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26359e+09
1701263590 但是目前,通过在网上学习知识也存在非常多的问题。相对来说,它并没有传统的阅读和学习方式那么有效率,但是这就像汽车刚被发明时跑不过传统的马车一样,最终,马车还是会被汽车远远超过。
1701263591
1701263592 所以,我们也需要慢慢习惯新的事物,这样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那么,目前利用互联网进行个人提升存在哪些问题呢?
1701263593
1701263594 目前,在线上学习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我们个人的“虚假学习感”——跟我们复习期末考试一样:看过就忘,不忘也不会用,会用也用错地方。
1701263595
1701263596 当我们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时,这些信息会极大地占用我们的注意力广度,我们很难集中在一小部分信息里面,而这样我们就无法保证思维的深度。即使我们所阅读的知识拥有一定的深度,但是由于我们无法集中注意力去理解,所以我们能够明白的其实也非常少。
1701263597
1701263598 我们可能在刷朋友圈时,这一秒还在看关于康德道德观的“深度好文”,但是为了尽快刷完不被老板捉到扣工资,然后就点击了退出,看下一条信息,自己并没有进行深度的思考,只是大致地扫了几眼。
1701263599
1701263600 我也看过一些问答平台,甚至没有分开那些极短的段子、点评类的回答,以及长文回答,这样的情况对大众的弊端非常大,群体的耐心会被慢慢消磨。
1701263601
1701263602 信息专家约翰·奈斯伯特(John Naisbett)曾说:“我们简直要在信息的海洋中淹死,但终因缺乏知识而饿死。”互联网时代,信息和知识都在不断增加。但是信息的增加速度却远超知识。这就造成了另外两个问题。
1701263603
1701263604 一方面,我们从信息中筛选知识的成本越来越高,我们想要学系统知识的难度增大。另一方面,媒体为了方便我们理解,减少消化时间,将内容尽可能进行了简化,只提供精华,而这就无法培养起我们对知识的深度思考能力。
1701263605
1701263606 所以,如果没有正确的方式,长期通过线上学习知识,会难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也可能会削弱一个人深度加工知识的能力。
1701263607
1701263608 不过,即使线上学习相对目前的传统学习方式存在诸多不足,只要技术发展起来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也会慢慢被更广泛地取代。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适应线上学习呢?
1701263609
1701263610 其实,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学习,做笔记都是非常好的方式。我个人就有多达30本的笔记。即使是在网上看到一些文章,我也会把其中比较有收获的知识记下来。久而久之,我的知识广度和深度都会多一些。
1701263611
1701263612 在尼尔·布朗(M.Neil Browne)和斯图尔特(Stuart M.Keeley)的著作《走出思维的误区》中,它将我们对知识的涉猎过程称为“海绵式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很好地积累我们的知识广度,但是我们却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
1701263613
1701263614 而我们做笔记的过程实际上则是“淘金式学习”。我们必须学会筛选哪些知识值得记,哪些不值得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知识的加工深度更深,条理性更好,且能慢慢培养起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
1701263615
1701263616 另外,从心理层面上,做笔记还能带动更强的注意力。我们做笔记时需要对知识进行再次加工和理解,这也就保证了知识的记忆效果更好,不容易遗忘。
1701263617
1701263618 经常做笔记能够大大减少线上学习带来的“虚假学习感”问题,不至于使知识看过就忘,没忘的也不会用。
1701263619
1701263620 构建知识体系——大脑认知资源的节能模式
1701263621
1701263622 社会学家马敏在其著作《政治象征》中认为,在以往知识较为贫瘠的过去,一些政治精英通过垄断对“自由”等词语的解释权来达到对群众的煽动。
1701263623
1701263624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缺乏对知识足够的理解,那么我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觉得这个有道理,那个也没错。
1701263625
1701263626 而当下也存在非常多这样的情况,一些媒体和公众号,利用那些不可以量化的指标,告诉大家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如果缺乏足够的知识水平,有的时候确实挺容易被忽悠的。
1701263627
1701263628 那么,怎样才能够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呢?那就是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完善的知识体系不仅能够强化自己的思辨能力,也能够加强自己对事物的分析能力。
1701263629
1701263630 知识体系之所以能够称之为体系,是因为它拥有体系的属性。而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功能。我们想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就要从体系的共性和知识的个性去分析。
1701263631
1701263632 体系的定义是这样的: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是不同系统组成的系统。那么,根据体系的定义,我们能够得到哪些性质呢?
1701263633
1701263634 1.多元性
1701263635
1701263636 体系的“系”的第一层意思是系列,意味着体系的形成是非单元的,必须有多种元素组成。正所谓:“单调不成乐,单色不成画,单人不成群。”也就是说,单一的知识不算体系,从这点出发可以知道,我们想要构建体系的前提是拥有足够的元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元认知——对事物认知的认知。如果想要构建一个体系,那么就需要我们吸取足够的元认知。
1701263637
1701263638 就拿我本人来说,我的很多知识都是小时候从《十万个为什么》和《蓝猫淘气三千问》里学来的。在当时那个年龄,这些读物也算是通识教育读物了,至今我个人也觉得深受裨益,因为在小时候学到的知识对世界观的构建更为基础,影响更大。
1701263639
[ 上一页 ]  [ :1.7012635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