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305944
1701305945
1701305946
1701305947
1701305948
图4 鲁宾的花瓶
1701305949
1701305950
1701305951
1701305952
1701305953
a.相似性
1701305954
1701305955
1701305956
1701305957
1701305958
b.接近性
1701305959
1701305960
1701305961
1701305962
1701305963
c.闭合性
1701305964
1701305965
图5 格式塔原理中的相似性、接近性和闭合性
1701305966
1701305967
1701305968
1701305969
1701305970
图6 先看见H后看见S
1701305971
1701305972
格式塔心理学家相信,我们用视觉找出物品的能力,以及把它们和背景区分开来的能力,是生来就有的,而不是后天学到的。从对大脑单个细胞所做的记录来看,有些细胞对有一定方向或长度的线条特别敏感,另一些细胞则可能检测到简单的形状或表面。我们天生就有这种特殊的检测器,还是后来才发展出来的?先天失明的成人,后来又获得了视力(比如通过手术切除白内障),这种人总是在视觉上遇到困难,而且不断犯视觉上的错误。尽管其中可能有很多原因,但是,看来视觉技巧得经过学习才能获得。例如,在漫射光下饲养的动物常会撞上东西,因为它们虽然有正常的视觉神经,但漫射的光线使它们缺乏模式辨识的能力。
1701305973
1701305974
知觉受已有知识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知识所创造的期望是惊人的(见专栏2.1)。创造一个知觉定势(一个指导知觉的期望)就比较容易感知到某样属于该定势的东西。因此在超级市场里,拥有“自己的商标”的物品会较易找到(如果它们看上去相类似,又和竞争品牌不同的话)。
1701305975
1701305976
专栏2.1 知觉定势:你知道的影响你所看到的
1701305977
1701305978
拿一套字母和数字给实验对象看,出来一个就让他大声读出来。然后拿出下面这个有歧义的形象:
1701305979
1701305980
1701305981
1701305982
1701305983
它既可以读作B又可以读作13。如果它前面是一串字母,实验对象就把它读作B,但如果它前面是一串数字,实验对象就把它读作13。
1701305984
1701305985
布鲁纳和明特恩,1995年
1701305986
1701305987
注意:利用有限的能力系统
1701305988
1701305989
知觉包括的不只是掌握辨别的技巧,它还包括提出假说、做出决策及运用组织原则。这些事情大多是在我们不知不觉的情形下发生的,甚至有时我们都不知道自己已经感知到了,或已经选择了要感知的内容。这是因为进入我们头脑里的东西是由知觉系统的工作方式决定的,也是由从引起我们注意的许多东西之中进行挑选的方式决定的。我们的大脑容量有限,充分地利用大脑有助于恰当地引导我们的注意力。如果你在喧闹的舞会上放录音带,那你最有可能听到的是乱哄哄的嘈杂声。但是,如果你开始和舞会中的某一个人讲话(或注意某个人),那么你们的谈话就会在噪音背景中突显出来,你甚至不知道你背后的人是在讲法语还是英语。然而,若是有人提及了你的名字,即便没提高嗓音,你还是非常可能能听得到。一般说来,我们按自己的愿望来集中注意力,在低水平信息的基础上,把当时对我们无关紧要的东西过滤掉,比如说话人的嗓音或嗓音发出的方向。
1701305990
1701305991
这个规律有一个令人迷惑的例外,即我们能听得到我们自己的名字。关于过滤系统是怎么工作的,心理学家提出了好几种解释。对于我们忽视的东西,我们必须有所了解,不然,我们就不知道我们想要忽视它们。感知到某样东西,却又不知道我们已经感知到了,这种情况叫作阈下知觉(专栏2.2)。实验室研究表明,我们的注意过程非常快、非常有效,它们可以保护我们,不让我们有意识地听到可能令自己不快的事情,比如淫秽的或令人不安的话语。
1701305992
1701305993
专栏2.2 阈下知觉:自我保护的手段?
[
上一页 ]
[ :1.70130594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