得救了」,佛家讲「自己得度了」。自己得度之后,这个身体还留在这个世间,决不为自己,自己没有了;身体留在这个世间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明白这个大道理。
1701213406
1701213407 「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原本一体」,这个佛在大乘经里面多次宣说,我们没有想到澳洲这些土著他们有这个观念,他们知道宇宙众生是一体。所以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生活,他们的行为,他们的文化,没有背弃自然的法则。就在现在,还守一千年前他们祖宗传下来的老规矩,他不改变,所以他自己称「真人」,称我们这些人叫「变种的人」,被物质文明污染了,污染了心灵,污染了体能,我们身体本能被污染了。这个话他说得有证据,他说:「你们这些变种人,你们敢不敢在大雨之下不穿衣服,能够淋一天的雨,你的身体很健康,一点毛病没有?」提出这个证据,我想想我们不行,我们雨水淋了之后,马上伤风感冒就来了。我们的体能被污染了。
1701213408
1701213409 这些土著不穿衣服的,男女都不穿衣服,亲近大自然,返璞归真。他们生活在旷野,澳洲政府给他们建了些房子,他们把房子当做仓库储藏东西,生活依旧在野外,晚上睡觉露天。消化系统好!吃东西,山上野生的东西拿来就吃,他也没有病,他吃得很健康,吃得很强壮。真的,我们变种人的体能,上天赋予你的本能丧失掉了,他们那种生活我们过不了。就用他们的话来说,真人跟变种人,实在讲就是观念上一念之差,都是从妄想、分别、执著而生的,离开妄想、分别、执著,就恢复到天真!他们心地清净,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贪嗔痴慢,没有是非人我,所以特异功能的人非常多。这个我们晓得,「特异功能」在佛法讲,「神通」。这个「通」从哪里来的?通从清净心来的。他们身心清净,所以他能够突破时空的维次,能够跟不同维次空间的众生沟通、往来。他们知道感恩、祈祷,所以他们对于有一些教会到那边传教,他们看到很奇怪。传教师教人祈祷,他说那都是形式。他们一天到晚都在祈祷,念念都是感恩,真的是我们回向偈里头讲的「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他们落实了,我们只是在念,他们念念当中都不忘四重恩,他们感神的恩,感天地的恩,感大自然万物之恩。确确实实他们有高度的智慧,有崇高的文化,但是一般人把他们看做野蛮民族,衣服都不穿,很值得我们思考的。
1701213410
1701213411 我们如何能把疑障破除,这非常非常重要!这一关能突破之后,后面就不太难了,你精进、念根念力、定根定力、慧根慧力自然就增长,自然你会精进不懈,哪里要人去督促?为什么?快乐的事情,世出世间没有比这个更快乐。古人喜欢读书,「读书乐」!现在人为什么不喜欢读书?读书太苦了。读书里头有乐,他没有得到,他要真正得到,他怎么不肯读!我们为什么读书没有乐?没有入进去,书里头的义趣、味道没有尝到。佛法更是乐,没有能够比的。今天佛所讲的东西我们没有真正懂得,没有真正体会得,没有把佛法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如果融会成自己的思想见解、生活行为,他怎么不乐?用现在的话来说,你没有得到乐,好像吃东西没有得到养分,是你吃了之后没有消化,不是食物不能消化,是我们自己的消化系统出了问题、出了毛病。为什么有人读的时候他能消化,我们读不能消化?我们消化系统出了问题,这个问题是贪嗔痴慢疑,妄想、分别、执著,这是我们的消化系统出了问题。
1701213412
1701213413 所以,执著不能没有,为什么?你是凡夫,怎么可能没有?要知道减少,你就会有好处。妄想、分别、执著少一分,佛法你就能吸收一分;你能少两分,你就能吸收两分。就这么个道理。如果还坚持自己妄想、分别、执著,你这一生当中怎么样用功苦学,都不能消化。吃得再多,不消化,得不到滋养!所以要想得到圣贤教诲,实在讲,就是心性本具的智慧德能,你要得到这个真正的滋养,必须把身体、身心调好,恢复自己消化的功能,这样在菩提道上自然就一帆风顺。
1701213414
1701213415 佛法,总的来说,第一个纲领原则就是「禅定」,禅定是佛法的枢纽。「禅定」两个字怎么讲法?《金刚经》上说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我们就恢复了。「不取于相」,就是外不着相。外怎么能不着相?要常常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好相、顺境,心里欢喜,「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欢喜心压下去。欢喜心是烦恼!逆境、恶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嗔恚心压下去了。一切时、一切处,保持平常心,平是平等,常是恒常,永远保持一个平等心。所以我们在佛前供一杯水,水代表什么?代表「平等」、代表「清净」,永远保持你的清净、平等,这是佛道,大道!「平常心是道」。六根跟外面一接触,才有小小风浪自己心就把持不住,这没有道,是凡心不是道心。诸位要记住,道心是清净平等心,凡心是喜怒哀乐心。如何超凡入圣?你明白了,你就晓得怎样用功。
1701213416
1701213417 【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
1701213418
1701213419 这一段是讲三十七道品里面的七菩提分,「七觉支」。七觉支一共有七条:第一条是「念」,第二条是「择法」,第三条是「精进」,第四是「喜」,第五是「轻安」,第六是「定」,第七是「舍」。从这些道品里面,我们能够体会到佛说一个名相,譬如说「精进」、说「念」,许多科目里头都有,名称相同意思不一样。所以我们平常读经,特别是讲经,一定要知道这个名相它是用在哪一个项目里头,一定要清楚,才不会把它的意思搞错了。譬如七觉支里面的「念」:四神足里头有「念」,五根五力里头都有「念」,这个地方又有「念」,这个名词在四科里面都相同,但是它的讲法、意义完全不一样。在佛经里面这种情形很多,不能够不留意。
1701213420
1701213421 七觉支的作用,它的效果,经上在此地一句话给我们点醒,『常善觉悟一切诸法』。不仅是觉悟一切诸法,「善觉悟」。通常我们用来对治我们的昏沉跟掉举,采用这个方法。修行人,古今中外这两种可以说是通病,个个人都有的。一种是「昏沉」,精神提不起来,坐在那里,甚至于站在那里,他都打瞌睡。我们常常遇到的,讲经,听众里面有打呼的,睡着打呼的。打佛七当中也常常有这个,在止静的时候,人真的就睡着了,甚至还站在那里经行的时候,他也会走,可是他在打呼。这是属于昏沉的现象,这是障碍,这是很严重的烦恼。另外一种「掉举」,掉举是心里面妄念太多,平常不觉得,好像没有妄念,要是止静一静下来的时候,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多妄念。所以有人告诉我:「我不打坐的时候没有妄念,一打坐的时候妄念就那么多。」其实,不打坐的时候妄念也是那么多,没有发觉;到你想静下来的时候,你才发觉你妄念那么多。
1701213422
1701213423 要懂得对治的方法。通常我们也不说「七觉支」,七觉支说得太麻烦了,真是对于佛法有相当契入,会用经典里面这些原理原则。在通常我们使用的方法,如果是妄念太多,一定要静下来,不要照顾妄念;愈怕妄念多,妄念就愈多,决定止不住。妄念起来,用什么方法?不去理会它,把意志,像念佛,专注在佛号上,无论是善念也好、恶念也好,统统不理会,念头转移,专注佛号,久而久之,妄念自然就少了。这是我们通常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很有效。如果是昏沉,轻的昏沉,不是很严重的,经行、绕佛;大家在止静也没有关系,你只要不妨害大众,你可以起来绕佛;甚至于念佛堂不太大,没有地方让你绕佛,你可以起来到佛堂外面绕佛,这是对治的方法。如果比较严重一点的昏沉,最好拜佛。如果拜佛都拜睡着了,没法子了,那就很难办了。所以,一定要提起精神。当然,精神与自己的愿力有很大的关系,一定要发大愿,「愿度众生,愿了生死,愿成佛道」。凡是有成就的人,没有别的,愿力在那里推动他,所以他才能勇猛精进。
1701213424
1701213425 七觉支头一条,「念觉支」。小注里面注的是一般的讲法,这是通途讲法,在什么地方用这个讲法都行,都可以。「念觉支」:「心沉时」,这是心昏沉,提不起精神来,「念用择进喜以起之」。这是教我们方法。昏沉的时候用什么?用「择法」。像我们刚才讲,选择经行,选择拜佛,选择止静,选择专注佛号,这就属于「择法」,你要知道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来对治。如果不知道用方法来对治,你的功夫就提不起来。而方法无量无边,不是一个方法。别人用的方法,我未必用得得力;我用的方法,别人也未必得力。方法一定要契机,不是契大众的机,是契我个人的机。
1701213426
1701213427 根机与习气有关系,也就是说,过去生中你所修学的法门。如果现在所修学的跟你过去所学的是一致的,你就学得很舒服、很顺利,接着再干;如果现在学的法门跟过去生中完全相违背的,就学得非常辛苦、非常艰难,不熟。所以每一个人的根机,与过去生中的修行有密切的关系。佛与菩萨、阿罗汉,他们教化众生为什么容易?他能看得出你过去,所以东西非常契机,知道你过去生中所修学的。我们凡夫,这些善友就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能力要小心观察,从经验当中去揣摩、去观察,然后再做试验。譬如说经教,我们的根性,在大乘法里面这八个宗派当中,我们适合于修学哪个法门,都与过去生中有密切关系。如果契合根性,你这个法门学起来很容易,一帆风顺;如果与过去生中修的不相应,你学得很辛苦,不容易成就,容易退转。所以观机非常重要。可是自己也要帮助自己,初学的时候是可以多涉猎一些法门,那是什么?了解。了解之后,我自己细心想想来选择。
1701213428
1701213429 我以我自己做一个例子。我最初接受的是方东美先生介绍的《华严经》,我读了《清凉大师的疏钞》,非常欢喜,但是不敢学。为什么?这经太大了,我受不了。所以那个时候跟李炳南老居士,我一心一意想学《法华经》,我搜集了十几种《法华经》的注解。我搜集了十几种,带到台中,跟他老人家要求:「我想学《法华经》。」那个时候正好他开讲《大佛顶首楞严经》。他就跟我说:「你为什么要选择这部经?」我说过去我跟他学的,这是没有出家之前,我在台中住了一年三个月,十五个月,我跟他学了十三部小部经。我头一部学的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我们那个时候的进度是一个月学一部,标准是会讲,上台能讲。一个月学一部,士气高昂,有成就感,一个月就会讲一部了,所以学习的心、学习的气非常旺盛,这在一般佛学院学不到的。我在那里学了十三部经,以后出家去教佛学院,一个学期教一部,佛学院三年毕业我才教六部,我十三部一半没用到。那个地方效果非常之高,学习风气非常的浓厚。所以我学小部经,自己有了把握,但是想学一部大部经。他说:「你目的在这里!那很好,现在我讲《楞严经》,《楞严》的分量跟《法华》差不多是相等的。」他说:「你就学《楞严》好了。跟着我学,免得我还要另外找时间来教你。」我也晓得他的时间非常宝贵,所以我就听从他的教诲,把《法华经》放下,跟他学《楞严》。
1701213430
1701213431 《楞严经》手上注解只有一种,圆瑛法师讲义。所以为了要学《楞严经》,赶紧跟香港佛经流通处联系。流通处是志开法师在负责,我跟他没有见过面,所以我称他作老法师,写信给他,非常恭敬,求他帮助,给我搜集《楞严经》的注解。大概不到半年,他给我找到二十多种注解,都是线装书,非常名贵的。志开法师对我的帮助太大了。我出家的时候非常穷,没有钱,书买不起。志开法师只要找到,书先寄给我,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再付给他。那时候有一些在家居士护持,他们说:「法师,我们想供养您。」我说:「好!现在我买了几本书,多少钱,你赶快给我寄去,你这样供养我就好了。」
1701213432
1701213433 就在台中认真用了三年的功夫,跟李老师学《楞严》。他老人家每一个星期讲一次,他星期三讲,我星期四复讲,讲小座。我们在台中经学班停了之后;经学班只办了两年,培养了二十多个学生,大概有二十七八个学生,都能讲经,个个都能讲经,所以台湾的中北部,台中莲社建立了十七个布教所,这些学生就轮流在各个地方讲经,对于台湾的佛教影响很大,这个班两年成就这么多人。班停办之后,连我七个同学,我们七个同学不散,每一个星期我们自己在一起做三个小时的研究讨论,由一个同学来复讲。这三年他们很慈悲,把时间全部给我,我复讲《楞严经》。所以李老师讲一遍,我也讲了一遍。我讲一遍给六个同学听,这六个同学都是讲经的,都是内行的,对我帮助很大。我讲的有缺点、有毛病、有词不达意的地方,统统提出来帮助我修正。
1701213434
1701213435 所以求学,无论世出世间法,要有师,要有友。单单有老师没有友,很难成就。老师是指路,同学是走路当中的帮助。好像我们旅行,结伴走,互相照顾。所以友非常重要,师跟友恩德都厚!我们七个人在一起十年,十年如一日。都是在家人,都有家庭,都有职业,每一个星期聚会一次,星期四。每个星期四我们聚会,由我来复讲,这六个同学来帮助我。我们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去向老师请教,自己能解决,就不必麻烦老师,这个进步很大。三年这一部《楞严》讲完,我在学讲经基础上真正奠定了。以后再学其他的大部经,轻而易举。《法华经》我没有学过,没有听过,可是李老师讲过《法华经》,笔记在。你们看《弘护小品》里头有,笔记在。我拿到他那个笔记,我能讲《法华经》。我曾经用了六十个小时讲《法华》大意,那个有录音带。《华严经》,我到台中去听一卷,第一卷,我听听他怎么讲法。第一卷听完之后,我就在台北讲《华严经》,后头我都会了。
[ 上一页 ]  [ :1.70121338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