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221210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1701221211
1701221212
以上说显了般若竟,此说秘密般若。
1701221213
1701221214
般若之妙义妙用,前已说竟。尚有难于言说思想者,故续说之。
1701221215
1701221216
咒文依例不释,但当诵持,自获利益。
1701221217
1701221218
戊寅三月讲于温陵大开元寺
1701221219
1701221220
1701221221
1701221222
1701221223
大师读心经:人生大境界 【弘一法师】
1701221224
1701221225
弘一法师(1880~1942),法名演音,别号晚晴老人,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俗名李叔同,号息霜。
1701221226
1701221227
李叔同出生于一个进士盐商家庭,幼名文涛,又名广侯。小时候的他知识面就很宽,少年时已擅长吟诗作画、写字刻印。1901年,李叔同来到上海,在南洋公学读书,是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学生。读书期间,李叔同文才超群,在沪学堂的征文比赛中曾三次获首奖,深得人们的称赞。
1701221228
1701221229
1701221230
1701221231
1701221232
1905年至1910年间,李叔同在日本东京上野美术专门学校学习西洋画和音乐,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位出国学习音乐绘画的进步知识分子,同时也是我国最早学习西洋音乐的人。他除了学习作曲理论之外,还学习钢琴。李叔同在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曲方面造诣甚深,曾创“春柳社”于东京,并曾主演茶花女。
1701221233
1701221234
1906年,李叔同在日本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并且在国内发行。他创办刊物的目的是要用音乐唤起民心,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音乐小杂志》中,还刊登了他创作的三首歌曲:《我的国》、《春郊赛跑》和《隋堤柳》。
1701221235
1701221236
1910年3月,李叔同回到祖国,先后任教于天津、上海,同时在《太平洋报》任音乐编辑。
1701221237
1701221238
1913年,李叔同任浙江第一师范音乐美术教员,并兼管南京高等师范的音乐美术教学工作。其间,李叔同还曾加入过南社,为享有盛名的艺术家。
1701221239
1701221240
1918年,李叔同到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后常居厦门南普陀及泉州承天、天元等寺,以戒行著称,立志复兴南山律宗,整理律宗著述,曾创设“南山律学院”。李叔同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要略》等佛学著述及《护生画集》、《三宝歌》、《清凉歌》等传世。尤多以书法赠人,弘扬佛法。
1701221241
1701221242
1942年,李叔同病逝于福建泉州开元寺。卒后被尊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祖。
1701221243
1701221244
李叔同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音乐家、教育家、书法家、画家、僧人。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启蒙者,他一生从事各种艺术活动,在音乐、戏剧、绘画、书法、诗词等艺术文化领域都有较高的建树,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丰子恺、刘质平等皆出自其门下。
1701221245
1701221246
1701221247
1701221248
1701221250
大师读心经:人生大境界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民国]净空法师
1701221251
1701221252
净空法师讲过非常多的大经大论,除了净土经典之外,也常讲般若经及其他大乘经典。净空法师对各种大乘经典中所说的宇宙人生的真相洞悉空明,他说:“佛法,就是给我们讲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1701221253
1701221254
此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是净空法师在美国净宗学会上的演讲。文中净空法师从净土宗的修行立场告诉我们“般若经所说五蕴皆空的总纲领与念佛求生净土有重要关系”,并告诫我们:“我们现在虽然对于般若经论有相当理解,切莫自满,理虽顿悟,事须渐修,自己的毛病习气能否断除,在日常生活中,财色名食睡,见色闻声,能否不动心,幻相现前,如有一丝毫爱恶之心,就不能出离三界。任何法门必须断烦恼才能超越轮回,唯念佛法门可以带业往生,只要伏著烦恼,即可出离三界,伏比断容易。文殊普贤在华严会上教导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也采用这个法门,可知选此法门乃真有智慧,是上上乘顶尖人物的选择。修净土法门,不但自己能成就,而且还要劝有缘的同参道友,在一生中圆满完成佛道。”
1701221255
1701221256
1701221257
1701221258
1701221259
大师读心经:人生大境界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
上一页 ]
[ :1.7012212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