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292086e+09
1701292086 恩赐原有分别,圣灵却是一位。
1701292087
1701292088 职事也有分别,主却是一位。
1701292089
1701292090 功用也有分别,上帝却是一位,在众人里面运行一切的事。
1701292091
1701292092 对此圣安布鲁斯评论道:“不管出自谁人之口,只要是真实的,即来自圣灵。”
1701292093
1701292094 弗里肖夫·舒昂主张“存在是分等级的,与此相应的认知也是有等级的”,他由此来探讨宗教的超越统一性。确切地说,这也是意识光谱最重要之处:存在被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都有各自的认知模式,这些模式有自己的等级并进行相应的演变,范围从纯粹的非对立觉知(心灵)一直到纯粹的符号表示(自我)。因此,可以从认识论的角度来探究宗教的统一性。随着初级二元对立的出现,非对立认知模式被撕裂和分割,并导致对立认识模式的产生,其中的符号化内容则由生物社会带提供。奥秘的非对立认知模式被通俗的符号模式取代。于是,当休斯顿·史密斯评论舒昂的著作时说:“宗教上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问题转化为心理类型的问题,即奥秘和通俗。”而我们只需将其表述为:宗教上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问题转化为认识模式的问题,即非对立和符号化映射(见图9-3)。
1701292095
1701292096
1701292097
1701292098
1701292099 图9-3 统一性与多样性
1701292100
1701292101 因此存在阶层就是通俗阶层,即许多不同的自我运用许多不同的生物社会带赋予的知识,符号性地认识许多不同的神灵;而大心境界就是奥秘阶层,即万能的神性之层,非对立觉知,其中许多自我和许多神灵在对真相的永远全知中结合起来。唯一的分水岭就是初级二元对立。
1701292102
1701292103 至此,在从意识光谱“下降”的过程中,我们已看到,针对自我阶层的这些方法的共同目标都是治愈角色与阴影之间的第四级分裂,以获得完整的心灵(自我阶层)。随着不断的深入,我们清楚了各种存在主义的目标都是治愈整个心灵与身体之间的三级分裂,以获得完整的生命体(存在阶层)。随后我们将了解到,神秘主义探讨得更为深入,其目的是治愈整个生命体与环境之间的主要分裂,以获得整个宇宙(大心境界)。而且,关键是一个人可以单独或以组合的方式运用这些手段,并且他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来沿光谱下降,同时借鉴那些我们已有所描述的技巧来到达并充实其想要的阶层。[3]
1701292104
1701292105 我们可能顺便提到过一个具有一般性但绝不是硬性的原则,即如果一个人先“治愈”或“解决”上面的层次,那么就可以更容易地进入光谱的更深一层。具体地说就是,治愈自我阶层后可以更容易地达到存在阶层,而治愈存在阶层反过来可以更容易地达到“大心境界”。简略地说,“治愈”或“整合”某一个阶层后,就可以更容易地离开或超越,因为那样我们的能量就不会被该阶层的问题束缚。
1701292106
1701292107 如果个我试图停留在存在阶层上,那么他就可以运用任意的存在主义(肉体、心性或两栖)或有神论(通俗)来充实该阶层,这就像一旦到达自我阶层,针对该阶层的“疗法”也可用于不断丰富该振动阶层的潜能。但如果个我试图超越存在阶层,那么他应该清楚这个阶层代表了他在不放弃所熟悉的一切的前提下,能下降到的“最深”阶层。如果他准备认识上帝而不是崇拜他,成为世界而不是与之遭遇,接受死亡而不是担心死亡明天就到来,那么他即可以开始弃世之道、回归之旅、永恒的宗教,并下降到心灵。
1701292108
1701292109 [1] 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分界线与真实无关……自我与外部世界之间建立分界线的唯一结果就是导致了里外颠倒的混乱。这一界限的确立不会改变界限实际上并不存在这一事实。唯一的结果就是错觉、自我欺骗、巨大的谎言或异化。
1701292110
1701292111 [2] 本书将此图表翻转了180度,因此引用时“之上”和“之下”被颠倒了过来。
1701292112
1701292113 [3] “疗法”可用于充实某个阶层,也可以用于“治疗”某个阶层,这一点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长处。因此,该派心理学有欠精准地定义道,在各个阶层上,“令人满意的缺陷可避免疾病;成长的满足感会带来积极的健康”。
1701292114
1701292115
1701292116
1701292117
1701292118 意识光谱(20周年纪念版) [:1701290546]
1701292119 意识光谱(20周年纪念版) 第10章 无人之地
1701292120
1701292121 在存在阶层与大心境界之间的即是意识光谱中最神秘的、未被探索过的、被误解的、引发恐惧且最使人迷惑的部分——超个人带。这个带区既能被体验为“灵魂的暗夜”,也可以被体验为阿弥陀佛的无限之光;一个人在此处可能会看到菩萨或天使的幻象,也可能被死神阎魔,即原型的魔王的使者召唤;他可在此处发现内在向导,也可能落入可怕的守门人之手。他的认同可能超越身体,也可能被匆匆带走,远赴星际旅行。在这些带区人们发现了超感官知觉的奇异现象,比如透视眼和顺风耳(如果它们确实存在),而且在此处一个人可以重新过“过去的生活”或被投射到未来。如果确实存在无人之地,那它就是超个人带。
1701292122
1701292123 历史上这些带区尚未像其他阶层一样被广泛研究,其原因在于:(1)它们能将大多数人吓得六神无主;(2)正统的精神病学认为它们是心灵受到极大干扰的征兆;(3)开悟的大师们称之为入魔的幻觉,即最具欺骗性的错觉。总之,我们都同意大师们的观点,但这不是说超个人带作为研究课题是完全无价值的,只是,对于追求大心境界之人而言,它们是致命的消遣,是必须快速穿越的层面。不管怎样,我们将简要对其进行评述,毕竟现在对这些带区的兴趣在迅速兴起。
1701292124
1701292125 关于这些带区我们有一个基本点必须记住,那就是当个体未彻底突破初级二元对立并随后进入超个人带区时,他通常还“携带”着在生物社会带和自我阶层得到的映射,而这些映射将极大程度上决定他看待这一领域的方式。最重要的是,许多人的映射告诉他们,这些带区并不存在或至少是病态的,这样当他们偶然进入这些带区时,他们立刻会担心自己的神智,其实那是在这些带区之中长期“坚持”自我的过激反应,该体验几乎没什么害处,但一直令人感到恐怖。我们认为,这些带区确实存在(虽然人们认定的所有现象不一定都发生于此处),而且它们本身并不是不理智的。虽然许多被诊断为“精神病患者”的人可能会因为缺少足够的指导而迷失于这些带区,然后做出反应,这就像正常说英语的人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遭遇德语一样。当然,这些带区不代表绝对实相,它其上的任何阶层都不代表。正统的精神病专家不会在这些层面上发现疯狂,相反,他们会通过定义疯狂而在这些层面上将其发明出来,这反映了一种不可思议的事实,即社会传统所接受的意识阶层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政治事件——意识政治学。
1701292126
1701292127 为了看到超个人带有利的一面,我们只需要了解一下形式更为纯粹的西藏神秘主义,或是与西方传统更接近的荣格分析心理学。这两个主题研究起来都需要几本书的篇幅,所以我们的评论可能会有失体面地背上肤浅的恶名。另一方面,在超个人带,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会超出自己的深度,不过我们仍将基于荣格的工作以及某些东方的神秘传统,尤其是密教经典,来冒险做一些假设。
1701292128
1701292129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观点虽然有点令人难以置信,但也不难理解。这就像人一般都有十根手指、一个脾、两个肾一样,荣格认为人的“思想”可能包含着通用符号,或者说是“原型”。因为从生物角度看,他们都属于整个物种,所以他们不可能仅仅是个人或个体,而且还是超个人或“集体的”。荣格说道:无意识(除个人之外)的另一部分就是我所谓的非人格或集体无意识。正如字面意思所暗示的一样,其内容不是个人的而是集体的。也就是说,它们不属于单独的个体,而是属于一整群个体,通常是整个国家,甚至是整个人类。这些内容不是在个体一生中获得的,而是先天形式和本能的产物。虽然孩子不具有先天的观念,但他仍具有以确切方式行使功能的高度发达的大脑。这个大脑继承自祖先,同时它也是整个人类心灵功能的积淀。因此孩子生来就具有一种器官,而该器官行使功能的方式与它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发挥作用时的方式并无二致。大脑中执行的是本能,以及始终是人类思考基础的原始意象……关于这些原始意象以及原型,荣格说道:就像生活中有典型情况一样,许多原型一直存在着。无尽的重复已将这些体验刻入了我们的心灵结构,但不是充满内容的意象形式。起初,只有形式而没有内容,这仅代表了特定感知和行动的可能性。当某个符合特定原型的情况发生时,该原型就被激活……荣格认为,促使原型的激活,产生不理智结果的唯一条件就是,个体拒绝与原型的阐述或扩张配合。也就是说,原型为了替个体寻求意义,而为意象和神话赋予了活力,而个体却拒绝与之建立有意识的联系。另一方面,如果他与原型的阐述合作,那么它能为人生提供强有力的、有益且有意义的指导。因此,荣格认为原型类似原始的“精神本能”,这样,就像所有其他“本能”或需要一样,如果它们被关注,它们将产生圆满;而如果被回避,则产生神经症。
1701292130
1701292131 我们已经注意到,集体无意识的原型与阿赖耶识的习性或种子或种子形式很相似。那么,下面的这种情况就不足为奇了:一方面,荣格心理学在处理原型时不是通过智力的或逻辑的分析手段,而是借助梦境和神话意象来将其放大;而另一方面,某些东方神秘主义的形式也试图利用这些原始形式,借助意象和宗教神话将其放大来实现灵性的成长。德国喇嘛戈文达认为,由此产生的灵性成长,即与大心境界的接触。无法通过建立基于理性的坚定信仰、理想和目标来获得,而只有通过有意识洞察头脑的各个层面才能获得这种成长,而逻辑推理和不着边际的思考是无法达到或影响那些层面的。
1701292132
1701292133 这种洞察和转变只有借助内观这一强大的力量才能实现,而内观的原始意象或“原型”即我们心灵的形式法则。它们就像种子一样,埋入了我们潜意识的肥沃土壤中,发芽、成长及绽放其潜能。荣格的心理分析和藏传佛教的观想技巧都试图阐述而不是回避这些原始形式,从而对其加以利用,获得有益的成长。在荣格的体系中,这一点是通过运用反映普遍神话主旨的关键梦境和意象来实现的,这样个体就能与塑造所有人类行动的原型建立有意识的联系,而不是沦为其未察觉的工具。类似地,藏传佛教使用关键意象,比如五方佛或观想佛像。能意识到世界及创造世界的各种力量,(如此)我们就变成它们的主人。只要这些力量蛰伏于我们体内、未被察觉,我们就无法接近它们。因此,有必要将其通过意象的形式投射到可见之处。充当此目的符号就相当于化学中的催化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液体会突然转变为固体结晶,这也揭示了此符号真正的本质和结构。任何认真做过这些或其他类似“原型阐述”练习的人都会证明,它们显然打开了深刻影响个体基本存在情感的巨大能量之源。正如马丁(P.W.Martin)在描述荣格关于此过程的“发现”时所说:简单地说,(荣格发现)当今无意识正在心理学家的咨询室中制造着符号。很久以前,这些符号带来了新能量和新洞见。通过该活动所运用的符号,现代的欧洲人和美洲人同样体验到了生命充满动感的重生。这些练习尽管在内容上各不相同,但仍有一些相同的形式特征,因为它们都试图帮助阐述和放大这些原始的“种子”并与之结合。例如,藏传佛教的观想技巧就包括两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神话意象的阐述或创造(sristi-krama);第二个阶段是将这些意象融合或合并(laya-krama)“到正常的生活和意识中”。这个有意识接触并重新合并的双重过程反映出,它的原理与我们已检视过的其他阶层的“治疗”如出一辙,从接触和整合阴影到接触和整合身体都是如此。因此,在超个人带上的这些练习会导致“生命充满动感的重生”,正如基于同一原理的类似练习会在自我阶层和存在阶层上产生相似的“生命充满动感的重生”。那么,我们对从超个人带本身蓬勃而出的“生命充满动感的重生”还能做何评论呢?首先,让我们再一次聆听荣格对原型的论述:我们理解我们所想的吗?我们只理解纯粹等式一般的思考,从那种思考中,除了我们放入的内容之外什么也产生不了。那就是理解力的方式,但除此之外还有存在于原始意象中的思考——比历史之人更古老的符号。这些意象从一开始就在人类体内根深蒂固了,而且永远存在,并一代代流传下去,于是这就构成了人类心灵的根基。只有我们与这些符号保持和谐一致时,我们才能过最完整的生活,而智慧即是它们的回馈。这既不是信仰的问题,也不是知识的问题,关键在于我们的思考要与原始的无意识意象保持一致。那么荣格会问,你是凭借何种神话生活的呢?因为神话意象源自集体无意识和超意识,而且在其他诸事中,社会传统、语言、逻辑或任何特定宗教或个体的错觉既不能将其玷污,也不能使其堕落。此外,神话的语言是连带的、整合的,而普通的思想却是分裂性的、分析的,因此它更清楚、更真实地反映了宇宙无缝天衣中的实际物理现实,以及所有事物的相互依赖和相互穿透。请记住,神话使通向能用言语表述的绝对实相的最近路径变得具体化。所以,神话可以暗示个体的普遍性,直接指向其根本上充满快乐的与所有创造的统一,并为其赋予了一种完整性,从而将他带出日复一日的沉闷琐事,转而投入到超个人广袤而又充满魔力的世界。
1701292134
1701292135 简单地说,荣格认为神话是原型的直接体现,是整合的、模式化的,也是全盘的、包容性的,与任何其他符号系统相比,它更真实地体现了实相。虽然它本身不会废除所有的二元对立,但它能使其暂停。这正是真正的神话令人难以置信的、使生命获得新生的威力和永恒的魅力所在。别忘了印度教把这些超个人带称作“ananda-maya-kosa”,即纯净极乐的阶层,而准确地说是因为对立战争暂停了,因此才显得充满极乐。
[ 上一页 ]  [ :1.70129208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