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319530
1701319531
……
1701319532
1701319533
Sorry,园长,我忽视你的存在了。
1701319534
1701319535
园长:没有,你正好说出了精神分裂症的部分社会成因。
1701319536
1701319537
作者:听说患上精神分裂症主要是靠药物来治疗的?
1701319538
1701319539
园长:没错,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起来,必须首先服用药物给予控制。但确实像很多人说的,精神类的药物都很昂贵,而且对人体的副作用非常大,并且很多患者要终生服药。
1701319540
1701319541
作者:我听说副作用有虚弱无力、口干舌燥、视力模糊、流口水、性功能障碍、视觉障碍、体重增加或减少、便秘、女性月经不调等等。
1701319542
1701319543
园长:那些还都不算什么,至少表面看上去不那么明显。有的患者服药后会出现类似帕金森症的症状,肌肉僵硬,面部肌肉紧张,且严重颤抖和痉挛。更有甚者会出现包括舌头、面部、嘴和下颌的无意识运动。患者可能不自觉地咂嘴,发出吮吸的声音,伸出舌头,鼓腮或反复做一些古怪的动作。
1701319544
1701319545
作者:哦,你说的这种情况我好像在电视剧里见过。那么除了服药以外还有哪些心理治疗方法呢?
1701319546
1701319547
园长:说到这个我要先跟你提一个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1701319548
1701319549
提到“条件反射”这个名词你们应该会想起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吧?呵呵,斯金纳和他不同,所以名字都不同——操作性条件反射。不同之处在哪里呢?先来看个图式。
1701319550
1701319551
经典条件反射:刺激——反应——形成行为
1701319552
1701319553
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强化——形成行为
1701319554
1701319555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受到环境的刺激,然后被动地对刺激做出反应,这样形成了行为。比如狗受到肉的刺激就无助地流口水了。
1701319556
1701319557
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则最初先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就是无意间做出来的,如吹口哨、站起来、小孩丢掉一个玩具又拿起一个玩具等,接着用一种手段对这个最初的动作加以强化,然后形成一种行为。
1701319558
1701319559
举个例子来说,大家可能再熟悉不过了,有一种养宠物的小箱子,箱子中配有一种装置,可以让宠物自己通过按压里面的机关来获取食物和水。这种行为的原理便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1701319560
1701319561
操作(自发的行为,偶尔一次按到机关)——强化(没想到却获得了食物和水,很开心)——形成行为(想喝水和吃东西的时候我就去按那个机关好了)
1701319562
1701319563
就是这个样子了。
1701319564
1701319565
根据他的这个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我们用到了一种所谓的“代币制”。通过做出某些适当的行为,患者可以赢取代币,并将这些代币交换得到一些特权。比如通过完成指定的任务(整理床铺等),或者与其他人进行一次正常的交谈,获得看电视或者在院子里散步的权利。
1701319566
1701319567
作者:“代币制”让我想起了我们玩的游戏,在游戏中也是通过完成一定的任务得到奖励换取更好的装备。
1701319568
1701319569
园长:没错,游戏也好,其他类似的活动也罢,都是运用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强化你的动作,让你养成某种行为习惯。
1701319570
1701319571
作者:园长,我想知道除了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和积极地参与心理治疗,患者的家属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1701319572
1701319573
园长:嗯,这个问题也是患者家属经常问到的,那我就在这里提几点建议好了。
1701319574
1701319575
首先,病人的家属要有幽默感!
1701319576
1701319577
作者:呵呵,我头一次听说还有这个。
1701319578
1701319579
园长:觉得奇怪吗?事实是这样的,患者家属在接触患者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幽默感,以及对患者荒诞行为和想法的理解。家庭成员不要嘲笑患者,有时候反而要和他们一起笑。比如在一个家庭中,儿子总是在秋天病情复发需要住院治疗,一个典型的家庭笑话就是儿子总是在医院里雕刻南瓜(万圣节)。
[
上一页 ]
[ :1.70131953e+09 ]
[
下一页 ]