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213542e+09
1701213542
1701213543 第二句讲「灭除诸见烦恼」,特别讲的是见惑。「见惑」是什么?错误的见解,我们讲的「错误的看法」。我们这几年在新加坡,与许多不同宗教往来,这些宗教都热心做了许多社会慈善事业,做了很多好事,我们看到了很欢喜,也很尊重,我们拿一些钱去帮助他。有许多人不以为然,这个见解就错误了。还有人来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法?在家的佛教徒赚钱不容易,供养三宝,你们为什么拿去送给外道?」还来质问我。我答复他,我说:「佛跟我们讲,『众生无边誓愿度』,基督教、天主教是不是众生?回教是不是众生?要不要度?要不要布施?要不要供养?」这佛在经上都教我们,怎么天天念,都念糊涂掉了,都不明白这个道理?如果我们还是依旧这样的执著,跟这些社会各个族群、各个宗教对立,世界末日就很快现前,最后什么结果?大家同归于尽,死路一条!
1701213544
1701213545 怎样消除这个世间的劫难?一定要大家和睦相处。我们天天讲和平,「和平」两个字的意思不懂。「和」是「和睦相处」,和睦相处的基础是「平等对待」。我们跟别人不平等,我高、我大,别人小、别人低,这个世界永远没有和平。为什么?你心里头有高下,你心不平等,你跟众生如何能和睦相处?又何况佛在经上讲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凡有佛性皆当做佛。」我们要问:这些基督教徒有没有佛性?天主教徒有没有佛性?他有!他们统统都是未来佛。
1701213546
1701213547 在讲「三世诸佛」的时候,未来佛是一切众生,我们今天布施供养是供养未来佛;布施现前的众生,供养未来诸佛,一桩事情。这些经教天天读、天天念,念得都很熟,可是在境界里头完全用不上,你说冤不冤枉?境界现前,起心动念全是错的,跟佛陀的教诲完全相违背,这怎么行?这怎么能成就?所以他们生活在烦恼当中,活得很苦!武则天做的开经偈做得好,「愿解如来真实义」。大家天天念经,把经的意思都错解了,没有真正懂得。真正懂得,没有不热爱一切众生的,没有不全心全力帮助一切众生的。帮助他,都感到自己做得不够圆满,怎么可能去伤害他?怎么可能去障碍他?决定没有!所以,一定要把错误的见解修正过来。
1701213548
1701213549 末后一句,身心柔顺,柔和随顺,决定没有暴躁;我们常讲的人脾气很暴躁,很不耐烦,这个情形是永远不会发生的。功夫得力了,从前有,现在统统都改掉了,这是轻安的境界。由此可知,我们很希望得到这个境界,很希望生活在法喜充满里面,你就要特别注意身口粗重要断除。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这对在家同修的;口: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你就得轻安。你不修因,这个殊胜的果报、利益你得不到。这不是佛有能力给我们的,没有。佛法真的是合情、合理、合法,佛把这个道理讲给我们听,把这些因果原则告诉我们,我们明白了,你修什么样的因,你就得什么样的果报。如果口常常造四种口业,妄语、两舌、绮语、恶口,身造杀、盗、淫,这个轻安你决定得不到,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不亦悦乎,你没有份。你虽然听到圣人这些教诲,这里面的境界意义你是没有办法想象得到的,你体会不到。这个一定要自己去做,契入境界,才知道古人这些话里头有味道。
1701213550
1701213551 轻安又是定的前方便,轻安得不到的话,定就没有办法成就,定是更高的一层境界;首先你会得轻安、得法喜,然后禅定境界才会现前。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学菩萨行,要修菩萨道;「道」是讲存心,「行」是讲日常生活行为。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善缘、恶缘,顺境、逆境,真正会修的人没有障碍,无论什么境界都一样,不碍事,「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1701213552
1701213553 但是初学的人没有这个功夫,必须要选择好的修学环境。新加坡这个地区、马来西亚这个地区,是一个修学弘法的好环境,真正要希望自己成就,这个机会要抓住,决定不能放过!要想自己成就,断除烦恼习气,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得到的,一定要长时熏修。讲经是很好的方法,我们把经中这些道理、佛菩萨这些德行天天讲给别人听,同时也是讲给自己听。日久天长,不知不觉自己就会把这些毛病习气改过来了。为什么?熏习的时间长。儒家、道家、佛家,没有不重视熏习的。连天主教,我们讲的这些《玫瑰经》,着重熏习!
1701213554
1701213555 真正肯干,不怕道业不成,假以时间,决定有成就。根利的,三、五年成就,根钝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决定有成就。最怕的是不用功、不肯干,那是没法子了。像我们这一类所谓是知识分子,程度不是上根也不是下根,中根之人,经教最有利,那就是决定抓住机会,不放弃讲台。马来西亚是个非常好的环境,他们现在已经有三十多个净宗学会,非常欢迎我们去弘法。只要他们来邀请,不要拒绝,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就要去学讲,去练习讲。总得要谦虚,我们在讲台上是学生,讲台下面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上台练习讲经,就是「我们所修学的,提出我们自己的心得报告,请诸位老师指教」,用这种心态。不可以以法师自居:「我讲,你们听。」那你永远不会有进步,你的傲慢高山就把你障碍住了。决定要谦虚,成了佛还是谦虚,要谦虚到底,你就会有成就。
1701213556
1701213557 【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
1701213558
1701213559 三十七道品到这一条就圆满了,这是最后一科「八正道」,八正道的总纲是『得正智慧』。这八条,第一个是正见,第二个是正思惟,第三是正语,第四是正业,第五是正精进,后面是正定、正念、正命。我们一条一条来做简单的介绍。这八条都叫「正」,正的标准到底在哪里?这是我们必须要把它搞清楚的。佛法里面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标准,那就是「自性」。正智慧现前,真正是正智慧现前是什么人?法身菩萨;明心见性,完全用真心,真心就是正,妄心就是邪。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都没有见性,还是用妄心,但是他们的妄心是以正为标准,所以佛说四圣法界是「正觉」。何以他们能够得到正?显而易见,他们能够随顺圣教,能够放弃自己的成见;也就是说,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以经教为标准,虽然没有见性,他的知见也正,随顺佛陀的教诲。
1701213560
1701213561 佛陀的经论完全是从自性里头流露出来的,绝对没有妄想、分别、执著,绝对没有说「我要这样想法,我要这样说法」,没有,决定没有;不但四相没有,四见也没有了,所以是一种自然的流露。怎么流露出来的?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是从感应里面流露出来的。如果众生没有感,佛的境界是清净寂灭;《仁王经》上讲「住寂灭忍」,他住这个境界,确实是一念不生。这个「一念不生」不是一时的,是永恒的一念不生。有感始应,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如来果地上如是,法身大士也如是,法身大士证得不圆满,如来果地上就圆满了,与这个相应是正。
1701213562
1701213563 我们今天学,就像天台大师所说的,我们能够学到观行位,观行位里面的正知正见,功夫就得力。这样的功夫,修学其他法门,就是一般的法门,不能出三界。要修到相似位才出得了六道轮回,观行是出不了的;但是观行的果报多半是享天福,人天福报,决定不堕三恶道。要修到分证位,那就是真的,才能够超越十法界,所以非常不容易!但是在净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要有观行的功夫就够了。这就是经论上诸佛菩萨常常赞叹净土叫「易行道」,易行道是跟其他法门比较,它容易。其他法门观行决定出不了三界;净土求生,观行决定能往生。观行位往生,生凡圣同居土;相似位往生,生方便有余土;分证位往生,生实报庄严土。这个道理我们总要懂,别人要问的话,我们能说得出来,净土殊胜就殊胜在这个地方。观行是功夫得力了。我们今天修行,如果不能舍弃自己的成见,不能放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功夫不会得力,怎么精进都没用处。
1701213564
1701213565 八正道第一条「正见」。「见」是什么?我们今天说的「见解」;也就是说,你对于宇宙人生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的看法,你是怎么个看法,你看的是正确,你看的还是错误。《教乘法数》里面跟我们解释,「明见四谛,无有错谬故」,这一句话说得也相当正确,这一句话里面包括全部的佛法。四谛,我们晓得是通大小乘、通世出世间法。天台智者大师讲四谛,是用藏、通、别、圆来讲,藏教四谛、通教四谛、别教四谛、圆教四谛,那就把整个佛法都包括了。我们讲四谛,不能专讲「四谛是小乘法」,那你就把这四种四谛只限于藏教的四谛,这个范围太小了。实际上三十七道品,每一条都通一切法,都有藏、通、别、圆的讲法。无论怎么讲法,四谛:「苦」、「集」这是讲世间因果,「灭」、「道」是讲出世间因果。总而言之,世出世间法都是因果的定律,人要能够见到这个地方,他的见解就正确。这句话我们把它总结一下,什么意思?「深信因果」!头一条,深信因果。
1701213566
1701213567 现在这个世间为什么这么乱?为什么这么多人敢妄作妄为?他不相信因果,所以他敢做。因果不是不相信就没有,「信则有之,不信则无」,不是的。因果是真理,不管你信不信。你信,它有;不信,它还是有。整个佛法也离不开因果。《华严经》,古大德判教,五周因果。《华严》说的是什么?五周因果;《法华》说的是什么?一乘因果。这是经中之王!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只是说明世出世间因果而已。所以你从第一条来看,你能够深信因果,你的见解是正确的。
1701213568
1701213569 在大乘法里面,还是离不开因果。像《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哪些是有为法?《百法明门论》里面,诸位一展开就晓得,百法分做两大类:有为法、无为法。有为法里头又分为四类: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这四大类都叫有为法。「有为法」是什么?梦幻泡影!不是真的有,所以佛家讲的是「妙有」、「幻有」、「假有」。你不能说它没有,它是有;你也不能说它是有,为什么?「当体即空,了不可得」,「相有性无,事有理无」,我们要懂得这一个事实真相。你果然明白了,你对于一切有为法再也不执著、再也不把它放在心上,你就得解脱,你就得自在。不但是六道凡夫,连十法界的四圣都不例外,都是分别、执著有为法是真的。六道众生执著,所以搞成轮回的现象;四圣法界虽不执著,他分别;一真法界的菩萨把分别也舍掉了,真的《金刚经》上讲的他真做到了,超越十法界。
1701213570
1701213571 中国人喜欢读《金刚经》不是没有道理,《金刚经》在中国可以说是通宗通教,不管学哪一个法门、哪一个宗派,没有不读《金刚经》的。依照《金刚经》来修学,无论你修学哪一个法门,你得的帮助就太大太大了。念佛人要得《金刚经》的般若观照,我们这个念佛叫「理念」,你得「理一心不乱」,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真正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确确实实可以契入华严境界。「华严境界」是什么?无障碍的法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无障碍法界。所以你在《华严经》上,你看到那些菩萨们,说「菩萨们」就是看那些修行人,活活泼泼,真正得大自由、大解脱、大自在。他自在自由在哪里?他在事相上跟凡夫没有差别,和光同尘,心地上一尘不染,这就自在了。由此可知,凡夫的麻烦出在哪里?出在分别执著;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你就得大自在。
1701213572
1701213573 所以佛法修学,自始至终破分别、执著而已。你只要有分别、执著,这不是觉法;佛法叫觉法,你没有觉。觉了之后,是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你可以受用,你不可以据有。你说你想得到它,错了!得不到的,那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念。「得」这一个字,在《百法》里面属于「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纯属「抽象概念」,没有事实,是个抽象概念。一切法都不可得,佛也不可得。为什么说个「佛」?「佛」是对众生说的;真正契入境界了,无佛无众生,这是真的。佛跟众生都是假名,「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不是真的。佛用这些假名,他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悟入,帮助我们觉悟。
1701213574
1701213575 可是许许多多人学佛,为什么不觉悟?执著这个假名,这又错了。所以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那个讲得好!你怎样才能入佛的境界?你天天听佛讲经说法,要「离言说相」,决定不能分别执著佛的言说;现在就是言说变成文字,文字是言说的符号,所以不可以执著文字相,你执著就错了,它是个工具,这个东西不是目的。要「离名字相」,名字相就是所有一切名词术语,我要懂得它的意思,不能够分别、执著。还「离心缘相」,离心缘相是不能想,不能想「佛这个话什么意思?那个是什么意思?」你一想就错了,一想就落在意识里头去了。能用这种方法听经闻法,这个人才能入佛知见;《法华经》上讲「开示悟入」,入佛知见,你才能成就。这是大乘佛法。
1701213576
1701213577 小乘佛法是对小朋友讲的。他没有这个智慧,没有这个能力,教他怎样?教他分别、执著,执著善法,舍弃不善,教他这个。目的在哪里?目的是帮助他不堕三恶道。能不能出六道?不能出六道。小根、小器,出不了六道轮回,佛帮助他不堕三恶道;中根性的人,佛帮助他超越六道轮回,把他提升到四圣法界,中根人;上根人,佛一定帮助他舍弃分别、执著,把他提升到一真法界。这是佛经常常说上、中、下三根。证的标准不相同,这上、中、下三根都是正见。诸位要记住,上根的正见与自性相应,完全相应;中下根性,随顺圣教,这是正知,他没有办法体会到心性。所以心量必须要拓开,我们的进度就快了。这一条我就介绍到此地。这是正确的见解。
1701213578
1701213579 诸位要知道,我们不是上根人,我们是中下根人,所以我们的正知正见决定要随顺圣教。圣教浩如烟海,这一部《大藏经》都是圣教,我们像海水一样,只要取一瓢饮就够了,不必把大海水统统喝掉,那个吃不消的。取一瓢饮,就是在所有经论里面我们选择一种,依照这一种修行,就能证果。为什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决定是平等的,决定是圆满的;「一」是圆满的,懂得这个道理就好。我们今天依《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一定要熟。经上教我们做的,认真努力去学习,教我们不能做的,我们决定不可以违背。随顺圣教,这就是正见。
1701213580
1701213581 第二条「正思惟」,这一条就是正确的思想。世尊在本经前面教导我们,「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思惟」非常重要!凡夫,六道都包括在其中,念头总是不断;念头不断,念头也不住。「不住」就是刹那生灭,前念灭后念就生,所有的念头都是属于妄念。怎么样的思惟才算「正思惟」?佛法里有个原则,真心本性里面没有思惟、没有念头,佛在大乘经上常讲「真心离念」;换句话说,只要有念头在,这个念都是妄念。
1701213582
1701213583 我们要问:我们天天想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是不是妄念?实在讲还是个妄念,但是这个妄念最接近真实。要记住,它还是个妄念,不过是接近真实的一个妄念,我们用这个妄念去断一切妄念,这个方法好!叫善巧方便。到极乐世界之后,这一句「阿弥陀佛」还是要舍掉。所以四种念佛里面,持名最方便。观想,《十六观经》,好不容易观成了,睁着眼睛、闭着眼睛这个相都在前面,到极乐世界还要把相去掉。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观成不容易,去掉也很难!不着相,去掉这个相跟去掉这个假名,我们就能够想象得到,不执著假名容易,把假名舍掉容易,把妄相舍掉难,这就说明持名好处在哪里。我们对名号的执著,与对形相的执著,成分是要轻得多。所以人常常「不喜欢这个名字,改个名字」,舍那个名很容易,相难!我们讲印象深刻,相难。
1701213584
1701213585 所以思惟要正确。在我们现前,这个「正」我们不要把水平提得太高,太高就谈玄说妙了,于我们现实修持得不到真实的利益。今天我们要讲八正道,要把八正道落实在十善业道上。由此可知,我们常常思惟十善业,就是正思惟,这个很重要!常常想着佛在经里面教导我们,「昼夜常念善法」,就是十善法,常念这个;思惟十善,观察十善。一切时、一切处,念念不离十善,我们就变成善人了。善人念阿弥陀佛,就肯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的心善、思想善、言行都善,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往生,实在讲,只要发愿「我愿意生西方极乐世界」,念佛一念、十念就能往生,不必一天十万声、二十万声,没有那个必要。你愿意多念也不碍事,你少念也不碍事,肯定往生。为什么?你是善人。
1701213586
1701213587 从「善」再升级,升到「净」,净念相继,你品位就高了。善心往生凡圣同居土,净念往生,那就是方便土跟实报土。可是诸位要晓得,净念的根是善念,心要是不善,怎么会清净?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断恶修善,这个道理很重要!怎么个修法?时时刻刻要反省;时时刻刻反省做不到,最低限度我们每天晚上要做一次反省。晚上工作都放下了,睡觉之前好好地想一想:今天一天对人、对事、对物,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用十善业做标准,我有没有过失?有过要改!所以明末清初,佛门里面的大德,无论是出家、在家,他们都用功过格来反省,这是好事情!你们看了凡先生,袁了凡是明朝末年的人。出家人用功过格,莲池大师是个代表,莲池大师写了一个小册子叫《自知录》,实际上就是功过格。这一天我做了哪些善事,一条一条记下来;我做哪一些恶事,也一条一条记下来。对比!我的善事多,还是恶事多?我善事的功德大,还是恶事的恶业大?做个比较。这个方法对于中下人修行非常有效。
1701213588
1701213589 近代,由于印光老法师提倡《了凡四训》,了凡先生怎样把自己命运改过来,大家印象都很深。命运是属于果报,命运从哪里来的?从善恶业来的。所以改造命运没有别的,就是断恶修善,多做好事。好事的标准我们要知道:凡是利益别人的、利益社会的,是好事;凡是利益自己的,对别人、对社会不利的,这就是恶事。有一些人特别是初学的人,不懂这个道理,一般社会有个错误观念,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哪个人不为自己?为自己有什么过失?有什么错误?」佛不是这样说的,佛是决定不许可弟子为自己。为什么?只要有为自己的念头,增长我执,道理在此地。增长我执的果报就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怎么来的?实实在在讲,六道轮回本来没有,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从我执变现出来的。所以念念还为我,你念念在加强我执,你永远出不了六道轮回。佛教我们要破我执,我们这才明白,破我执就是脱离六道轮回,就超越轮回、超越三界。破法执,你就超越十法界。可见得「执著」这个事严重!万万不能执著,执著是自己吃亏,与别人不相干!一定要破执著。这都是属于思想方面的问题。
1701213590
1701213591 中国古人造字,字造得很有意思,真正教你看到这个符号,你就开智慧。「思」是心里头有了分别;你看它这个符号的形状,是「心」上面画了很多格子,一个「田」,田就是格子,那就是分别,心里头本来没有这个东西。「想」,你着了相,心里头着了相。想是执著,思是分别,「思想」这两个字不是好字,在佛法里面讲「分别、执著」。这两个东西没有了,没有了就剩下真心,那个好!问题解决了。所以我们怎样把执著这个「相」拿掉,把分别这个「思」拿掉,在一切境界里面,人、事、物,我们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个境界相是平等的。我们说「这个境界是善,那个境界是恶」、「这个境界好,那个境界坏」,全是分别、执著里头变现出来的。离开分别、执著,一切法是平等的;平等真法界,叫「一真法界」。由此可知,十法界从哪里来的?就从思想里头变出来的。佛在大经里头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三途六道是从心想里头生出来的,你能怪谁?自作自受!
[ 上一页 ]  [ :1.70121354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