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297418e+09
1701297418 研究发现的意义和后续研究
1701297419
1701297420 这些研究者在同一个疗养院,用同样的被试所做的后续研究也许能为这项研究结果的重要性提供最好的证明(Rodin & Langer,1977)。第一项研究结束的18个月之后,兰格和罗丁又返回阿登屋疗养院作进一步的跟踪调查,以了解责任感提升条件是否存在长期效应。对于依旧住在该养老院的老人,由养老院的医生和护士对他们进行评估。此外,该文的作者之一(J.罗丁)与这些老人作了一次有关心理学和衰老的特殊讲座。对参加这次讲座的上次实验的被试人数进行了记录,并记录了提问的问题类型和频率。
1701297421
1701297422 护士对老人们的评估结果显示,责任感提升组的情况仍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总平均数(把所有评定结果加起来,再计算平均分)是352.33,而对照组是262.00(统计差异极为显著)。从医生那里得到的健康评定值也表明,实验组的整体健康状况有所上升,而控制组则有轻微的下降。虽然在参加讲座的人数方面,两组没有显著差异,但大多数问题是由责任感提升组提出的,且其内容大多与自由和独立有关。在所有的研究结果中,最重要的发现也许是,在这18个月的间隔当中,有30%的对照组被试离开了人世,而在实验组中这个比例仅为15%。
1701297423
1701297424 对本项研究的一个重要批评意见,是由兰格和罗丁他们自己提出的。无论在何种情境下,只要涉及被试的身心健康,研究者都应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十分慎重地对待干预的后果。我们在实验中使老年人重新获得了各类控制力,而在实验结束后,他们又失去了这些能力,这是危险而不道德的。在舒尔兹(Schulz,1976)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让疗养院中的老人在大学生采访期间拥有程度水平不等的自主权。那些自主水平最高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接受访问,无论被访问多久,都明显地表现出功能上的提高,这与兰格和罗丁的发现完全一致。然而,研究结束后,大学生们不再继续拜访老人(这里的部分原因是由于研究人员的疏忽)。这就导致了实验组比那些从未经历过控制力增加的被试衰老得更快。在兰格和罗丁的研究中,这个现象没有出现,因为老人对日常生活决策的总体控制感已经培养出来了,所以这一积极的变化能持续产生积极的结果。
1701297425
1701297426 近期应用
1701297427
1701297428 正如我们在前面所提到的,在人丰富多彩的一生中,个人的力量和控制力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这种潜力丧失之后,人也就进入了老年。兰格和罗丁的研究以及朱迪斯·罗丁(参见Rodin,1986)的一系列后续研究都清楚地说明了,人所拥有的控制力越多,其老年化过程就越快乐、越健康、越平稳。今天,养老院、国家养老机构认证部、医院以及其他一些机构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对老年人不断给予鼓励,并增加他们进行自我选择的机会、提高个人的力量和控制力。
1701297429
1701297430 包括兰格和罗丁1976年的研究在内的很多研究都支持这一观点,即当我们步入老年时,控制力对我们而言是必需的且有价值的。例如,2003年的一项关于德国老人院中的老人抑郁情况的研究发现,觉知到的自由和个人选择的减少,就像身体健康状况不良和缺乏社会支持一样,可作为抑郁症状的预测指标(Krampe等,2003)。作者总结道:“对老年人抑郁的治疗和预防必须与有意的自我调节(个人选择)和可觉知的自由相结合。因为这二者在对抑郁的解释上互相独立。”
1701297431
1701297432 兰格和罗丁早期研究中所提出的问题被后人继续探索着。2010年,一项名为“生而选择:控制感需求的起源和意义”的研究提到,人类对周遭环境的控制能力、对行为结果进行个人选择的感知能力,不仅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价值,而且有可能是一种生物本能(Leotti,& Ochsner,2010)
1701297433
1701297434 这种生物意义上的必要性,似乎与选择及有意识地进行决策的能力有关。越来越多的来自人和动物的研究及脑扫描的研究模型表明,现代人类的控制感是从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发展而来的一种生存机制。换句话说,能够做出选择、并对环境进行控制的早期人类更有希望生存下来,并将这种“控制基因”传递给下一代。这种基因传递的模式直到今天依然在继续。研究发现,当人们失去选择的机会和控制力时,就会产生压力。举个极端的例子,想象一下你的身体被限制活动了(例如被按倒或被绑起来),虽然你很清楚这些限制不会真的伤害你,但这种限制仍会导致强烈的应激反应(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肾上腺素释放)。为了更好地证明丧失控制感所带来的反应是“天生的”,研究者将同样的限制施加于动物,结果发现其反应模式与人类相似。
1701297435
1701297436 结论
1701297437
1701297438 可见,个人力量和控制力不仅影响着人的愉快心理,而且还影响着人的健康。将兰格和罗丁的思想运用于你的现实生活并不困难,请回想一下在哪些事件、情境和经历中,你对自己的行为几乎失去控制。你可能还记得与那些你能选择和操纵的事件相比,这些经历使你感到更加不安、更加生气、更加不愉快。在绝大多数的生活情境中,提高个人行为的选择程度的确是一个值得追求的人生目标。
1701297439
1701297440 Glass, C., & Singer, J.(1972).Urban stress: Experiments on noise and social stressors.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701297441
1701297442 Kramper, H., Hautzinger, M., Ehrenreich, H., & Kroner-Herwig, B.(2003).Depression among elderly living in senior citizen homes: Investigation of a multifactorial model of depression.Zeitschrift fur klinische psychologie und psychotherapie, 32,117-128.
1701297443
1701297444 Leotti, L., Iyengar, S., & Ochsner, K., (2010).Born to choice: The origins and value of the need for control,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14, 457-463.
1701297445
1701297446 Rodin, J.(1986).Aging and health: Effects of the sense of control.Science, 233,1271-1276.
1701297447
1701297448 Rodin, J., & Langer, E.J.(1977).Long-term effects of a control relevant intervention with the institutionalized aged.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5, 897-902.
1701297449
1701297450 Rodin, J., Solomon, S., & Metcalf, J.(1979).Role of control in mediating perceptions of density.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6, 988-999.
1701297451
1701297452 Schulz, R.(1976).Effects of control and predictability on the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the Institutionalized aged.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3, 563-573.
1701297453
1701297454
1701297455
1701297456
1701297457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第7版) [:1701294962]
1701297458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第7版) 第六章 情绪和动机
1701297459
1701297460 本章所关注的话题是我们内心的动机和情绪体验。很多非心理学家对用科学的方法探索这些问题感到困难重重。人们普遍认为,情绪和动机只是偶尔发生的,我们不能对其进行完全的控制,而且它们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然而,心理学家们一直对情绪的产生以及人的行为动机怀有浓厚的兴趣。情绪和动机对行为的产生具有强有力的影响,而且在这一领域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它们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情绪和动机这两种心理现象。
1701297461
1701297462 本章的第一项研究也许会令人感到惊讶,这是马斯特斯(Masters)和约翰逊(Johnson)在20世纪60年代开展的有关人类性反应的研究。该研究之所以被收录在此,是因为人类的性感受和性行为受到情绪的强烈影响,而且它们本身也被视为是强有力的动机力量;第二项研究极负盛名且引人注目,它考察情绪的外部表达——面部表情,并得出了人类所拥有的基本面部表情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结论;第三项研究探讨了极端情绪或所谓的“应激状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第四项研究使我们有机会领略动机研究领域最著名的实验之一,它首次证明了一个被称为“认知失调”的心理现象的存在。
1701297463
1701297464
1701297465
1701297466
1701297467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第7版) [:1701294963]
[ 上一页 ]  [ :1.70129741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