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252805
1701252806
由于顺世论在印度是一个与历代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相对立的派别,因此,它几千年来一直受到压制,虽然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但相对于印度哲学中其他主要流派,它在印度古代历史上的影响还是有限。不过此派在印度思想史上的地位在总体上说应当加以充分肯定,它毕竟提出了许多与现代科学极为接近的思想,反映了古代中下层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使灿烂的古代印度文明更具多样性。
1701252807
1701252808
(1) 一个早期顺世论代表人物的名称。
1701252809
1701252810
(2) 参见德·恰托巴底亚耶著:《顺世论》(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3—92页。
1701252811
1701252812
(3) 如《梨俱吠陀》8,89,3中说:“因陀罗神是不存在的。谁曾见过他?那么我们崇敬谁呢?”
1701252813
1701252814
(4) 参见《续高僧传》卷第四。
1701252815
1701252816
(5) 参见金仓圆照著:《印度哲学史》,平乐寺书店,1963年版,第203页。
1701252817
1701252818
(6) 参见S.Radhakrishnan and C.A.Moore,A Source Book in Indian Philosophy,Oxford University Press,Bombay,1957,p.227。
1701252819
1701252820
(7) 即《罗摩衍那》(Rāmāyaṇa)和《摩诃婆罗多》(Mahābhārata)。
1701252821
1701252822
(8) 《摄一切悉檀》1。
1701252823
1701252824
(9) 《杂阿含经》卷第七。
1701252825
1701252826
(10) 《摄一切悉檀》5。
1701252827
1701252828
(11) 《摄一切悉檀》13。
1701252829
1701252830
(12) 《摄一切悉檀》8。
1701252831
1701252832
(13) 《摄一切悉檀》9。
1701252833
1701252834
(14) 《摄一切悉檀》10。
1701252835
1701252836
(15) 同上注。
1701252837
1701252838
(16) 《歌者奥义书》5,10,7。
1701252839
1701252840
(17) 《摄一切悉檀》14。
1701252841
1701252842
(18) 《摄一切悉檀》11。
1701252843
1701252844
(19) 《摄一切悉檀》12。
1701252845
1701252846
(20) 《摄一切悉檀》4。
1701252847
1701252848
(21) 《摄一切悉檀》7。
1701252849
1701252850
(22) 《摄一切悉檀》6。
1701252851
1701252852
(23) 《摄一切悉檀》2。
1701252853
1701252854
(24) 参见《摄一切见论》。
[
上一页 ]
[ :1.70125280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