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283504
1701283505
元情感。
1701283506
1701283507
寻找与原色相应的元情感。在感觉心理学的色彩理论的鼓励下,不由得要询问是否存在与原色(见第176页及其下1页)相应的元情感(也叫初始情感“Primäremotionen”或基础情感“Basisemotionen”)。前面已经指出,将三种无法再分解的颜色——红、绿、蓝——调和在一起,可以调配其他各种颜色。事实上,心理学家反复将元情感相互组合,当然,结果大相径庭。(Ortony & Turner, 1990)比如,有的表格只列出两种元情感,即“痛苦”和“欢乐”(Mowrer, 1960),有的表格则列出包括六种(Ekman, 1984)、八种(Plutchik, 1980)甚至更多种(Izard, 1971)。这么说来,研究人员难道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决定元情感的种类的吗?凡事都有一个度,因为归根结底,每一份表格当然都是以某种标准为基础的。
1701283508
1701283509
确定元情感的标准。作者们选择元情感所采用的标准也是不一致的;但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标准:
1701283510
1701283511
——元情感在孩提时代就已形成,与以后的经历无关。孩子在很小时就会表达恐惧和愤怒,而自豪感和羞耻感则形成较晚。(Lewis, 1993, 1995)
1701283512
1701283513
——元情感在各种文化中都有表现,并得到了观察家们的一致解释。
1701283514
1701283515
——元情感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1701283516
1701283517
这三种标准不可能得到广泛的认同。比如,日本人坚持认为,必须承认“取决于某人的舒适感”(Lazarus, et al., 1970)是元情感;当然,他们可能也不指望得到其他文化的代表人物的认同。以西方文化为取向的心理学家高度一致地认同“愤怒”为元情感,而以亚洲集体主义文化为取向的心理学家则认为“羞耻感”和“丢面子”非常重要。(Kitayama & Markus, 1994)文化心理学家指出,只有在某一文化背景下被认为十分重要的情感,才可以称为元情感。(Roseman et al., 1994)当然,保尔·埃克曼已经考虑了上述前提中的多个前提,以便划分作为元情感的某种感情。
1701283518
1701283519
保尔·埃克曼的六种元情感。保尔·埃克曼展示了不同文化的人的脸型照片,如插图9.1所示。他想问调查对象,每一张面孔表现的是怎样的感情状态。(Ekman,1973)
1701283520
1701283521
1701283522
1701283523
1701283524
插图9.1 这些脸型表现的是什么感情呢?
1701283525
1701283526
埃克曼发现,不同文化的人在解释面部表情时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由于完全不同的生活背景,他们的一致性也非常明显。首先,恐惧、愤怒、厌恶、惊奇、悲伤和喜悦等情感的表现是一致的。(Ekman, 1993)同样,许多西方的和非西方的社会成员也都知道“蔑视”。(Ekman & Heider, 1988)此外,调查对象在互相分开的时候还会告诉你,在哪些条件下通常会产生这些感情。可见,他们懂得在遭到侮辱、威胁和损失时通常应该作出什么样的反应。(Ekman, 1984)对大部分人来说,插图9.1所示的脸型照片从左到右依次表示:愉快、愤怒、悲伤、惊奇、厌恶和恐惧。因此,埃克曼认为,感情是由遗传决定的。每个人都知道,人们能体会到的感情多种多样,问题在于如何解释感情的产生。
1701283527
1701283528
比较复杂的情感的产生。罗伯特·普拉切克(Plutchik, 1980)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他认为,几种元情感混合在一起,就可能产生比较复杂的情感。比如,皮亚杰研究道德发育实验中的那个小女孩,在母亲不在时偷偷地走进厨房,偷吃蜂蜜时就既有喜悦也有恐惧。她接着会体验到哪些比较复杂的感情呢?愧疚感!再举一个例子,普拉切克认为,嫉妒是爱和怕共同作用的结果。
1701283529
1701283530
但是,认知过程对比较复杂的感情的产生也起某种作用。大城市的行人如果遇到向自己乞求施舍的人,情感上会作出怎样的反应呢?这取决于这位行人如何理解别人所说的困境。如果他把这种贫困归因于“喝酒”,那么就会表现出愤怒;如果行人相信这个乞丐陷入困境不是自己的过错,那么他就极可能会产生同情。如果这个行人认出乞丐是以前本企业被自己无理解雇的同事,那么还可能产生愧疚感。在第一种情况下,即认为是酗酒的原因,人们就会深信陷入困境的人是咎由自取;在第二种情况下,人们会觉得帮不上忙,无法改变他的困境;最后,在第三种情况下,由于解雇的决定无法改变,所以会产生自责。在所有这三种情况下,感情变化都是在认知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的。(Weiner, 1982)
1701283531
1701283532
最初能体会到的元情感的数量,很快就会多得数不胜数,因此必须加以分类。
1701283533
1701283534
情感的分类。尽管情感的种类很多,但还是可以根据以下两个标准(“方面”)加以分类:
1701283535
1701283536
——根据体会到的愉快或者不愉快这种感情的程度;
1701283537
1701283538
——根据体验的强度;比如,幸福和欣喜,二者表示是愉快的感情,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幸福和欣喜之情比高兴的感情更强烈。插图9.2再现了26种感情经历的顺序,这是詹姆斯·罗塞尔的研究成果。(Russel, 1980)
1701283539
1701283540
1701283541
1701283542
1701283543
插图9.2 情感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根据詹姆斯·罗塞尔的观点,情感可以分为四类:强烈的愉悦感、微弱的愉悦感、强烈的不悦感、微弱的不悦感。(Russel, 1980)
1701283544
1701283545
如果像罗塞尔那样按照“愉快”和“不愉快”程度对感情加以分类,那么,人们首先就会感觉到:积极的和消极的感情是不能同时体验的一对真正的矛盾。这样说正确吗?
1701283546
1701283547
不同的但可同时体验的感情。约翰·卡乔波请大学生们在一个强度标尺上标注他们对舍友的感情的积极程度。(Cacioppo et al., 1997)然后给他们另一个标尺,让他们根据自己对同一个人的消极感情对他作出评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舍友的消极感情的程度与积极感情的程度没有关系。因此,人们可以同时对一个人既有积极的感情也有消极的感情。怎么可能对同胞同时有积极的感情和消极的感情呢?对大脑的研究结果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就是说研究表明,处理亲近情感,比如爱和幸福的细胞和处理疏远情感的细胞处于不同的大脑区域。(Davidson, 1994, 1998)特别是当人们产生强烈的感情,比如恐惧、愉快或惊奇时,同时发觉身体也有变化。这是自主神经系统影响的结果。
1701283548
1701283550
9.1.2 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
1701283551
1701283552
自主神经系统的两大分支。许多日常表现表明,感情和生理变化的关系非常密切。比如我们听说,某人害怕得汗毛直竖;某人激动得发抖;某人吓得额头直冒冷汗;或某人惊讶得目瞪口呆。晚上走在冷清的街道上,突然觉察到危险,马上会心跳加速,直冒虚汗,口干舌燥。所有这些身体变化都是自主神经系统的责任。它自动调节体内的许多过程。但是,正如信息框5.3(见第232页)所描述的,还有其他能够控制这些过程的可能性(比如,生物反馈)。自主神经系统由两大“分支”组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这两大分支遵循的乍看起来是对立的目标,但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插图9.3显示,人体的大部分器官都同这两大分支密切相关。
1701283553
[
上一页 ]
[ :1.70128350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