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239064
五、原始的神大概都是单独的,愈后则有神的家谱,愈见人间化。
1701239065
1701239066
六、原始的神是很简单的,愈后则神本身的描写愈加详细。
1701239067
1701239068
看了这几条神话演进的系统,我们可看出古史的构成和神话的区别了。假使我们收集神话的材料,来编成一部中国的古代史,其事实虽异常玄妄虚誕;其演进的系统,却能适合人类进化的原理。这就是因为神话的传说是有时间性的,能随着人类的进化,而演进的。所以我认为用古代原始及演进的神话,来证明中国古代史的荒谬,在故纸堆的材料中,总是比较可靠的。
1701239069
1701239070
1701239071
1701239072
1701239074
中国古代神话研究 第三篇 《山海经》考
1701239075
1701239076
《山海经》古本三十二篇,汉刘歆校定为一十八篇。其《上山海经奏》曰:
1701239077
1701239078
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臣秀(歆)领校、秘书言校、秘书太常属臣望所校《山海经》凡三十二篇,今定为一十八篇。
1701239079
1701239080
然《汉书•艺文志》则云《山海经》十三篇,在形法家,不言有十八篇。今:班固作《艺文志》本刘歆《七略》,《七略》为歆所定,同为一人之言,不应自相牴牾。疑二说必有一误。考郭璞注本目录云:
1701239081
1701239082
此《海内经》及《大荒经》本皆进在外。
1701239083
1701239084
“进在外”,据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所载明刊本《山海经》十八卷之提要,则作“逸在外”。“逸在外”者,盖以《海内经》及《大荒经》乃刘歆所删除之逸篇也。歆与其父向校书惯例,所校定书皆除其重复,如校定《管子》,上书曰:“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所校雠中《管子》书三百八十九篇,太中大夫卜圭书二十七篇,臣富参书四十一篇,射声校尉立书十一篇,太史书九十六篇,凡中外书五百六十四,以校除复重四百八十四篇,定著八十六篇”。由此例之,则“逸在外”之《海内经》及《大荒经》,或即古本三十二篇之一部分也。依郭注语意,大约刘歆定本为十三篇,彼注《山海经》时乃将《海内经》及《大荒经》加入,而特为说明此皆“逸在外”者。表云十八篇,八字疑乃三字之讹(或后人以郭注本为十八篇而妄改)。今本《山海经》目录如下:
1701239085
1701239086
南山经第一
1701239087
1701239088
西山经第二
1701239089
1701239090
北山经第三
1701239091
1701239092
东山经第四
1701239093
1701239094
中山经第五
1701239095
1701239096
(上五藏山经五篇)
1701239097
1701239098
海外南经第六
1701239099
1701239100
海外西经第七
1701239101
1701239102
海外北经第八
1701239103
1701239104
海外东经第九
1701239105
1701239106
海内南经第十
1701239107
1701239108
海内西经第十一
1701239109
1701239110
海内北经第十二
1701239111
1701239112
海内东经第十三
1701239113
[
上一页 ]
[ :1.70123906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