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217701
1701217702
真心还有区别?有,怎么会没区别?《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用真心,真心用的多少不一样。才用少分,用一点点真心,那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再多一点,那你就二住菩萨。所以是究竟圆满的真心,你就是佛果,如来果地。等觉菩萨真心里头还掺杂一品妄,这四十一品虚妄的叫无明,四十一品无明,他还有一分无明没有断,他还不圆满。所以这一桩事情,完全看我们用真心用几分。晓得这个道理,晓得这个事实,为什么不用圆满的真心?我们尽管用真诚心待人,以德报德,以德报怨,这是菩萨道。忘恩负义,以怨报怨,这是恶道众生,在六道里头还不是三善道,三恶道。用妄心这就堕恶道,六道都是恶道,用真心超凡入圣。所以我们不管别人用什么心对我们,他用的是妄心,甚至于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我都欢欢喜喜接受,依旧以真诚心对他。为什么?我要做佛,我要高品位往生;他不要做佛,他要搞三恶道。这就是我平常讲的死生事大,死了以后十法界摆在面前,我们选择哪一道?这个重要。我选择的是佛菩萨道,他们依旧还搞六道,他搞他的,我走我的。不能因为他冤枉我们,他陷害我们,我们一定要报复;他搞三恶道,我也跟他后头也堕三恶道,这叫愚人。
1701217703
1701217704
诸佛菩萨大慈大悲教导我们,这就是经上讲的这两句话,『具大慈悲,救拔罪苦众生』。因为他用的心不是真诚心,妄心里面那个善心也算不错,他不是恶心是善心,这一念善念生起,他能够脱离三恶道,到人天中来。到人天,佛菩萨依旧不舍离他,这叫大慈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是不是这个情形?是。诸佛菩萨常常照顾我们,照顾我们每一个人,可是我们自己正像经上讲的比喻,很容易迷惑,很容易堕落。生到人天,人天比三恶道那就快乐多了;但是在人天当中享乐,就又迷了。所以佛菩萨的照顾,我们一定要与他合作,也就是说遇到因缘,自己要抓住,不要轻易地放过,然后我们在这一生所受的乐,这乐叫『妙乐』。“妙乐”是在一生受用当中,依然念念觉而不迷,这个乐就妙了。如果在享乐当中迷了,那就不妙。毕竟迷的多,觉的少;觉的人他真正懂得乐,迷的人没有乐。世间人都以为享受五欲六尘,这叫乐,在五欲六尘里面,起妄想、分别、执著就不乐了。处处跟别人较量,别人有的我也有,别人没有的我也要有,有了还想超过别人,这个乐就不妙了。这个乐对自己精神、物质都有很大的压力,这个乐哪里叫妙?
1701217705
1701217706
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三衣一钵,他受的是妙乐。人生在世所需要的,吃饱穿暖了,够了。真正懂得生活,那真的是游览山水,逍遥自在,这叫人生,这叫快乐。有缘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帮助社会,牺牲奉献也是妙乐。不要名,不要利,不要权也不要位,今天讲做义工,无论在哪个职位统统是做义工。这里头有真乐,这里头叫妙乐。佛在经上讲得太多太多,很可惜我们听了读了依旧不觉悟,依旧被烦恼缠缚。这个过失在我们自己,不能够怨天尤人。人生很短,几十年真的弹指之间,一定要觉悟,一定要懂得怎样过日子,怎样生活才是正确的,佛教导我们是最正确的。一定要看破世俗,要能够脱离世俗,这就是佛家常讲的超凡入圣,要能够看破世俗、超越世俗。
1701217707
1701217708
『是诸罪众知业道苦』,这两句话非常要紧。本经一开端,一切诸佛赞叹释迦牟尼佛,在五浊恶世示现成佛,『知苦乐法』。佛知道什么法是苦的?什么法是乐的?我们听了佛的教诲,要知道业道苦。业道是什么?造业而不觉悟就叫做业道。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就叫做业道。反过来,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够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那叫菩萨道,那就是佛道。佛道跟业道在事上没有差别,差别就在念头上,一念觉就是佛菩萨,一念迷就是业道苦。怎么样才能够『脱得出离』?“脱”是脱离恶道。不但脱离三恶道,六道都脱离了。什么时候脱离?现在脱离了。现在怎么个脱离?心里面于一切法中不分别、不执著就脱离了。
1701217709
1701217710
脱离不是说离开这个环境,不是这个意思,不是说你逃避这个世间,那个错误;即世间出世间。我们在吃饭,吃饭脱离了;世间人吃饭,对于饮食分别执著,那是染,那是迷。过的是迷邪染的生活,吃饭还是与迷邪染相应,这就是搞六道,这就是搞三恶道,这业道苦。吃饭怎么出离?没有分别,有执著,什么都好吃;淡有淡的滋味,咸有咸的滋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吃饭里面脱离六道,穿衣里面,就是日常生活点点滴滴,跟大家过的生活没有两样。一个是过六道的生活,一个是出离的生活;一个是有分别执著,一个是没有分别执著;一个心不清净,一个心极清净。能够永远保持清净心,永远不生分别执著,那就『永不再历』,你不会走回头路了,你永远出离恶道。六道都是恶道,再给诸位说,十法界也是恶道。佛菩萨给我们的教诲,我们真的听清楚,真的听明白,为什么不干?我们再看底下经文:
1701217711
1701217712
【如迷路人误入险道,】
1701217713
1701217714
这个合前面的比喻,好像你走路,你迷失了方向。『误入险道』,路途当中有一些狮子、豺狼虎豹、毒蛇猛兽,很危险。
1701217715
1701217716
【遇善知识,引接令出,永不复入。】
1701217717
1701217718
这是你遇到一个好人,他对于途径里种种危险很清楚,劝你不要走这一条路。你懂得,你明白,你可以换一个方向走另外一条路,不必去冒险。你明白之后,看到别人误入恶道,你也要劝他。
1701217719
1701217720
【逢见他人,复劝莫入,】
1701217721
1701217722
这就是辗转教化。
1701217723
1701217724
【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脱竟,更不复入。】
1701217725
1701217726
告诉别人,你现在想走这条路,我过去曾经迷失,误走这个道路,遇到一个善知识。他劝导我,我回头了。帮助别人回头,从哪里回头?从妄想、分别、执著回头,从是非人我、贪嗔痴慢回头,这是恶道。我们遇到佛菩萨这善知识,佛菩萨给我们说这些道理,我们觉悟,所说这些事相,我们也观察清楚,我们再不走回头路。一切时、一切处,对人、对事、对物决定不再迷惑,不再迷惑就不再起心动念,不再分别执著,你就觉悟了。你还起心动念、还分别执著,那你就又错误了,你又误入恶道。这里面的境界极其微细,又怕大家听了产生误会。这样子是不是世间一切人、一切事都不管?我没有叫你不管,我没有叫你不做,只是叫你不起分别、不起执著。不是叫你不吃饭,饭还照吃,一天三餐一餐没少掉。佛教我们吃饭不要分别,不要挑剔,哪里叫你不吃饭?对于社会,对于一切众生,菩萨大慈大悲,随类化身,随机说法,诸佛菩萨忙得不亦乐乎!他不是不做,他什么都做,示现在各行各业。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任何一个行业都做出最好的成绩,给一切大众作榜样,他哪里不做?可见得他真做。
1701217727
1701217728
事上做得那么圆满,心里头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我们世间人做了居功骄傲,我做了这么多好事,我对社会、对众生有这么多的贡献。这就被染污,你就出不了六道,做再多的好事情,六道里面享福,那个福不是妙乐。诸佛菩萨示现做再多的好事,自己心里头连痕迹都不沾,所谓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那叫妙。作是我们尽心尽力去做,无作是心地清净,决定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个意思一定要搞清楚,要搞明白,才不至于产生误会。所做的为一切众生,我们决定尽心尽力。做成功,众生有福,不是我有功,我有什么功?做不成功,众生福德因缘不成熟,我也没有过。所以自行化他,都是随缘而不攀缘,攀缘是什么?着相就攀缘,离相就是随缘;有妄想、分别、执著就是攀缘,离妄想、分别、执著就是随缘。这些理事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才不至于产生误会。再看下面经文:
1701217729
1701217730
【若再履践,犹尚迷误,不觉旧曾所落险道,或致失命,如堕恶趣。】
1701217731
1701217732
这是合前面比喻,我们的恶习气太重,很难克服。『若再履践,犹尚迷误』,这两句话就是我们的警觉性不够高,穿衣吃饭又起分别,又要挑剔。我们从最小的地方去做,你每天吃饭,今天挑这个好吃的,明天讲究那个,你要晓得那是业道苦。贪图口味、贪图享受,你在造业,你没觉悟。我们在吃饭,在合掌念供养咒的时候供养佛,有没有想到释迦牟尼佛当年出去托钵,人家给什么吃什么,他有没有挑剔。你今天给我的菜不好吃,不合我的口味,佛有没有这么说过?佛的弟子有没有动过这个念头?没有。我们今天样样挑剔,我们在造业自己都不知道。喝茶要说什么好茶,我从来不懂什么好茶、坏茶,不知道;人家送给我的茶叶,我都转手送人了。送我什么高贵的东西都是很冤枉,为什么?不识货,不知道贵贱,有的吃就好,有的穿就行。一定要把这些经教落实在生活当中,从哪里修起?天天要吃饭,天天要穿衣,天天要工作,就从现实生活上去反省,从现实生活上回头。回头是岸,改习气,改毛病。
1701217733
1701217734
『不觉旧曾所落险道』,这是你自己不觉悟,过去生中我们都在三恶道经历过,不仅仅是经历过,是经历无数次。我们今天能离开三恶道得人身,还不是地藏菩萨救拔的吗?所有一切诸佛菩萨,示现到饿鬼、地狱里面去度众生,都叫地藏菩萨。我们将来自己成就了,看到地狱众生苦,我们也化身到地狱度化众生,地狱人也称我们叫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是个通号,不是一个人的专有名词。我们现在得人身,把过去三恶道的苦忘得干干净净。我们看到三恶道众生有没有起觉悟?看到畜生,畜生苦,我曾经做过畜生;看到饿鬼、地狱,饿鬼、地狱苦,我曾经堕过地狱,曾经做过饿鬼,还想不想再做?他为什么变畜生?愚痴;为什么堕饿鬼?贪欲;为什么堕地狱?嗔恚。贪嗔痴堕三恶道,我今天心里头常常还起贪嗔痴,你就是『若再履践』,你走回头路了。
1701217735
1701217736
好不容易离开三恶道才得人身,得人身还继续不断干三恶道的业,你人身一失掉的时候,又回到三恶道去了。不是跟前面经上讲的一样吗?才出离恶道,没有一会儿打个转他又回来了。我们人间跟三恶道时差很大,一般讲人间一个月是饿鬼道的一天;其实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他们每一道里面时差也不同。地狱里面一天有的是人间几百年,有的是人间几千年,差别很大。我们算时差小一点的,算一百年,你从地狱出来得人身,纵然你活上一百岁,你又造作五逆十恶,一百岁寿命完了,又回到地狱去;地狱人看到你的时候,你才出去一天,你怎么又回来?就是这种情形。把菩萨的教诲忘得一干二净。请看下面经文:
1701217737
1701217738
【地藏菩萨方便力故,使令解脱,生人天中,旋又再入。】
1701217739
1701217740
这就是我刚才说的比喻。『旋』是很快,才出来马上又回去了。如果照一般的讲法,过去李炳南老居士在大专佛学讲座,给我们说地狱的状况。他说地狱一天,是我们人间两千七百年,岂不是你到人间纵然活上一百岁、两百岁,还不是几分钟又要回去了?才出来透一口气又回去了。真的是这种情形,这是你佛学还相当有根底,地藏菩萨一劝你,动了一念善心你出来,出来之后马上又迷了。
1701217741
1701217742
【若业结重,永处地狱,无解脱时。”】
1701217743
1701217744
这是讲你业很重,地藏菩萨在那里说你不听,你不相信。这么重的业障在地狱里,地狱地藏菩萨是经常去教化,你也不认识,你见到菩萨理也不理。诸佛菩萨在哪一道教化,一定示现那一道的同类身才能教化。不是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不是以这种身。这种身没有福报的人见不到,见的是同类身,同类身就很不容易认识。我们世间佛菩萨应化的很多,古时候多,现在更多,为什么说现在更多?现在众生更苦,佛菩萨示现必定就更多。可是示现我们同类身,不认识哪个人是佛?哪个人是菩萨?我们怎么知道。一定要深明佛法,你对佛理了解得相当透彻,心地清净,警觉性高,逐渐逐渐在周边你就发现,真的有很多佛菩萨,时时刻刻在照顾我们。这些佛菩萨示现的像不一样,有善、有恶,示现的境界有顺境、有逆境,无非都是帮助我们觉悟,帮助我们回头。顺境里面帮助我们断贪爱,逆境里面帮助我们断嗔恚,让我们的心在善恶、顺逆境界里面得清净心,得平等心。当我们在顺境里面生贪爱,逆境里面生嗔恚,这就是经上讲的又迷了,又堕落了,离开恶道没几天还是要回去。佛在经上也常讲,只要在六道轮回,决定是在三恶道的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短,一定的道理。如果你不能够认清环境,不能够接受教诲,那你就是业障太重,『永处地狱,无解脱时』。这是事实真相,所以堕到地狱寿命无量劫。再看下面经文:
1701217745
1701217746
【尔时恶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诸鬼王,其数无量,在阎浮提,或利益人,或损害人,各各不同。然是业报,使我眷属,游行世界,多恶少善。】
1701217747
1701217748
前面我们曾经读到,与会的这些大鬼王,本经列名有几十位,『恶毒鬼王』他是班首,他是代表,排名在第一。佛告诉我们这一些大鬼王,都是法身大士,都是诸佛菩萨示现的,不是真正的鬼王。真正的饿鬼道,哪有资格参加释迦牟尼佛这样殊胜的法会?他是示现鬼王身,在鬼道里面度众生,实际上他是菩萨。像我们佛门里常常放焰口,焰口台对面一般用一个纸扎一个鬼王,青面獠牙,那个样子很难看,叫焦面大士。什么人?观世音菩萨。观世音在鬼道里面,也是示现鬼王的身份,他要示现人天身份,就度不了那一类众生。在鬼道一定要现饿鬼身,所以这是观音菩萨。
1701217749
1701217750
鬼王『合掌恭敬』,这对佛说;前面是礼节,我们也不必细说。『世尊』,对释迦牟尼佛的尊称。『我等鬼王,其数无量,在阎浮提』,在这个世间数量太多太多了,鬼比人多。说实在话,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鬼在居住,人鬼杂居。我们的生活是两个不同的空间,所以可以重叠在一起,彼此互相没有妨碍;人住的房子跟鬼住的房子,可以重叠在一起各不相碍。我们人的墙壁对他没有障碍,他可以互相通过,但是他住的房子,他不能通过;就是鬼的房子墙壁,我们人可以互相走没有障碍,他有障碍;这是两种不同的时空,它重叠在一起。我们人实在讲有时候常常遇到鬼,如果我们冷静想一想,自己一定有遇到鬼的经验。我们或者在房屋里面、或者在房屋外面,突然一阵感觉到不舒服,寒毛直竖,那是什么?那就遇到鬼了。受到鬼他发出波的影响,现在科学家讲磁场。我们的磁场跟他的磁场接触,如果我们磁场力量大就不受干扰,如果我们比较弱就受他干扰,受他干扰就觉得一身不舒服。他会干扰我们,我们也会干扰他,我们磁场特别强的时候他避开,他不会靠近的。为什么?靠近他不舒服。
[
上一页 ]
[ :1.70121770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