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214342e+09
1701214342
1701214343 【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1701214344
1701214345 这是礼貌,佛派他的侍者向释迦牟尼佛问候。礼节,这也是作一个榜样给人看,礼不可废。人而无礼,在这个世间就没有立足之地,但是现在人把礼节都疏忽了。疏忽了,说实在话,佛法修学得再好,果报在哪里?果报不在人道,多半在鬼道。到后面讲这些鬼王,把鬼王的因跟诸位说明,你就晓得了。佛法修行得非常好,贡高我慢,没有礼节,感受的果报将来在鬼道里头做鬼王;作《华严经》里面讲,世主里面器世间主,山神、树神、花神、水神这一类的,就走向这些地方去。佛法建立在孝敬的基础上,怎么劝诸位同修要觉悟,孝亲尊师我们才能走向佛道,走向极乐世界。如果这个意念没有,修学佛法走向鬼道做鬼王。如果你更殊胜的,你能走向天道;天道是欲界天,色界天里头都没分,必须要晓得。此地教礼、教敬。
1701214346
1701214347 【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
1701214348
1701214349 这个地方这是现瑞。『光明云』里面显理,放光。利根的众生见到光明,佛所有一切教学他都明白,不必要言说,光明表智慧。『百千万亿大光明云』就是无量无边的智慧,一刹那际全部都展现出来,不需要长时间,刹那之间就把无量无边的智慧展现在一切大众的面前。『是时』就是诸佛如来赞叹,派他的侍者向释迦牟尼佛问候的这个时候;世尊『含笑』,放光表法。光从哪里出来?真如本性里面本具的般若光明,佛为众生说一切法以这个为根据。佛说一切法从哪里说起?从自性本具般若里面流露出来,今天把说一切法的依据一下表现出来给大家看。
1701214350
1701214351 百千万亿说不尽,所以下面略举几条,细说说不尽,略举十条。虽是略举,诸位要晓得跟《华严经》一样表法,任何一句都具足百千万亿光明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们听经闻法,讲的人如果是以真诚之心、恭敬之心,就与佛的光明起感应作用,佛光注照这个道场,就是这个大光明云照在这道场的上空。下面说者、听者生无量的欢喜心,不是他说得好、说得妙,不是的,现在人讲磁场不一样,这是佛的加持、慈悲的加持,光明的摄受。
1701214352
1701214353 别说里面第一句:
1701214354
1701214355 【大圆满光明云,】
1701214356
1701214357 『大圆满』别中之总。『圆满』就是一丝毫的欠缺都没有,就是性德的全体流露。这一切众生为什么会起感应道交?众生心跟佛心无二无别,差别在哪里?众生在迷,佛在觉。觉的是心性,迷的也是心性,心性没有觉、迷。一切众生里面常说有有情众生,我们今天讲动物,九法界有情众生;有情众生之外,还有无情众生,我们今天讲植物、矿物,都是自性里头变现出来。《华严经》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圆是圆满,同圆种智就是同时成佛,就这个意思。为什么?同一个法身,同一个体性。觉悟的人,山河大地都是自身,跟自己是一体,所以是无条件地关怀、无条件地爱护,这就叫大慈大悲,所以第二句就是大慈悲光明云。必须要晓得佛如是,我们自己也如是。佛今天显现的是不可思议、无量无边的自性光明;我们今天所显露出来也是无量无边的无明烦恼,我们搞的是这个样子,与性德完全相违背,变成一个可怜悯的众生。所以自己要觉悟,要真的觉悟,自己要回头,要受持读诵,依教奉行,这个人才真的回头。这一回头与佛的大光明云就起感应道交的作用。
1701214358
1701214359 第二个是:
1701214360
1701214361 【大慈悲光明云,】
1701214362
1701214363 『慈悲』是我们发心所依靠的。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依什么发心?依慈悲。此地『光明云』三个字,就是表真心自性圆满的德能,本具的般若智慧。诸佛菩萨,这个菩萨是指法身大士,没有证得法身,这个性德没有显露,光明云没有;他有大慈悲,不能加光明云。加光明云至少是法身大士,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真正与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就在这一段里面显露无遗,这是事相。四弘誓愿是从这里发的。地藏菩萨发的圆满,发的究竟,『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慈悲到了极处。地狱里苦难众生他都要去度,何况其他的,叫普度九界众生。
1701214364
1701214365 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弥勒菩萨没有降生之前,这个当中的空当中时间太长了。这么长的时间里面没有佛出世,众生之苦,我们无法想象。佛菩萨难道没有慈悲心?有。怎么办?佛在这空当里面,把教化众生的事业完全委托给地藏菩萨。佛不在世的时候,地藏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代表人,世尊没有委托给别的菩萨,把这个事情委托给地藏菩萨。由此可知,世尊灭度之后,弥勒未出世之前,对于一切众生用什么方法来教化?《地藏菩萨本愿经》,这是世尊嘱咐的。地藏菩萨受世尊的委托,不辜负释迦牟尼佛,他确实把这个责任自己承当下来,慈悲到了极处。我们要以『大慈悲光明云』发起上求下化,度自己、度众生的菩提心。
1701214366
1701214367 第三句:
1701214368
1701214369 【大智慧光明云,】
1701214370
1701214371 这是我们修行所依据的。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没有智慧就不能成就,一定要依智慧。智慧从哪里来?给诸位说,智慧决定不是记问之学。我听得多、读得多,我记得很多,那是世间的聪明,佛经里面讲世智辩聪。世智辩聪在佛道上是八难之一,你遭了难,为什么?落在所知障里面,你那个所知成了障碍,障碍你明心见性,障碍你得定,障碍你开慧。智慧从哪里来?智慧一定从禅定里面得来。禅定从哪里来?禅定一定从持戒里面得来,这叫三无漏学。大乘法门虽然不重视形式上的戒律,大乘讲是心地戒法,比形式还要殊胜,要真干!禅定是清净心,六根面对外面六尘境界,『外不著相,内不动心』,这叫禅定,真正修禅定。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会被外头境界勾引,还会起心动念,完了。
1701214372
1701214373 真正的功夫、真正的修行在哪里做?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里面用功夫,我们用念佛的功夫,这个方法好。念头才动,阿弥陀佛,转了,转成阿弥陀佛,这个里面戒定慧三学同时具足。你能够转,你就守法,这是持戒。见到外面境界,顺心的起了贪爱,贪心才动,阿弥陀佛,转过来了,这就是持戒。见到不如意的环境,心里不高兴,阿弥陀佛,也转过来。从你能转得过来,接受佛的教诲,佛教我们这么做,我们就这样做,这是持戒。转过来之后,对于一切境界不再理会,回过头来念佛,这是修定。一心称念阿弥陀佛,慧在其中。所以不晓得净宗修学的殊胜,戒、定、慧三学一念完成,圆满具足。然后处事待人接物善意自然就生出来,你修行功夫浅深没有丝毫隐瞒,都流露在你的面孔、你的音声、你的一举一动当中,你修学的功力怎么会隐藏?表里一如。修饰、隐藏是对世间愚人来说的,愚痴人看不出来会被你骗;真正有智慧的人瞒不过,一接触就明了。所以『大智慧』是我们修行之所依靠。
1701214374
1701214375 第四句:
1701214376
1701214377 【大般若光明云,】
1701214378
1701214379 般若跟智慧意思有时候是相同的,但是这两个说在一起,意思当然有差别。『般若』如《般若经》上所说,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前面的大智慧,我们就给它解做戒、定、慧的慧,慧必定包括戒、定,戒不一有定、不一定有慧;但是定一定有戒,定共戒,有定的人不会犯过。有慧的人叫道共戒,那个持戒就更高明。所以慧像三层楼一样,第三层一定包括下面二层,下面这一层不包括上面,戒不包括定,定不包括慧;定一定包括戒,慧一定包括戒、定。此地的般若,我们就依《般若经》的说法,实相般若是体。实相无相,也就是无分别智、实智,于一切法清楚、明白,但是里面没有分别。分别尚且没有,哪里会有执著?所以称为实相般若。实相就是真相,他明了真相,我们讲彻底究竟明了宇宙人生真相,这种智慧叫实相般若。
1701214380
1701214381 它起作用的时候,这两种作用:一个是自受用,一个是他受用。自受用是观照般若,我们用现代的话说,观照般若就是过高等智慧生活,或者是像果地上法身大士们,他们过圆满智慧的生活,跟光明云相应。我们凡夫能够过一个高等智慧的生活,那就很难得,你才懂得观照。观照里面总纲领,佛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对于一切法相,他能够不分别、不执著,能够随缘而不攀缘,什么都好,什么都自在,每一天生活清净、快乐无比!随遇而安,富贵有富贵的快乐,贫贱有贫贱的快乐;富贵、贫贱是事相,快乐是相等的、平等的,都生活得圆满,都生活得快乐。这是观照般若,自己对自己的受用。文字般若就是利他的,他受用,帮助别人的。文字里面就包括言说,换句话说,观照里面包括事相,就是做出样子来给人看。我们今天讲身教,文字般若是言教,由此可知,实相般若是意教。身、语、意都是教化一切众生,都是在帮助一切众生。但是实相里面虽然说是意教,可是没有意的念头;有意的念头那就不是真实般若智慧。般若是即相离相,离即同时,这才能破除一切迷惑。
1701214382
1701214383 第五句:
1701214384
1701214385 【大三昧光明云,】
1701214386
1701214387 『三昧』是梵语,就是印度话音译过来,意思叫正受,正常的享受。佛告诉我们,六道的众生种种享受不正常。种种享受归纳为五大类,身有两类:有苦受,有乐受。苦无量无边,乐也是无量无边,用这两大类就包括。心理,我们讲精神。肉体的部分有苦、乐两类,心理这个部分有忧、喜,有这两类,这就是四大类。还有一大类,身没有苦、乐,心里头也没有忧、喜,这个很好,这个状况叫舍受。总共这五大类。舍受很好,但时间很短,时间不长,暂时身舍苦、乐,心舍忧、喜,暂时的。如果这个舍受要能够保持下去,那就叫三昧,就是正受,所以三昧也叫禅定,也翻作禅定。诸佛如来永远是舍受,所以苦、乐是相对,忧、喜也是相对的。西方称为极乐世界,我们往往以自己的错误想法去界定西方这个乐。喔!西方这个乐是苦乐之乐。错了,不是苦乐之乐;苦、乐两边都舍掉,那是真乐!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苦、乐、忧、喜、舍这五种受都没有,那才叫极乐世界。这个意思我们要懂。
1701214388
1701214389 『大三昧』能破一切障碍。我们现代科学家知道这个世间有许许多多的障碍,譬如他们发现三度空间(我们现在是生活在三度空间里),知道有四度空间、有五度空间。黄念祖老居士说,他看到科学的报道,他说科学家们已经肯定至少有十一度空间存在。如果依照佛法来讲不止。我们怎么晓得?我们知道这些不同空间是怎么来的?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不同空间是佛说的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我们晓得一切众生妄想、分别、执著无量无边,所以时空也就是有无量无边的度数,哪里只十度、二十度?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即使三度空间里,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里面还是有许许多多的障碍。讲三度、四度,这是讲大的,就好比我们佛家讲十法界。我们把每一个法界说成一个度数就十度,一真法界就十一度;可是每一界又有很多很多,说不清的。假如你要是得三昧,安住在三昧里面,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掉,这个界限一切就突破。禅定功夫浅深不同,小的定突破个一层、二层,大的定又能突破多一些层次,这种情形我们知道很清楚。
1701214390
1701214391 如来妄想、分别、执著断得干干净净,所以他的能力圆满,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然后佛讲的话我们相信,他讲的是真的,不是假的,他确实有这个能力。这个能力他有,我们也有。我们今天这个能力失掉了,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定,心里面天天妄想、分别、执著一大堆,亏吃在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觉悟、要明了。
[ 上一页 ]  [ :1.70121434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