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215970
1701215971
【吾今为汝】
1701215972
1701215973
佛说,我今天为你,为你说。
1701215974
1701215975
【及未来现在天人众等广利益故,】
1701215976
1701215977
今天你启请,你来问,为你说,同时也为未来、现在天人大众。未来、现在、天人大众,涵盖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诸佛国土里面,六道众生都包括在里头,不仅仅是娑婆世界。『广利益故』,广大的利益,这不是小利益,大利益。
1701215978
1701215979
【说地藏菩萨于娑婆世界,阎浮提内,生死道中,慈哀救拔,度脱一切罪苦众生方便之事。”】
1701215980
1701215981
你问,我就给你讲。讲,哪里能讲得完?说不完的。地藏菩萨度众生的事说不尽,佛说也只简单举几个例子来说,希望我们从这几个例子当中,细细地去思惟。然后能够体会到菩萨度众生的愿力,菩萨度众生的善巧方便,真正不可思议。你想得愈多、愈清楚、愈透彻,你对菩萨的恭敬心愈增长,效法菩萨的心愿愈真实。你不了解,你的敬意怎么生得起来?不可能。只有真的认识他,真的了解他,那个恭敬心是从内心里面生出来的。
1701215982
1701215983
凡夫做不到,凡夫说老实话对一个人,连外表都看不清楚,他怎么能理解?凡夫是肉眼,肉眼很差劲,菩萨有天眼,那就比我们高明多了。天眼是起心动念他能看得到;我们看凡夫起心动念,我们看不到。像这些大权示现的,那更殊胜。他们所具足的,五眼、十眼都具足,他们有慧眼,他们有智眼,看得清楚,看得明白,所以真诚的恭敬心就油然而生。我们学佛契入这个境界,世间人瞧不起,不足以为怪,不可以计较。谁尊重你?诸佛如来、菩萨、这些善神,他们恭敬你,他们清楚。
1701215984
1701215985
你有一颗真正善心,也不必到处去宣扬我的心怎么真、怎么善、怎么好。你怎么说,人家听起来假的,谁相信你?谁知道你存的什么心?佛菩萨知道,天龙鬼神知道。世间人不知道,侮辱你、毁谤你是正常的,一点都不稀奇。他是凡夫,经上讲他是可怜悯者,你怎么可以跟他计较?你跟他计较,那你的慈悲一点都没有。所以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自己应该认真好好地、老老实实地修学。世间人赞叹你也好,毁谤你也好,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他赞叹你,他没有见到你内心里面真实的德能,那个赞叹是不可靠的。他毁谤你,也没有看到你内心里面的造作,那个毁谤也是假的。
1701215986
1701215987
诸佛如来的赞叹那是真的,那一点都不假。像世尊在本经里面,赞叹地藏菩萨那是真的,这个一点也不假。他做的是广利益。地藏菩萨在娑婆世界阎浮提内,特别指我们这个地区,以此为例。他在这个地区『生死道中』,生死道就是六道轮回。在娑婆世界六道轮回里面,他用的是什么心,他做的是什么些事情?『慈哀救拔』,慈是大慈悲,这是讲他的心。从清净、平等心里面生起的大慈悲,这大慈悲叫清净的慈悲、平等的慈悲。救拔是他的事业,他在这里做些什么事?他在做救济的事业,我们今天讲慈善福利的事业,他做这个。拔是拔除一切众生的灾难,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慈悲心是动力,菩萨从事这个工作没有报酬,世间人做事不为名总为利。不要报酬,不为利;也没有一个人赞叹他,也没有一个人奖励他,不要名。忉利天宫大会佛赞叹他,除佛之外谁赞叹他?为什么没有人赞叹?他的心、他的行没有人知道。诸佛如来知道,诸佛如来尊敬赞叹,赞叹他的发心,赞叹他的事业。
1701215988
1701215989
下面这句,『度脱一切罪苦众生方便之事』,这举几个例子来讲。他做一些什么样的救拔众生之事?『度脱』这两个字,我们要懂得它的意思。佛家常讲度众生,现在人对『度』很含糊,什么叫度?用现在的话来说,帮助一切众生,关怀众生,爱护众生,全心全力地帮助他们,解除他们的困难。这一切受罪受苦的众生,这叫受报,果报从哪里来的?要把因解除。诸位要知道,果上没有办法,要在因上下手。罪苦都是恶因造成的,要想在罪苦里面脱离,一定要修善因,心行善了,恶道自然就出来了。菩萨度众生还是教学,众生听了觉悟,肯接受、肯回头,他就从六道出来了。他要听了怀疑不能接受,这话未必可靠,未必是真的,那还继续受苦。哪一天接受了、哪一天明白了,他才能真正脱苦。所以地藏菩萨跟佛陀一样,从事于义务社会教学的工作。
1701215990
1701215991
今天世界乱,这个乱相诸位都非常明显地觉察到,而且灾变非常之多,无论在世界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地区,重大的灾变现在新闻资讯都不报道了。为什么不报道?我们能够想象得到,怕的是大家知道之后心里感到恐慌。为了安定眼前社会的局面,所以许许多多重大的灾难都不报道,这是我们要能够理解的。可是这些灾变怎么来的?世间人不了解其中的所以然,都把它推诿到这是自然灾害,把责任都推给自然灾害,好像与我们人不相关了,这是很大的错误。这个观念、这种心态,灾变不但不能终止,反而愈演愈严重,我们还有很大苦难要受。我们怎样帮助社会,把灾难化解、把灾难减轻、把灾难推迟,我们有责任、我们有使命,那就是认真学佛,认真修行。
1701215992
1701215993
佛告诉我们,尽虚空遍法界跟我们自己是一体,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讲这么一桩事情。这个世界怎么形成的?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有情有想就变现有情世间,九法界有情世间;无情无想就变成器世间,法相唯识里面讲得详细、讲得透彻。有情世间是阿赖耶的见分所变的,无情的世界是阿赖耶的相分变现的,见相同源,同一个自证分,怎么能说没有关系?佛在大经上才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它才同得起来。它要不是这么一个关系,它怎么个同法?
1701215994
1701215995
佛又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从心想生;既然从心想生,这个心想是个主宰。楞严会上佛说得更清楚、更明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这就说明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是什么?正报是心、正报是念头。我们常说,我们的容貌随着你念头转,我们的体质随着你念头转,我们生活环境也随念头转。你的心好,你的相貌当然就好,你身体就好,你居住的环境也好,是心转境界,不是境界转心。今天,佛在经上常讲颠倒,什么颠倒?世间人都被环境转了,世间人心被环境转了。现在世间的灾变推卸到这是自然灾害,与人不相干,这就是心被境转,这是大错误。
1701215996
1701215997
我们看看古代,你看看历史,古代如果社会上有重大的灾变,这些帝王、大臣、地方的领导,像现在的县市长,地方上的领导,他们都斋戒沐浴、减膳;平常吃饭,像皇帝吃饭,诸位也许有些不晓得,皇帝吃饭桌上一定是一百道菜,不管他吃不吃,一定是一百道菜,不能少的。减膳是什么?减一半。真正是反省思过,大赦天下,多做好事,希望能够回转天心。回转天心,实际上就是希望心地善良,能够改变环境,能够消弭劫难。从前人他知道这么做,现在人不知道,现在人认为与我不相干,以前人知道。儒家知道、道家知道、佛家知道,我们知道,要从我们本身做起。
1701215998
1701215999
所以一定要晓得,世间的劫难谁有责任?我有责任,我没修得好,我没做得好。今天佛教被社会大众误会,我们能不能怪人?不能怪人。为什么不能怪人?我们出家人没做个好样子。世间人受这么大的苦,遭这么大的难,谁造成的?我造成的。我不善,我的心不善、行不善、言不善,所以惹来这么多人遭受苦难。今天看到这个劫难,我要反省,我有大过失,我有重罪,我要忏悔。我们学佛人都有这个觉悟,佛教怎么会不兴旺?社会大众怎么会不接受?人人都能够存好心、行善事,劫难就化解了。这个劫是心劫,根源是心劫,不是别的。我们今天读这段经文,就应当深深反省,佛在这段经文里面,把因与果都说明白了。言语虽然不多,真是言简意赅,无论是对事、对理,都说得非常究竟圆满。
1701216000
1701216001
菩萨接受佛的嘱咐,接受佛的委托,特别是末法众生刚强难化,他老人家以无尽的慈悲,无量的智慧与方便,化身在这个世间。他的化身,在社会上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有,不是明眼人见不到,明眼人清楚,看得明明白白,无尽的方便在那里做。不一定是示现出家身份,现在大家对于佛法不了解,都认为佛法是迷信,有严重的障碍。示现出家人教化众生,可能有很多不便之处,菩萨示现在家身份的很多很多,都是劝善规过。
1701216002
1701216003
昨天有同修从台湾带来这些录像带,小朋友读经。我听了几段,我很有感慨,古圣先贤所讲的大道理,不是他个人的学说。孔子所说的是他的学说吗?老子所讲的是他的学说吗?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是他的学说吗?不是,那是什么?称性的学说,是一切众生的本性,一切众生的真心,一切众生法尔具足的智慧德能,他讲的是这些。如果你说是他某个人的,那你看错了。是我们自己心性里面,本有的智慧德能,纯善无杂。如果能够发挥出来,就能真正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大道理无关于某个人。他们心地清净、慈悲博爱,他见到了,我们佛法讲明心见性,他见到了、他证到了。我们是迷惑颠倒,没有见到、没有证到;我们证到了,跟他没有两样。要怎样才能够证得?要破我执、要破法执。怎么破法?念念为众生,不要想自己;念念为佛法,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事业就是佛法。佛法是什么?佛是觉悟,法是方法,令一切众生觉悟的方法,就叫佛法。帮助一切众生觉悟的方法,你就是弘扬佛法。我们今天在这个世间,从事于这个行业,这个行业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社会教育工作者,这大家好懂。
1701216004
1701216005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干什么事情?社会教育,而且是义务的,不向接受教育者索取一分钱,完全义务的,是个义务社会教育的工作者。我们是佛的学生,要续佛慧命。佛做了一生,我们世世代代后学佛的弟子,继续不断认真努力来干,一定要把这个社会教育做好。社会教育的对象是一切众生,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贵贱贫富,也不分天上人间,九法界众生一律平等对待。我们要学着作师作范,师是社会大众的表率,范是模范。我们做不到,你要生惭愧心。我们存心,我们的心能不能给社会大众做样子?我们的言行,可不可以为社会大众做样子?要常常这样想。凡是不能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决定不能干;不能为社会大众做好榜样,念头决定不能生。这样才能得诸佛菩萨护念,诸佛菩萨加持,龙天善神拥护。我们在推动这个社会教育,新加坡能够做出这一点成绩来,李木源居士、这一些同修,他底下这一些干部,我们四众同修没有私心。为什么别的地方建不成功?佛没有分别心,没有爱好,善导大师讲得好,『都在遇缘不同』。这个地方大众一心一意舍己为人,天天想着为佛法、为众生,不为自己,所以得到无比殊胜的感应。这个感应,我们在此地都很明显觉察到,显感显应,不可思议。
1701216006
1701216007
我们在此地做一个好样子,出家人做出家人的好样子,道场做道场的好样子,希望到这边来参学指导,然后把这种样子在全世界各个地方建立。希望他们建立的比这个更好,谚语常讲“后来居上”,这个很有道理。为什么是后来居上?后建的一定比前面好,前面有很多缺点缺失,他都改进了。所以愈是后面做的就愈殊胜、愈好,这样才能普度众生,才能够化解世界的劫难。我们不希望大家到这里来参学就不想走了,留在此地,这个不好。看到这套,回到各个地方,回到自己地方去干。正法道场处处建立,这个世间才有救,你们真正学到东西,真正懂得佛的意思,愿解如来真实义。
1701216008
1701216009
四天王跟诸位介绍过。世尊告诉四天王,『告』,上对下,这些用辞我们都要明了。『善哉善哉』,两个善哉就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赞叹他问得好,利乐有情问。这些天王、天神,诸位要知道,很多都是佛菩萨化身的,他不是鬼神。如果真正是凡夫,问不出来;平常很多问题,见到佛一句话没得说,问不出来。能问得出来都是佛菩萨化身示现的,都不是普通人。第二个善哉是赞叹他,他们善护世间。护世,重要是善护,这个字难得,他有善巧方便。护持世间,令世间人觉悟,令世间人断恶向善,这才叫善护。佛在此地说法,我们看经文里面所说,跟我讲材的意思相同。
1701216010
1701216011
『吾今为汝,及未来现在天人等众』,天人等众就是六道众生,说个天人,其他的省略了;『等』就是六道,特别怜悯六道众生。你想想看他在忉利天宫这一会,佛的意思很清楚,不仅仅是忉利天宫当时与会的大众,这个法门会流传下去,不在场的那些听众不晓得有多少?就像我们现在面对着录像机一样,在卫星传播、电脑网路上传遍全世界。现在人听到我们讲经,我们将来往生不在世,这个带子还留下去,后面人还能听到。我听说现在这些带子,制作的水平很高,可以保存两百年,我们没有那么长的寿命,两百年后那些人还能听到我们带子,还能看到这个画面。所以我们在此地讲经说法,我们的生活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至少要对两百年以后的听众要负责任。这个世尊这一句话里头,就含着这么多意思在。
1701216012
1701216013
『广利益故』,广大的利益来说地藏法门,宣扬地藏法门,唯有地藏法门能度末法九千年的众生。儒家的道理好,道家的道理好,大乘佛法的道理好,现在没人肯听,没人肯接受。能把经念一遍就算不错了,能照着经去做的没有。地藏法门是教根本法门,所以前些年,我在美国东岸几个大城市巡回讲演,讲《地藏》大意。因为时间短,一个地方只有七天,没有办法讲经,讲大意。有些同修就问我:“法师你不是专弘净土,你怎么讲《地藏经》?是不又夹杂、又打闲岔?”他问得很好,我也称善哉善哉,问得好。我说:我还是讲净土,还是专修专弘。他说:《地藏经》是什么?我说:“《地藏经》是净土宗里面的一句话。”哪一句话?《观无量寿佛经》讲的三福,这大家知道,我们净宗修行的基础。我们是行门提倡: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这大家都知道。这一部《地藏经》就是三福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们想想这部《地藏经》是不是讲这个?我还是讲净土,没有离开,还是专修专弘。大家就明了了,这一部经是这四句细说。
1701216014
1701216015
从这个地方,诸位也能体会到《华严经》上的义趣,《华严》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给诸位说,任何一部经都含摄一切经,一切经都能入一部经。不但能入一部经,给诸位说,能入一句意。譬如这个地方,佛告诉天王,『善哉善哉』。佛四十九年一切经都可以入『善哉』,善哉就含摄了一切经,就含摄一切依据。『善哉善哉』两句话,也能够入一切经,一切经也能入这两个字。法是圆融的,为什么?称性。你能够体会到性德,就一多不二,理事圆融,哪里有妨碍?下面,这就是举出几个例子。末后,
1701216016
1701216017
【四大天王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1701216018
1701216019
世尊对他赞叹叙说,他们答『唯然』。唯然是非常恭敬的答辞,这种启请承事的态度,都是我们要学习的。『愿乐欲闻』,才能得受用。愿,真心情愿,欢喜接受,接受要依教奉行。如果不能做到,愿乐欲闻四个字就没有了,一定要做到。请看下文:
[
上一页 ]
[ :1.7012159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