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263578e+09
1701263578 睡眠生物钟培养:保持固定的睡眠习惯和起床习惯。
1701263579
1701263580 睡觉打鼾需要及时了解原因,必要时就医。
1701263581
1701263582 希望,大家能够睡个好觉。
1701263583
1701263584 浮躁的解除——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提升自己
1701263585
1701263586 社会学家认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一直都是在做自己身体的延伸。利用棍棒延伸了自己的手,利用汽车延伸了自己的脚,利用望远镜延伸了自己的眼睛,利用电话延伸了自己的嘴巴。
1701263587
1701263588 而互联网的使用,本质上是在对我们的思维进行延伸。利用互联网进行思维的提升也会是未来的趋势。
1701263589
1701263590 但是目前,通过在网上学习知识也存在非常多的问题。相对来说,它并没有传统的阅读和学习方式那么有效率,但是这就像汽车刚被发明时跑不过传统的马车一样,最终,马车还是会被汽车远远超过。
1701263591
1701263592 所以,我们也需要慢慢习惯新的事物,这样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那么,目前利用互联网进行个人提升存在哪些问题呢?
1701263593
1701263594 目前,在线上学习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我们个人的“虚假学习感”——跟我们复习期末考试一样:看过就忘,不忘也不会用,会用也用错地方。
1701263595
1701263596 当我们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时,这些信息会极大地占用我们的注意力广度,我们很难集中在一小部分信息里面,而这样我们就无法保证思维的深度。即使我们所阅读的知识拥有一定的深度,但是由于我们无法集中注意力去理解,所以我们能够明白的其实也非常少。
1701263597
1701263598 我们可能在刷朋友圈时,这一秒还在看关于康德道德观的“深度好文”,但是为了尽快刷完不被老板捉到扣工资,然后就点击了退出,看下一条信息,自己并没有进行深度的思考,只是大致地扫了几眼。
1701263599
1701263600 我也看过一些问答平台,甚至没有分开那些极短的段子、点评类的回答,以及长文回答,这样的情况对大众的弊端非常大,群体的耐心会被慢慢消磨。
1701263601
1701263602 信息专家约翰·奈斯伯特(John Naisbett)曾说:“我们简直要在信息的海洋中淹死,但终因缺乏知识而饿死。”互联网时代,信息和知识都在不断增加。但是信息的增加速度却远超知识。这就造成了另外两个问题。
1701263603
1701263604 一方面,我们从信息中筛选知识的成本越来越高,我们想要学系统知识的难度增大。另一方面,媒体为了方便我们理解,减少消化时间,将内容尽可能进行了简化,只提供精华,而这就无法培养起我们对知识的深度思考能力。
1701263605
1701263606 所以,如果没有正确的方式,长期通过线上学习知识,会难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也可能会削弱一个人深度加工知识的能力。
1701263607
1701263608 不过,即使线上学习相对目前的传统学习方式存在诸多不足,只要技术发展起来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也会慢慢被更广泛地取代。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适应线上学习呢?
1701263609
1701263610 其实,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学习,做笔记都是非常好的方式。我个人就有多达30本的笔记。即使是在网上看到一些文章,我也会把其中比较有收获的知识记下来。久而久之,我的知识广度和深度都会多一些。
1701263611
1701263612 在尼尔·布朗(M.Neil Browne)和斯图尔特(Stuart M.Keeley)的著作《走出思维的误区》中,它将我们对知识的涉猎过程称为“海绵式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很好地积累我们的知识广度,但是我们却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
1701263613
1701263614 而我们做笔记的过程实际上则是“淘金式学习”。我们必须学会筛选哪些知识值得记,哪些不值得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知识的加工深度更深,条理性更好,且能慢慢培养起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
1701263615
1701263616 另外,从心理层面上,做笔记还能带动更强的注意力。我们做笔记时需要对知识进行再次加工和理解,这也就保证了知识的记忆效果更好,不容易遗忘。
1701263617
1701263618 经常做笔记能够大大减少线上学习带来的“虚假学习感”问题,不至于使知识看过就忘,没忘的也不会用。
1701263619
1701263620 构建知识体系——大脑认知资源的节能模式
1701263621
1701263622 社会学家马敏在其著作《政治象征》中认为,在以往知识较为贫瘠的过去,一些政治精英通过垄断对“自由”等词语的解释权来达到对群众的煽动。
1701263623
1701263624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缺乏对知识足够的理解,那么我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觉得这个有道理,那个也没错。
1701263625
1701263626 而当下也存在非常多这样的情况,一些媒体和公众号,利用那些不可以量化的指标,告诉大家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如果缺乏足够的知识水平,有的时候确实挺容易被忽悠的。
1701263627
[ 上一页 ]  [ :1.70126357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