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213434e+09
1701213434
1701213435 所以求学,无论世出世间法,要有师,要有友。单单有老师没有友,很难成就。老师是指路,同学是走路当中的帮助。好像我们旅行,结伴走,互相照顾。所以友非常重要,师跟友恩德都厚!我们七个人在一起十年,十年如一日。都是在家人,都有家庭,都有职业,每一个星期聚会一次,星期四。每个星期四我们聚会,由我来复讲,这六个同学来帮助我。我们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去向老师请教,自己能解决,就不必麻烦老师,这个进步很大。三年这一部《楞严》讲完,我在学讲经基础上真正奠定了。以后再学其他的大部经,轻而易举。《法华经》我没有学过,没有听过,可是李老师讲过《法华经》,笔记在。你们看《弘护小品》里头有,笔记在。我拿到他那个笔记,我能讲《法华经》。我曾经用了六十个小时讲《法华》大意,那个有录音带。《华严经》,我到台中去听一卷,第一卷,我听听他怎么讲法。第一卷听完之后,我就在台北讲《华严经》,后头我都会了。
1701213436
1701213437 诸位学教,你一定要懂得这个诀窍。古人讲:「一经通,一切经通。」这个话一点都不错。所以你要想有成就,决定得「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所谓是,我们不敢讲开悟,开窍了,诀窍你找到了,你懂得了。所以任何经典到手上来,都没有困难,都不会有障碍,充其量在经文遇到困难的地方,参考古德的注解;这一家注解看得不太理解,再找另外一家。所以我搜集的参考书很多,现在这些参考书都运到澳洲去了。我收集的《大藏经》,不同版本的《大藏经》一共有十种,现在这十种跟《四库全书》,统统都运到澳洲。
1701213438
1701213439 要有能力读古书。所以我现在才要求住在澳洲的同学们,你们很多都认识,悟字辈的他们都去了,他们在那边修学比你们这边辛苦。为什么?我要求比你们这边多,他们跟我十几年,如果没有成就,对不起我。这是长时间跟我的,我要求他们现在每一个星期背两篇古文。一年当中要背一百篇古文,要能背、能讲、能写。为什么?这是《大藏经》、《四库全书》的钥匙,你没有这把钥匙,《四库全书》没有门你进不去,书摆在那里看不懂!古书连标点符号都没有,你连句子都断不下来。所以,用一年的时间读古文。古文,我从《古文观止》里面选一百篇,请杨老师在教。他们在外国,外国英文非常重要,所以我请悟琳法师跟一个刘居士,从美国来的,他们两个负责教英文。那边的功课,一、三、五英文,二、四、六中文。五年当中我规定的七门功课,加上这一百篇古文,八样东西一定要完成,所以拚命念书!
1701213440
1701213441 这几天为了纪念韩馆长往生四周年,山下打佛七,山上人他们都下去了。我打个电话问悟道:「是不是你们打佛七,佛堂里人手不够?」他说:「人手够。」「人手够,为什么让山上这些人下山?」悟道说不出话来。「赶紧让他们回去念书,不可以借这个机会放假!」哪有这种道理?读书要紧!佛七是个形式,真正报佛恩,成就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学问,拿这个来报答韩馆长。我们要有实际的行为,实际的修为,这个才可以。所以对法门之选择,关系我们这一生成败。
1701213442
1701213443 这一条首先就在「念觉支」里面给我们提起来。心昏沉你就用择法、精进、喜以起之。「心浮时」,浮就是掉举,心不安,妄念太多,「念用轻安、定、舍以摄之」,用这三个方法摄心,「觉令定慧均等」。一定要达到定慧均等,这是正常的。定多慧少就昏沉,慧多定少就掉举、就胡思乱想。这个地方讲的定慧意思很浅。所以要晓得,名词一样,说法不相同。这是我们凡夫统统都有的,跟佛经里面「戒定慧」的定慧完全不一样。它这个是完全在平常用功的时候,摄心、降伏昏沉的一种方法,所以应当要懂得。
1701213444
1701213445 第二条「择法觉支」,这个地方注解说:「观诸法时,善能觉了拣别真伪,不谬取于虚伪法故」,这里面含的意思非常之广,不但是我们修行的方法。七觉支主要是讲修行方法,但是说到修行,就涵盖了整个的全面,决不是局部的,包括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在这里面把我们一切错误修正过来,这叫修行。哪些是错误的法,哪些是正确的法,要有能力辨别,所以「善能觉了」。善里面包括智慧,你没有智慧,你就没有判断力,你没有方便,你就不懂得怎样去拣别,所以一定要有智慧、有善巧方便。
1701213446
1701213447 我们是凡夫,我们没有智慧,智慧没有开,我们怎样去判别世出世间一切法的真妄、邪正、是非?因此必须要学。中国「学」这个字跟「觉」的意思通,学就是觉悟。好学就是喜欢觉了,欢喜觉悟明了他才会好学,不好学就把这一桩事情疏忽了。我们今天所用的标准,就是圣贤教导我们的标准,我们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来选择。佛教给我们的标准,实在讲你一入门就教给你。我们一入佛门,第一个接受的仪规是「三皈」,三皈就把标准教给我们:觉、正、净。
1701213448
1701213449 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传授三皈,他不是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不是这样念法,他教人念的是:「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你们去看《坛经》。然后告诉我们:「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因为讲佛、法、僧,我们往往误会,着了相;说到「皈依佛」,马上就想到佛像,说到「皈依法」,就想到佛经,说到「皈依僧」,就想到出家人,着相错了。所以说「愿解如来真实义」,佛、法、僧的真实义是觉、正、净,觉而不迷是佛,正而不邪是法,净而不染是僧,是教我们皈依觉、正、净,不是皈依泥塑木雕的佛像,也不是皈依经本,更不是皈依出家人。我们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1701213450
1701213451 《坛经》好!纯粹是中国人的东西,把佛法的精髓统统消化,为我们说出来,里面所说的不仅仅是禅,包括所有的佛法,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无所不包,它讲的是总纲领、总原则,这个我们要懂。所以我们的抉择标准就是觉正净,觉正净是总纲领、总前提,与觉正净相违背的就不是佛法。什么叫「觉」?什么叫「正」?什么叫「净」?大小乘经论里面讲得就太多了,我们读经、研教,无非是把这三个字里头的精义搞清楚、搞明白,如此而已,这个道理要懂。
1701213452
1701213453 落实到最初方便,《楞严经》里面讲的「最初方便」,从哪里入门?《十善业道经》,《无量寿经》里面佛教我们善护三业,从这里开始。「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就是口的四善业,「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在《无量寿经》只说出这三句纲领,这三句就是这一部《十善业道经》。我们一定要念兹在兹,一定要真正理解十善的精神、十善真正意思是什么。十善要做圆满了,就成了究竟的佛果。
1701213454
1701213455 我们常常看到佛像,画的佛像非常明显,一般画的佛像圆光上面都有「唵、阿、吽」三个字。「唵、阿、吽」是什么意思?就是《无量寿经》上的善护三业。「唵」是善护身业,它是身口意,「阿」是善护口业,「吽」是善护意业;所以十善圆满,就是圆满的佛果。这一本经典分量虽然不多,它的意思无穷无尽,诸位将来果然有契入的一天,你就明了了,一切经论,字字句句都圆融一切经论,确实是《华严经》上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决定不可以说《十善业道经》浅,《大方广佛华严经》深,没有深浅,没有大小,平等平等。你能入这个境界,真的你就能善能觉了。这个境界是《华严》无障碍的境界,《华严经》最后一品《普贤菩萨行愿品》,中国人喜欢简单,这个品题具足翻译在《四十华严》的经题上面,《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1701213456
1701213457 不思议解脱境界,清凉跟我们讲四法界,四种:第一种是事、事相,事法界,第二种是理法界,第三种是理事法界,第四种是事事法界。这四法界统统是没有障碍的,事无碍,理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你就契入华严境界。这个境界是什么人?圆教初住菩萨,我们一般讲「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是入四无碍法界。如果这四桩事情摆在面前还有障碍,你的无明没破,你还是住在六道轮回里头,六道没突破。纵然六道突破,有相当功夫了,事好像没有障碍,理也没有障碍,理事也没有障碍,事事有障碍。这个境界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他们事与事还是有障碍。必须再一次地突破,超越十法界,入一真法界,事事就无碍。再告诉诸位,这是事实:一真法界跟十法界无二无别,决定不是两个法界,是一法界,一真法界,它是圆融的,它是平等的,它是清净的。
1701213458
1701213459 我们今天为什么见不到?是因为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见不到。妄想分别执著淡一分,就与一真法界,就是四无碍法界接近一分。果然把对世出世法一切执著放下,连执著的念头都没有了,你就不再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就断了。如果再进一步,对于世出世间法连分别的念头都没有了,你就离开十法界,这就是圆初住的地位,「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无明是妄想,妄想没有断,但是非常淡薄了,粗重的妄想完全没有了,还有微细的妄想;那已经不碍事了,不碍六道的事,不碍十法界的事,所以事事无碍。这是讲「境界」,境界跟法界有差别,法界是从事相上讲的。这本书是法,它有界限,这是法界,境界没有界限。法界有大小、有界限,境界没有;境界属于精神的,法界是属于形相的。法界尽管不同,境界是通的,毫无障碍。你就晓得所有一切障碍,都是我们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非常非常冤枉!
1701213460
1701213461 我们学佛要想成就,你要是天天还起心动念,这个是、那个非,你这一生没指望。《坛经》里面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六祖教神会,六祖说:「我只见自己过,没有见别人过。」这是他教导我们,他是怎么修成功的。又明显告诉我们:「他非我不非。」换句话说,他有是非我没有是非,这是真正修行人成就的秘诀。他怎么成就的?为什么那么快速成就?我们为什么不能成就?
1701213462
1701213463 求学、求道没有两样,第一个要靠善根,过去生中的善根不具足,那就难了。第二个要靠胜缘,殊胜的法缘,那就是遇到真正的善知识,自己欢喜接受,对善知识的教诲决定没有怀疑,依教奉行,这才行。亲近善知识,《华严经》五十三参「文殊菩萨章」,最后菩萨教诫善财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亲近善知识,非常重要!这我们都讲过,我讲过好几遍了。最近在香港讲《四十华严》也讲过,好像你们有光盘出来了。没有良好的求学态度,纵然遇到真善知识,也当面错过,那就非常可惜了。所以两个条件必须具足,善根、善缘。
1701213464
1701213465 在一般讲,过去我求学,李老师常讲:「四十以上学东西就难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四十年这么长的时间,在这个社会大染缸里头,已经被严重污染了,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成见都很深,不容易!真难!但是不是说没有了,少了,四十岁以上开始学,成就的人太少了。最好修学的时候在哪里?二十岁前后,这是最好的年龄,真正遇到善缘的话,没有一个不成就的。四十岁之前,三十到四十,那要发愤,「困学而成」。四十之后是难,不能说没有。
1701213466
1701213467 我们现在看到河南开封的许居士,这是四十以上,他行,他能成功。他怎么能成功?他真的放下万缘,一心向道,废寝忘食,吃饭睡觉都忘掉了,这样专心干,行。他到这儿来找我,一定要我给他剃度出家,搞得我没办法了,我最后讲:「出家我有个条件。」他问我:「什么条件?」「你在一年当中把《无量寿经》讲十遍。」这个月初他打个电话给我,他已经讲了五遍,他说:「在今年年底十遍一定可以完成。」真发愤,真干,拚命地干,这行!所以四十以上,我给我们自己同学定的七门功课,加上一百篇古文,这八样东西四十以上不可能,很难做到。四十以上还能做到,凤毛麟角。年岁大的同修,这七门东西希望能够有一门、两门,他一生都受用不尽,不必学这么多,这是根基、基础。四十岁以上,我们不要再搞什么基础了,往生事大,要发心做护法,不发心搞弘法,要护法,四十岁以上护法。
1701213468
1701213469 我常讲护法功德比弘法大。弘法的人常有,护法的人不常有。如果没有真正护法的菩萨,我们发心弘法,没有机会给你弘扬,没有人愿意请你讲经。你不要看到现在好像许许多多地方,马来西亚好多道场都欢迎你们去讲经说法,请你们去,是搞得很热闹,你要说:「我到那里常住,跟你说法。」你看看人家答应不答应?去做客,人家欢迎:「把我们这个道场热闹一下。」真的常住在这个地方,人家要慎重考虑了,不见得欢迎,这是我一生当中的经验。交情再好,热心请我去讲经,到他们庙里去长期弘法,讲了三个月,就请我走路了。
1701213470
1701213471 以前香港的慧忍法师,我们年轻时候在一块,真是好朋友,讲了三个月,非常欢迎让我去,热心的护持。三个月之后有挑拨的,有离间的,有人跟慧忍法师说:「净空法师在这里不行!你看看,信徒对他都比对你好,对他好!对他恭敬!他会讲,你不会讲。」麻烦大了,这一听挑拨是非,就来找我麻烦了。他怎么叫我走?他当时热心请我来的,不好意思叫我走,对我有个要求,说我在台中十年所学的,必须在三个月当中把他教会。如果教不会,当然你就得走路。换句话说,教会了我也走,教不会也要走路,我就赶快走路了。不容易!
1701213472
1701213473 我们从前在李老师会下,老师常常告诉我们:「你学会讲经,讲得不好没有关系,你也许还有地方可以住住;你如果讲得好,讲得大家欢迎,你就走投无路!」这都是老师传的。所以,我在逼着走投无路的时候遇到韩馆长,他们一家人,她的先生、儿女一起同心同力发心护持,租地方、借地方、借朋友的办公室,她认识人多,交际广,租房子。我们讲经,那个时候在台湾三十年没有中断,天天讲!要讲台上千锤百炼,你才能成就,哪有那么容易!所以护法功德不可思议,我们要知恩报恩。今天一号,五号是她往生四周年纪念。本来每一年纪念都在居士林举行,今年居士林因为施工,它有工程不方便。我们纪念她,都是打一个佛七,佛七圆满的这一天,我们有一个追悼会纪念她。所以今年的纪念会在澳洲,我们有几个人三号到澳洲去参加这个纪念会。
1701213474
1701213475 所以,我们自己一定要多想想。弘法这条路子不能走,决定走护法,帮助这些年轻人,成就年轻人,无量无边功德,他们的成就就是我们的成就。你们同学学会之后,在台上讲得让听众点头满意了,我马上就退出,护法,全心全力护持大家,弘护是一体!
1701213476
1701213477 七觉支里面「择法」这一条,包括的范围非常广大。无论在世间法或是在出世间法,我们在一生当中,譬如求学、工作,都应当要慎重地选择。读书,学校里面有那么多的科系,社会上有那么多的行业,都要有智慧去选择。选择的标准,佛法里面是给我们一个启示,要拣别真假,要选真的不要选假的;我们把真假换一个名称,我们要选善的不要选恶的。我们要选择有利于众生、有利于社会的,决不能选择伤害众生、伤害社会的,这样的选择才真正能达到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从我们的生活、工作,一直到处事待人接物,要善于选择,现在人讲的要懂得抓住机会,在佛法里面讲缘,要能掌握到缘。殊胜的机缘是很不容易遇到的,机缘现前,你若不能够掌握,刹那之间就消失了,以后再希望有这个缘出现,那不是一个容易事情。所以机会一定要抓住,决不能够轻易把它失掉。修学法门也不例外,要抓住学习的机会、学习的环境,我们才会有成就。
1701213478
1701213479 对于修学的法门,那就更应当慎重去选择。一生当中专攻一部经,做专家不做通家。专到某一个程度之后,确实他就通了。古德常说:「一经通,一切经通。」一切经通之后,还做专家不做通家。那是什么?那是大慈大悲,给后学做榜样,不要让后学看到:「你样样都通,样样都讲,为什么要我讲一样?」他就产生怀疑。所以为后人做榜样,这叫大慈大悲。这个例子,我们在《华严经》五十三参里面看到了。五十三参任何一位善知识,实在讲他都通,善财童子何必要去访问五十三个善知识?一个就够了,其余善知识那些本事他都会,他为什么不讲?「我只跟你讲一门,另外那一门你去找那个人」,为什么?个个示现做专家不做通家,用意在此地。那都是法身大士,都是古佛再来的,哪有不通的道理?世出世间法全都通达。他示现的只懂一门,「其余的,我不如某个人」,这些话的真正含义在哪里,我们要能体会到,我们才能真正学到东西。
1701213480
1701213481 所以人家的思考都是为利益众生、利益后学,绝不图自己方便。自己的学生想什么我就教你什么,我何必教你到别的地方参学?他用意究竟在哪里?我们一定要懂得。除非在不得已之下,我们同学当中发心想学其他法门,真的找不到人教,这叫逼着没有办法。如果这个法门,现在这个世间还有人在教,教得不错,我们就不教了,就介绍他到某个地方去参学。诸位在《高僧传》,在中国过去这些山志、寺院的历史里头都能看见,学人来参学,见了老和尚之后,老和尚跟他讲:「你的缘不在我这里,你到某个地方去找某一个人。」他到那里住个三年五载,真的成功了,开悟、证果了。老和尚有这种本事,指导他到某个地方去学,他能成就。在他那里为什么不能成就?这里头许许多多的暗示,我们都要懂得。实在不得已,那就是另当别论。
1701213482
1701213483 最近槟城极乐寺日恒法师想办楞严专修班,他在中国找了二十多位年轻的出家人,想来找我。李居士前天来跟我谈,李洪恩居士,我给他介绍:「茗山老和尚要到此地来讲《楞严经》,预定三个月讲圆满。你们开楞严班,正好请他,太好了。他要不能到槟城极乐寺去,你们二十几个人到这边来学,到这边来住三个月,好好地来学这部经。」有人讲,有大德在这里教,我们就介绍。实在没有人的话,我被逼着没有法子,只好给他再开个楞严班。现在协商的结果,正好听说茗山老和尚生病,到新加坡的日期不知道是不是要延后。这个班,我的建议是跟我们的培训班错开。我们培训班结业了,毕业之后,第六届还没有开班,利用这个空当的时间,我说我到槟城去住几天。
[ 上一页 ]  [ :1.70121343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