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263729
心理学家德西(Deci)和瑞安(Ryan)的研究证明,促进个人控制系统可以真正地增加个体的健康和幸福。而另一位心理学家陆贝克(Rubaek)和他的同事通过对囚犯的观察发现,那些对环境有一定控制权的囚犯——可以是一把椅子、自己开关电灯等,都会有较少的压力体验,较少出现健康问题,并且会有更少的故意破坏行为。
1701263730
1701263731
心理学家提莫(C.Timko)和莫欧斯(Moos)则通过对家庭和谐状况的研究发现,和我们一起住的人,如果可以自己决定早餐吃什么,晚睡还是早起,他们可能活得更久和更快乐。
1701263732
1701263733
很多研究都证明了控制感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一旦失去了这种对环境的控制感,动物的警觉就会被唤醒,处于备战状态。人类也是如此。
1701263734
1701263735
如果环境没办法给我们控制感,那么我们也会感觉到不安和警觉,更敏感更易激动。所以,当别人不能满足我们时,我们就会感觉到控制感的丧失,进而被唤醒“战斗”的应激状态。
1701263736
1701263737
每个人都有对环境和他人的控制需求,虽然程度不一样。尤其是恋爱中的双方,一些人会产生对对方很强的占有欲,甚至希望对方能够减少与其他异性的接触。
1701263738
1701263739
而在家庭中控制感的表现,则往往是父母希望子女能够朝自己所希望的方向去生活和发展。而这会让孩子丧失对环境的控制感,进而触发排斥。但是这也进一步让父母的控制感降低,引起进一步的管控,进而形成一个死循环。
1701263740
1701263741
一些人对环境的控制需求较少考虑别人对环境的控制需求,这就很容易侵犯到他人的空间,进而造成双方的矛盾。
1701263742
1701263743
比如,在宿舍里,有人将视频的声音开得很大,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当我们向对方说:“你的视频开的声音有点大,可以关小声些吗?”一些控制感很强的人反而会觉得你侵犯了他的领域,不仅不会按你要求的去做,反而会去挑衅你。
1701263744
1701263745
因为,宿舍的空间远小于我们对环境心理安全距离的需要,但是我们却不得不与他人共享这样狭小的空间,于是每个人对环境的控制需求都很难得到满足。如果彼此无法有足够的安全感,越小的空间越容易产生矛盾。
1701263746
1701263747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后面提到的“自我实现预言”的方式去提建议,对方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强的反应了。反过来,如果我们对环境的控制感比别人高,我们就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这其实是进化的遗留问题,并不是对方有意“侵略”。
1701263748
1701263749
“我就知道!”——吵架时为什么总想否定对方的一切
1701263750
1701263751
我偶尔听到我朋友和他女朋友吵架,有的时候他不得不跟我留在公司加班,不能赴约,他女朋友开口就说:“你一点都不爱我。”我哭笑不得,只能跟他说你有事就先去吧,这边我自己可以搞定。
1701263752
1701263753
其实,我们生活中很多人争吵时,都会出现这种情况——绝对化。因为当前的事情,而延伸到全部否定。而这其实就是心理学上的“验证性偏差”——当我们在主观上支持某种观点时,我们往往倾向于寻找那些能够支持我们这个观点的信息,而忽略那些能够推翻我们观点的信息。
1701263754
1701263755
比如,很多炒股的人在炒股时,当市场上形成一种“股市将持续上涨”的信念时,投资者往往对有利的信息或证据特别敏感或容易接受,而对不利的信息或证据视而不见,从而继续买进并进一步推高股市。相反,当市场形成下跌恐慌时,人们就只能看到不利于市场的信息了,从而进一步推动股市下跌。
1701263756
1701263757
社会心理学家艾伯特·哈斯托夫(Albert Hastorf)和哈德利·坎特里尔(Hadley Cantril)做过一个实验。
1701263758
1701263759
1951年美国大学生足球赛,达特茅斯印第安人队对阵普林斯顿老虎队。这是一场非常粗暴的比赛。在整场比赛中,普林斯顿一个队员的鼻子断了,达特茅斯队一个队员的腿断了。然而,两所大学的报纸对这场比赛的评述截然不同,都认为是对方球员的犯规次数更多,更没有道德。
1701263760
1701263761
出于好奇,艾伯特·哈斯托夫和哈德利·坎特里尔从两个学校随机抽取了一些学生,组成两组被试者。然后,安排被试者在同一个房间观看那场比赛的录像,然后再用相同的评价系统来评价两支球队的犯规情况。
1701263762
1701263763
比如,当被问到是不是达特茅斯队的队员抢先动粗时,36%的达特茅斯大学的学生选择“是”,而86%的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选择“是”;同样,只有8%的达特茅斯大学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球队没有必要动粗,而35%的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认为达特茅斯队的队员完全没有必要动粗。
1701263764
1701263765
也就是说,即使我们看到的东西是一样的,我们仍然会因为立场和态度倾向的不同,而选择相信我们想要相信的。一旦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我们也会相信自己所得到的依据。
1701263766
1701263767
而且,也有一些研究发现,越是聪明的人越容易产生这种偏见。他们对自己的判断更为自信,因为他们更能够从无关联的信息中找到“可能的联系”。
1701263768
1701263769
我们在判断事物时,会有很多主观感情的投入。尤其是在我们社交活动中,如果我们觉得某个人不喜欢我们,那么我们就会自发地去寻找他不喜欢我们的证据,而忽视他的其他行为,这就造成了无端的厌恶。
1701263770
1701263771
而人的情绪感知非常敏感,当对方感知到你对他的不信任时,也会反馈以厌恶,进而让你觉得自己的直觉是对的。
1701263772
1701263773
这也表现了沟通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能够及时沟通,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所担心的事情是多余的。有些夫妻甚至会用各种方式去“考验”自己的另一半是否忠诚,而这实际上也会因为我们的主观不信任而产生我们“想要的答案”。
1701263774
1701263775
另一方面,则是在争执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情绪化,进入验证对方各种不好的信息搜索,以证明对方的各种不对,即使是与此事无关的陈年旧事,我们也不会放过。
1701263776
1701263777
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那些绝对化的词语——“你总是……”“你从来……”,而这种描述则会引发对方为了维护形象的激烈反驳,进而造成争执的升级。
1701263778
[
上一页 ]
[ :1.70126372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